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2020-07-14陈柳玲张志宋晗罗水光
陈柳玲 张志 宋晗 罗水光
【摘要】 目的 觀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体检健康者, 所有患者取静脉血进行PT、APTT检测, 比较采血后样本在1 h内与12、24、48、72 h的PT、APTT水平。结果 采血后1 h内受试者PT水平(11.52±0.43)s、APTT水平(26.01±1.52)s与采血后12 h的(11.55±0.47)、(26.33±1.47)s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4、48 h受试者的PT水平分别为(11.58±0.52)、(11.61±0.47)s与采血后1 h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水平分别为(27.24±1.86)、(27.97±1.93)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72 h受试者的PT水平(12.07±0.47)s、APTT水平(29.94±1.56)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 样本中PT、APTT水平会出现明显改变, 其中PT水平能够保持48h不变, 而APTT水平能够保持12 h不变, 因此应该在取得血液标本后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PT、APTT检测。
【关键词】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血凝;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90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T and APTT in hemagglutination CHEN Liu-ling, ZHANG Zhi, SONG Han, et al. Dongguan Huangji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7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 on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in hemagglutination. Methods For 100 healthy people, all patients took venous blood for PT and APTT detection, and compared the PT and APTT levels of the blood samples 1 h and 12, 24, 48, 7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Results PT level (11.52±0.43) s and APTT level (26.01±1.52) s of the subjects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1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11.55±0.47) and (26.33±1.47) s (P>0.05). PT levels of the subjects 24 and 48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ere (11.58±0.52), (11.61±0.47) s, which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P>0.05), APTT levels were (27.24±1.86) and (27.97±1.93) 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PT and APTT the subjects 72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were (12.07±0.47) and (29.94±1.56) 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1 h after blood collec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he storage time of blood samples, the levels of PT and APTT in the samples will change obviously. The level of PT can keep unchanged for 48 h, while the level of APTT can keep unchanged for 12 h. Therefore, PT and APTT should be tes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blood samples are obtained.
【Key words】 Blood sample; Storage time; Hemagglutination;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凝血功能是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成为凝胶状态过程的一种能力, 其实质是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功能[1]。凝血功能过低会导致患者发生出血倾向, 而凝血功能过高又会导致患者呈现高凝状态, 严重情况下均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凝血功能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指标, 其中PT以及APTT是衡量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2]。但是实际研究发现[3], 多种因素均可能影响PT、APT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时间因素的影响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为了观察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中PT、APTT检查的影响结果, 本院对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100例体检健康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54例, 女46例, 年龄27~73岁, 平均年龄(47.33±12.06)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 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取静脉血2 ml, 抗凝剂和血液1∶9, 给予PT、APTT检测。采血后1 h内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3000 r/min离心机离心10 min进行检测, 设备为日本希森美康CS2000i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试剂盒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试剂盒, 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检测后的样本立即放置4℃冰箱进行保存, 并于12、24、48、72 h再次对样本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 比较采血后样本在1 h内与12、24、48、72 h的PT、APTT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血后1 h内受试者PT水平(11.52±0.43)s、APTT水平(26.01±1.52)s与采血后12 h的(11.55±0.47)、(26.33±1.47)s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4、48 h受试者的PT水平分别为(11.58±0.52)、(11.61±0.47)s与采血后1 h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水平分别为(27.24±1.86)、(27.97±1.93)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72 h受试者的PT水平(12.07±0.47)s、APTT水平(29.94±1.56)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人体的止血功能是由血小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血管内皮系统等多个系统共同完成的, 而凝血功能的检查结果是反映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依据。在临床检查过程中, PT、APTT是反应人体凝血功能的主要指标[4]。
PT是在去除血小板的血浆中添加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以及钙离子, 使凝血酶原转化成为凝血酶, 从而血浆凝固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 主要反应的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情况, 显示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情况, 并以此作为抗凝治疗的依据。PT的水平不仅在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在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所导致的先天性凝血疾病的诊断, 以及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早期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5]。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最可靠的检查途径之一。其值延长通常出现在内源性凝血因子因子Ⅷ、Ⅸ、Ⅺ水平降低的情况下, 同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些免疫性疾病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在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的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缩短的情况[6-8]。
PT和APTT是顯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因子的可靠指标, 其检测的准确性是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确定影响因素就具有必要性。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是PT、APTT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在临床一直有所争议。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血后1 h内受试者PT水平(11.52±0.43)s、APTT水平(26.01±1.52)s与采血后12 h的(11.55±0.47)、(26.33±
1.47)s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24、48 h
受试者的PT水平分别为(11.58±0.52)、(11.61±0.47)s与采血后1 h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水平分别为(27.24±1.86)、(27.97±1.93)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72 h受试者的PT水平(12.07±0.47)s、APTT水平(29.94±1.56)s均高于采血后1 h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至样本采集后72 h, PT和APTT水平均会有明显变化, PT的存放时间能够达到48 h保持检验的准确性, 而APTT在标本采集后的24 h水平已经发生变化, 时间出现延长。说明在者PT、 APTT检查过程中越早检测越好, 如果不能及时检测, 在4℃冰箱中保存, 不超过12 h检测APTT, 不超过48 h检测PT, 从而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 样本中PT、APTT水平会出现明显改变, 其中PT水平能够保持48 h不变, 而APTT水平能够保持12 h不变, 因此应该在取得血液标本后尽量短的时间内进场PT、APTT水平的检测。而如果因为医患官司等原因需要对标本进行复查, 则不能超过72 h, 否则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崔丽娜, 赵云鹏. 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22(3):523-526.
[2] 陈巧红, 陈珊珊, 莫永忠, 等.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方式对9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0):236-238.
[3] 王娴默, 杨章元, 明亮, 等.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14):1963-1964.
[4] 苏勇, 黄媛. 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 心理医生, 2016, 22(34):111-112.
[5] 李年德.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32):4518-4519.
[6] 高尚秀, 雷婷婷, 殷西, 等. 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22):29-30.
[7] 左铁军. 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对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比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5(12):48-49.
[8] 黄佩芬.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4):222-223.
[收稿日期: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