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与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价值研究

2020-07-14张志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阳性率

张志强

【摘要】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MSCT进行诊断, 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 其中19 例患者确诊为颈椎隐匿性骨折、11例患者确诊为腰椎隐匿性骨折、10例患者不能确诊;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2.50%, 其中17例患者确诊为颈椎隐匿性骨折、2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隐匿性骨折、3例患者不能确诊。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其显影率比较高, 且对患者进行不同参数扫描, 可以有效的对比得出患者的骨折数据, 其应用价值在隐匿性合并脂肪覆盖、血肿等复杂骨折情况上更加显著。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临床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阳性率;特异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37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指骨折断裂的不明显且骨折断裂处不彻底, 无明显的临床骨折特异性[1], 其临床诊断, 通过普通的CT检查和X线片检查难以发现, 而MSCT以及MRI检查能够有效的诊断出患者的骨折部位, 确诊患者的病情[2], 因此, 常被用来进行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基于此, 本次调查以80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MSCT与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和特异性, 观察比较两种临床检查方法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价值, 期望能够为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指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本院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57.50%), 女17例(42.50%);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38.6±9.5)岁;年龄分布情况:14~17岁6例(15.00%), 18~30岁13例(32.50%), 31~60岁10例(25.00%), 61~67岁11例(27.50%);就诊时间1~5 d, 平均就诊时间(3.2±1.0)d。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62.50%), 女15例(37.50%);年龄14~67岁, 平均年龄(40.2±9.0)岁;年龄分布情况:14~17岁5例(12.50%), 18~30岁12例(30.00%), 31~60岁11例(27.50%), 61~67岁12例(30.00%);就诊时间1.5~4.5 d, 平均就诊时间(3.0±0.9)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龄分布、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MSCT进行检查。临床检查的扫描参数为:120 mAs、130 kv, 扫描层的厚度为3.0 mm, 准直器宽度为0.6 mm, 扫描间距为0.8 mm, 螺距为0.2 mm,

窗位为450, 窗宽为1500。另外, 患者骨折部位的扫描区域由患者的胫骨近端开始, 以患者的胫骨为纵轴, 利用多维重建的方法, 逐层的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扫描[多维重建方法也就是临床二维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除此之外, 还要对患者的胫骨矢状位、冠状位等进行重点扫描, 进行多平面重建。

1. 2. 2 观察组 采用MRI进行检查。患者采取仰卧位, 并且进行骨折部位的横断面定位, 然后对患者进行胫骨矢状位、冠状位等扫描(临床检查的扫描参数为:TE 30 ms、SE序列T1WI:TR 400 ms、TE 130 ms、SE序列T2WI:TR 4000 ms, 扫描层的厚度为5.0 mm, 层间距为0.8 mm, 矩阵256×256。对比剂为Gd-DT-PA)。

1. 3 扫描数据分析及评定 本次调查研究的所有患者经MSCT检查或MRI检查, 所形成的扫描影像均由资深医师进行科学的评断, 资深医师需要根据影像资料, 客观的评价出患者的半月板、膝关节韧带、胫骨平台、关节软骨等损伤程度, 将真实客观的评定结果记录在案, 在多方达成一致意见之后, 出具相关的影像诊断报告。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 其中19 例患者确诊为颈椎隐匿性骨折、11例患者确诊为腰椎隐匿性骨折、10例患者不能确诊;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92.50%, 其中17例患者确诊为颈椎隐匿性骨折、20例患者确诊为腰椎隐匿性骨折、3例患者不能确诊。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患者的矢状位以及冠状位图像比较清晰, 且大多数患者为纵向骨折, 具体表现为:在患者的椎体周围骨皮质呈纵向断裂、患者的椎体内存在裂隙、患者的椎体缘呈小骨折片等;观察组患者的T1WI TR、T2WI TR信号不均匀, T1WI TR信号改变的较为明显, 且这些异常信号多数存在于纵向骨折患者, 若异常信号呈现水平线条状, 则预示着患者属于横向骨折。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在隐匿性骨折中最为常见, 且在骨科临床中,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原因相对较为简单(与髋关节、脊柱等部位骨折相比)——由于人体的胫骨结构比较简单[3], 但是, 胫骨位于隐匿的关节处, 临床诊断容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检查出错或者失误, 因此, 提升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的精确度是当务之急, 其临床诊断的精准度也对临床治疗后关节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4]。无论是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诊断, 还是其他隐匿性骨折, 如:髋关节、脊柱等部位骨折, 若采用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患者骨折的断裂面以及平面的塌陷情况呈现出来, 但是往往难以清晰的反映出患者骨折部位的韧带损伤、软骨损伤等情况, 造成临床诊断失误, 难以有效的为隐匿性骨折外科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5]。经多年的临床经验证实[6]:MSCT及MRI检查手段, 在多种三维重建技术等支持下, 能够将患者骨折部位损伤、骨折碎片及塌陷情况等呈现出来, 形成科学的影像, 在资深医师的临床判断下, 全面的提升隐匿性骨折临床诊断的精确度, 因此, 能够为隐匿性骨折(如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脊柱等部位骨折)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MSCT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能够比较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 并且能够有效的将患者的骨小梁等细微结构显示出来, 其薄层扫描可以实现三维重建, 使得临床扫描的速度加快, 另外, 其扫描获取的图像质量比较高, 因此, 常被用于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7]。有相关研究报道称[8], MSCT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其阳性检出率为76.90%~84.50%, 而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 即MSCT阳性检出率为75.00%, 这一结果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似。本次调查研究, 对照组MSCT大多数患者为纵向骨折, 具体表现为:在患者的椎体周围骨皮质呈纵向断裂、患者的椎体内存在裂隙、患者的椎体缘呈小骨折片等, 突出了MSCT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特异性。

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优势在于:能够任意角度检查成像, 且在检查的过程中, 患者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 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的骨折情况, 如骨质连续性中断、水肿、骨髓出血等的异常信号。本次调查研究观察组患者的T1WI TR、T2WI TR信号不均匀, T1WI TR信号改变的较为明显, 且这些异常信号多数存在于纵向骨折患者中, 另外, 部分患者的异常信号呈现水平线条状, 属于横向骨折, 这对患者具体的、详尽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够有效的补充MSCT检查横向骨折的检查漏洞, 而且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其显影率比较高, 且对患者进行不同参数扫描, 可以有效的对比得出患者的骨折数据, 其应用价值在隐匿性合并脂肪覆盖、血肿等复杂骨折情况上更加显著, 从而使得患者骨折诊断结果更加的准确。

综上所述, 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其显影率比较高, 其应用价值在隐匿性合并脂肪覆盖、血肿等复杂骨折情况上更加显著, 其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诊断的精确度, 因此,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程想生. 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9):28-29.

[2] 张越, 侯禹. MRI、MSCT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结果比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7):38-39.

[3] 李小勇. 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医药前沿, 2017, 7(32):148-149.

[4] 孙悦. 研究多层螺旋CT和核磁共振成像用于细微、隐匿性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医药前沿, 2018, 8(27):73-74.

[5] 戚开明. 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中國实用医药, 2012, 7(9):56.

[6] 林秉淞. MSCT重建技术在腕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36):61-62.

[7] Dareez NM, Dahlslett KH, Engesland E, et al. Scaphoid fracture: Bone marrow edema detected with dual-energy CT virtual non-calcium images and confirmed with MRI. Skeletal Radiol, 2017, 46(12):1753-1756.

[8] Reddy T, McLaughlin PD, Mallinson PI, et al. Detection of occult, undisplaced hip fractures with a dual-energy CT algorithm targeted to detection of bone marrow edema. Emerg Radiol, 2015, 22(1):25-29.

[收稿日期:2020-03-12]

猜你喜欢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