APP下载

情感与理智并行

2020-07-14黄健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家庭教育

黄健燕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绪管理;积极心态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72-02

一个家长在微信里向我“诉苦”,初一的儿子偷偷使用手机搜索作文范文,内容是老师还没讲的部分。更可气的是,这个手机家长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父母没给孩子买手机)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开讲座时询问现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您将怎么处理?”

家长们给了很多回复:

家长A:“直接询问孩子手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事情很重要,万一他是拿别人的怎么办呢?”

此做法的不足:家长只关心手机的来历,还“主观臆断”猜测孩子拿别人的手机,说白了,猜测孩子“偷手机” 。

家长B:“可以跟孩子沟通:你为什么在学校使用手机?叫他以后不准在学校使用手机,因为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写作能力。”

此做法的不足:家长只关心使用手机的原因,并武断制止,没有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家长C:“我们家之前真的发生过这种事情,那时我偷偷把孩子的手机拿走了,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后来孩子也没问,这事儿就过去了。”

此做法的不足:家长使用“非法的手段”(偷走孩子的东西)来处理这件事,会留下更多后遗症。

家长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回复,但处理方法都偏重处理事件本身,没有抓住最核心的东西……

现实中,家长可能有以下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孩子一回家,妈妈就审问孩子:“你是不是用手机搜索作文范文了?”(这么问容易造成孩子说谎。当父母问“是不是”“有没有”等可供选择的问题时,孩子便有了选择——“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孩子出于“自我保护”,通常选择“撒谎”。他们往往会回答“不是”或“没有”,这等于妈妈给了孩子“撒谎”的机会。)

孩子回答:“没有。”

妈妈接着说:“老师还告诉我没收了,你跟我说手机哪来的?”(妈妈这么说等于“供出老师”,把老师“出卖”了!让孩子知道原来是老师“告密”,孩子会怨恨老师,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

孩子就哭了,不说话。

妈妈继续说:“学校不准用手机你还用,你给我写份自我检讨。”(此处,妈妈既没有调查事情真相,也没有探索孩子的积极面,直接进行形式上的处罚——写自我检讨。)

孩子写了份检讨书,然后吃饭,写作业去了。

晚上爸爸下班回来。

妈妈跟爸爸说:“孩子莫名其妙有个手机,我问不出来,他只是哭,然后学校给他没收了。”(妈妈刚才已经处理完了,但是又把问题直接丢给了老公,妈妈自己对这件事没有形成结论和观点,而是把压力直接转给老公。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依赖配偶”现象。)

爸爸就把孩子揍了一顿,并逼问孩子手机的来源。(此处,爸爸对孩子的行为构成了“二次处罚”。妈妈的罚写检讨加上爸爸的揍,成为双重惩罚。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内心会想:“都让我写检讨书了,怎么还揍我?”而且使用暴力的方式管教孩子,对孩子伤害更大。)

孩子被打了之后,说出了手机的来源:原来是他在学校搞义卖活动的时候买的二手手机(用的是自己积攒的零花钱),然后还想下一次义卖的时候转手卖出去。

父母一时语塞,最后没说什么。(此处,父母知道了真相,但父母没有为自己的“独断”和“暴行”向孩子道歉。孩子做生意的潜质也被扼杀了。)

整个过程中,家长不止一次浪费了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恨老师、恨父母、恨写作、恨主动学习、恨手机、恨义卖活动、恨做生意等。

这件事情或许可以这样看:任何事情,即使看起来再糟糕,也会有积极的一面。整个过程的重点在于探索事件中孩子的积极面。

1.分清轻重缓急

孩子回到家,父母不要立刻过问此事,先按照日常计划进行,该干啥干啥。这里指的是非原则事件,才可以延后处理。如果是原则事件(指恶劣事件、紧急事件),比如“对别人身体造成了伤害”,则要立刻处理。(因为孩子出了“糗事”,家长如果急于跟孩子说这种糗事,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并把孩子当天晚上重要的事情毁了。同时不急于处理此事,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挖掘孩子积极面

抓住孩子“主动超前学习”这个点,由一个孩子信任的监护人去询问孩子:“你是不是对老师没讲的内容很感兴趣,要不咱俩拿过来一起做一做?”(此处,既然孩子对作文题目感兴趣,何不利用这次机会教教他?因为你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把老师没收手机这件事说出来,孩子这时候情绪是稳定的,容易配合你。)

3.引导孩子学习

请孩子说说对这种没学过的作文题目的构思,或者教给他正确的写作方法。(此处,如果孩子会这种题目的构思,你就直接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并让孩子描述下写作构思过程,可以强化他的记忆。如果孩子不会,就教孩子怎么构思,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到写作后的成就感和愉悦感。那么孩子下次遇到不会做的作文题目,就会主动去谋划如何写。)

4.明确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因为若好奇心得不到保护或强化,有可能扼杀掉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主动做后面的作文题目,这其实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5.教会孩子满足好奇心的正确途径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作文不会写时,会用手机搜索范文。希望你以后不要用手机,如果不會,可以问老师,或者问我们。校规必须遵守,我们非常乐意教你。”(此处,就算孩子猜到是老师说的,家长也不能直接说是谁。这里的逻辑是:家长知道这件事,怎么知道,孩子你别管。因为家长直接说出老师的名字和孩子猜测是老师告密,两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样,孩子的情绪才不会直接冲着老师去。)

6.最后询问手机怎么来的

经过前面的铺垫,孩子更容易向父母坦诚,家长的要求孩子也更容易服从。

以上处理流程并非是标准答案,仅仅是提供思路,供读者参考。家庭教育中,需要家长随时保持冷静、淡定,做到情感与理智并行,才能清醒地、有逻辑地处理事件,家长和孩子才能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第二小学,东莞,523476)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家庭教育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听障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分析
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