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

2020-07-14张金顺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张金顺

【摘 要】随着以班班通为代表的信息化设施建设速度加快,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式,其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和课后知识巩固等几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知识巩固等几方面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深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212-0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深度结合实现了语文教学从简单多媒体教学到交互式白板、微课、慕课等教学模式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工作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做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通过情境创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融入语文情境当中,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预习指导效果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应注重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在课堂开始前将相关的资料和视频内容交给学生,构建虚拟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情境,让学生在视频学习中学会预习,帮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和预习策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做好微课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微视频应以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语文朗读为主,每个关键词录制一个5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背景介绍主要是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将相和》的来源和作者信息,了解《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生字词学习主要是介绍章节内容所涉及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其读音和含义,降低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语文朗读主要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语文朗读的微视频资料应是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形成对文字的特殊情感认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具体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应注重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在课堂的导学阶段,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融入课本内容当中[2]。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导学阶段的情境创设,提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文字学习兴趣。具体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合理选择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要学会感恩。因此在课程导学阶段,教师可以设置几个情境,“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是非常经典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与该内容有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分享观看视频以后学到了哪些道理,有哪些收获。而教师在视频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感受母爱、感恩的情感,然后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感情去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应积极利用信息化的优势,破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写作和阅读的能力。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范文,共同解读范文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通过练习仿写、扩写、创作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依托信息技术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发散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语文阅读文本,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趣味性[3]。以“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同一种事物的不同写作方法和情感,帮助学生从写法上进行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对不同内容分别进行仿写和扩写,按照一定的写法组织语言来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提高写作能力。在技法方面要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好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在写作时要注重动静结合,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来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习作课涉及的内容,如范文、学生写作成果、作文批改等集中展示,帮助学生直接观察作文写作、批注、修改的全过程,通过全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学会在写作中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巩固小学语文基础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结合应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

一方面,教师在课后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回放视频,找到知识薄弱点进行二次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专门录制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视频,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线上一对一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学生在课后遇到字词不会写、语句理解有障碍等问题時,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即时联系,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鼓励学生搜集与圆明园相关的信息,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和毁灭以后国宝的流向。同时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建立联系,辅助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和整理,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路。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圆明园的毁灭》的二次学习,包括文章内容的梳理、生字词的学习、经典语句的背诵和理解等内容。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有利于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静态的文字内容转换为动态的场景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和提升自我,降低语文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信息化应用策略,提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田爱军.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20(3).

[2]马慧.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优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3]王永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感悟能力的措施探讨[J].学周刊,2019(35).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