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0-07-14马静王美璇尹兆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情绪管理小学中年级家校共育

马静 王美璇 尹兆梦

〔摘要〕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问卷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影响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1)当前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高,其中情绪知觉和情绪运用能力高于情绪控制能力;(2)父母与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相关;(3)学校情绪管理的心理课程对儿童相应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情绪管理;家校共育;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07-05

一、引言

2020年的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传播开来,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居家隔离、延迟开学、网络授课等措施,成为小学生们面临的一大挑战。当我们将所有的目光都投入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这些预防病毒感染的举措上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些孩子在家控制不住大哭,亲子冲突进一步加剧,甚至出现小学生自杀自残现象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开始暴露,我们也渐渐意识到,疫情之下,和身体健康同样需要我们关注的还有孩子的心理健康。实际上近年来关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时有发生,新闻多次报道,有的小学生因为对自己的情绪处理和控制不当而引发了对个人或对同学的伤害,造成了极其恶劣的校园及社会影响。

情绪管理是个体对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对自身情绪或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1]。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对自我情绪认知、监控和驱动的能力以及对周围情境的识别与适度反应的能力[2]。情绪管理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身的情绪,另一种是他人的情绪或者周围的情境。情绪管理不仅仅是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它还包括更广泛的觉察、识别、表达和监控等内容[3]。相关研究指出,学生的不良情绪与其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情绪管理能力越强的学生,其攻击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4]。此外,情绪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水平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情绪管理能力越好的学生呈现的人际关系状态也会越积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会对其学业水平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5]。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小学生活,自我意识增强,开始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性,这个年龄段是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探究其能力形成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施测,并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

针对小学生的问卷选用了吴佳钰[6]修订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共30个题目,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7,分半信度为0.79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针对父母的问卷采用由王叶飞[7]修订的“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WLEIS-C)”。量表为自我测验报告,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情绪评估、他人情绪评估、情绪的控制和情绪的运用。共包括16个题目,采用七点计分的方式,得分越高说明情绪智力越高。修订后的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3,分半信度为0.90,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及其父母。通过问卷星发放父母及学生调查问卷共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参与调查的276位学生中,男生136人,女生140人,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独生子女162人,在学生数据中占58.7%;从二年级到三年级上学期,持续参与心理课的学生人数为167人,约占学生总数的60.5%;参与调查的276位父母中,母亲人数为210人,父亲人数66人,母亲参与调查的人数比例达到76.09%;父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242人,达到总人数的87.68%。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结果分析

1. 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首先,对276名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在情绪控制能力维度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其他两个维度上均处于较高水平。

2. 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水平在性别上的差异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男生和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及其三个维度上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显著高于男生。此外,在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男女生在情绪控制能力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 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在心理课学习时间上的差异

对不同学习时间的两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及情绪知觉能力维度在心理课学习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心理课1.5年的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及情绪知觉能力维度上显著高于学习心理课1年的学生。二者在情绪运用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维度上,尚未发现显著差异。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结果分析

1. 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状况

对276名学生父母的情绪智力水平及其四个维度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父母的情绪管理水平在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在情绪的控制维度上略显不足,在其他三个维度上均处于较高水平。

2. 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年龄上的差异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段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5。

结果发现,不同年龄段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他人情绪评估、情绪的控制、情绪的运用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在自我情緒评估维度上,不同年龄段的父母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3. 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学历水平上的差异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学历水平的父母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6。

由表6可知,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在学历水平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学历水平的父母进行事后检验发现:

在自我情绪评估维度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高中或大专及本科学历的父母,高中或大专、本科学历的父母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父母;在他人情绪评估维度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或大专学历的父母;在情绪的控制维度上,高中或大专学历的父母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在情绪的运用维度上,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父母得分显著高于高中或大专学历的父母。

(三)父母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明确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和孩子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各维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见表7。

结果发现,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四个维度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其三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

四、讨论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整体上呈现较高水平,其中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的得分高于情绪控制能力。由此可见,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调控自身情绪的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结论和已有研究中对3~6岁儿童的研究结论一致,情绪控制能力是婴幼儿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能力[6]。这一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前社会之所以发生小学生自杀自残或同伴冲突等恶性事件,首先是由于其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够[8]。

对不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男女生存在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生在情绪知觉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而已有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并无显著性别差异,也许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逐渐增强[9]。尤其是女生,在小学阶段其情绪管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10]。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小学高年级,对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考虑针对男生女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同伴交往并不会对情绪管理的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但已有研究也证明,情绪管理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同伴交往的水平和质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程度也在逐渐增强[11]。 情绪管理能力与同伴交往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现状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研究表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整体上呈现较高水平,而其中情绪控制能力的得分相比其他三个维度较低。对父母的性别、年龄、学历等变量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只在父母自身的学历水平这一项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一方面说明智力水平对情绪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教育,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对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在性别、年龄等因素上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这也表明,进入成年阶段后,其情绪管理能力基本趋于稳定,且男女之间的差异也会逐渐消失[7]。

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尤其是作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的父母,与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显著相关。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和模仿而习得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是与其相处时间最多,最容易对其产生影响的人。拥有良好情绪管理能力的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导致孩子也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12]。因此,父母提高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是促进和培养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

(三)小学生开展情绪管理心理课程的作用

基于对学生是否在小学阶段参与过情绪管理的心理课程及学习时长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参与情绪管理课程的学生其情绪管理能力显著高于未参与课程的学生,学习时间越长,其情绪管理能力越高。周甦、孙越异、徐静[13]在南京某小学的调查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这一结论表明了在小学阶段开展情绪管理相关心理课程的意义与必要性,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其中情绪管理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提高学生情绪知觉能力这一维度上的效果最为明显。这可能和学生当前阶段参与心理课程的内容倾向于情绪管理的初级层面,即情绪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关。

五、思考与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可以看到主要有两个方面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个是来自父母影响和家庭教育,另一个是学校提供的情绪管理相关的课程训练。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学校和家庭需要相互配合,从两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以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一)小学情绪管理心理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小学阶段为学生提供情绪管理主题相关的心理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心理课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培养相应的情绪管理能力。此外,小学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也将会影响其在成人阶段最终的情绪管理能力水平。

小学阶段的情绪管理课程设计,应该涵盖情绪知觉、情绪运用和情绪控制三大方面,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水平,在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有所侧重。小学低年级阶段更需要培养儿童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中年级侧重对情绪的运用能力,高年级阶段应更加注重具有难度的情绪控制能力的提升上。内容上相互联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14]。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引导

父母应该充分意识到自身及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在抱怨孩子情绪失控之前,首先应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及行为表现进行积极反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的情绪状态会导致家庭氛围的变化,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充满负性情绪的家庭环境当中,其自身的情绪状态也会被感染;另一方面,父母自身的语言和行为都会无形中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当出现情绪问题时,父母的处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行为方式[12]。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应该时刻注意提醒自己,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自我反省,当意识到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并与孩子进行正面的沟通与引导,成为孩子的积极榜样。

(三)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家长课堂开发与实践

家校共育是当前小学教育中一种十分有效的培养模式,家庭和学校作为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客观环境,对其影响不言而喻。对于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家长课堂这一形式是值得尝试和推广的一种共育模式[15]。学校针对家长的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家长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帮助其更好地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也可以将家长课程和学生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辅助学生课程达到更好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 理论与改革, 2001(6):83-84.

[2]姚荣英,陈军,张勤,朋文佳,付连国.情绪管理能力对4~6年级小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的影响[J]. 卫生研究, 2015,44(2):211-215.

[3]陈白鸽,张荣华,陈亚敏,陈卫平.小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调查与干预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2):15-19.

[4]杨奕. 中小学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5]陈树婷. 高中生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6.

[6]吴佳钰. 3-6岁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现状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 2013.

[7]王叶飞. 情绪智力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10.

[8]闫新,刘娜.父母教养方式对五年级小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J]. 价值工程, 2017,36(28):177-180.

[9]埃里克·J.馬什,戴维·A.沃尔夫. 异常儿童心理[M]. 徐浙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杨奕. 中小学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3.

[11]王平. 能力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2.

[12]朱永芳.浅谈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对家庭教育影响[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2):139.

[13]周甦,孙越异,徐静.情绪管理课程对三年级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9(39):70-71.

[14]李竹平.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管理[J]. 教育视界, 2018(7):33-36.

[15]杨利华,朱君.家长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以家长情绪管理课程为例[J]. 江苏教育, 2018(79):37-39.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北京,100094)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情绪管理小学中年级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情绪管理在安全中的实践与应用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初探情绪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