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探析

2020-07-14樊明霞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樊明霞

【摘 要】美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具有极强的美育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可依托古诗教学开展美育教学。因此,本文主要从古诗中美好的情感、图景和意境方面探讨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以实现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1-02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學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促使他们逐步形成优良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以形象简练的语言创设优美意境,动静相宜,其情感美、画面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提供了广阔的审美教育平台。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将审美教育融入古诗教学,引导学生感悟美,陶冶学生情操,在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使其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夯实成长与发展的基础。

一、在诵读中体会情感美,激发学生审美想象

诵读法在小学语文古诗审美教育中占据关键性地位,诵读就是为了体会古诗的情感美、意境美,那么教师应指导小学生读出古诗的情感和韵味。即教师在带领学生诵读古诗时要帮助其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抓住诗人通过古诗表达的情感,并让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诗人的情感发生碰撞,将古诗的情感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和诗人同悲欢。如《村居》描绘的是友人离别,表达身在异乡的忧愁情绪,教师应指导学生用沉抑的、舒缓的语气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则是诗人依依惜别朋友的深厚情感,充满深深的愁绪,教师应指导学生放缓诵读的语调,使用沉抑的语气,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场景。

当然,古诗的情感并非像一些白话文那样直接表露,其表现形式较为含蓄,诗人通常会描写某个地点的环境或营造发生某个事件的场景,借助外物的特征抒发自身情感。古诗不同于纪实文学,所以其环境与场景的表现也不是十分详细,这正好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指导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好情感,更好地激发审美想象[1]。如在《咏柳》的教学中,诗人利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二月的柳树的喜人之处,表达自己赞美二月的柳树的情感。这首古诗描绘的自然风光可谓生机勃勃,充满积极向上的、清新的美感,教师应指导学生用愉快轻松的语气诵读,并想象诗人将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让整首诗形象、灵动,再据此联想春风这把剪刀将柳叶裁下的场景,尽情体会大自然之美,深刻理解诗人表达的赞美自然的情感。教师要肯定学生想象的成果,个别学生通过古诗场景想象到秋风似无情刀,教师应表扬其开放的思维,引导其他学生大胆想象,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审美想象。

二、在翻译中感受画面美,培养学生审美思维

诗和画是不分家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完美体现出诗与画的结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把画和诗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2]。鉴于此,古诗的翻译教学就不能再使用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了,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去思考,把古诗中描绘的图景翻译出来,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古诗的含义,还能使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思维。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前两句就交代了诗人与友人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教师应先把题目中的“送”点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烟花”,使学生感受到扬州花似锦、柳如烟的美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后两联诗句的内容,即诗人眺望着帆舟向水天相接之处漂去,逐渐在碧空尽头消失,凝眸远望只能看到流向天际的滔滔江水。在该过程中,教师没有要求学生逐句翻译,而是联想画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图景,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在呈现古诗描绘的画面时,教师不能只让学生单一地看图,还要引导其分析图中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在分析景物的过程中理解古诗的含义,发展审美思维。如《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乡村春景图,诗人通过菜花与蝴蝶突出主要画面,并辅以儿童在大自然里玩耍扑蝶的稚趣,让整个图景活泼生动,体现田野乡村的自然之美。在翻译环节,教师就可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从丰富的景物里有选择地归纳主要的小路、篱笆、小树、菜花等景物,让美景印在大脑里,产生审美意识和思维。

三、在情境中领略意境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除了情感和画面,意境是古诗的又一显著特征,诗人利用意境表达情感。在古诗创作中,诗人联系外界景物和内心情感,创造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每一个诗句都由精巧的字词组成,教师要把握古诗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心思想。但是要想借助古诗的意境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受,教师就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领略古诗的意境美,提升审美情趣[3]。如针对《望庐山瀑布》的讲解,教师可以借助挂图或多媒体视频等,为学生展示气势雄伟的瀑布,让他们获得可感可知的形象,从而入情入境地理解诗人的心境。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瀑布,学生领略到诗人的气魄仿佛这气势磅礴的瀑布呼之欲出,理解诗的意境。

又如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创设情境:在秋高气爽的傍晚,张继乘船路过寒山寺畔,由于天色已晚,就选择在城外泊舟;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幽美迷人,在异乡漂泊的诗人被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枫桥夜泊》。在该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快速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其当时的思想。小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审美体系也不完善,很难区分真正的美、丑,需要依赖表象,古诗呈现的美丽意境就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教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诗人营造的意境,使其认识真正的美,逐渐提升审美情趣,形成正确审美观。

总之,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不可取代,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实践中务必要发掘古诗的美育功能,通过诵读与想象、翻译、情境教学等方法有效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艺术殿堂,在激发审美想象的同时培养审美思维,逐步提升审美情趣,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提高审美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

[2]张金菊.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1).

[3]尤丹.古诗新韵——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审美教育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