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07-14杨涛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杨涛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重要的一门课程,其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及法治观念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14-02

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提出的新方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结合学生发展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内涵

學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彻底打破了以往“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思维,核心素养强调立足于学生完整生命体,要从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关键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具体来说:①政治认同,主要是引导学生坚持并认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认同是初中生创造幸福生活的内在价值追求,也是初中生良好发展的精神支柱。通过培养政治认同,可以让初中生成为一个合格、有信仰的中国公民。②理性精神,主要是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个体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做出理性判断及选择。新时期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坚持自身的正确思想观念,同时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思想健康。③法治意识,其主要指引学生自觉参与到我国法治建设中,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促进我国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让学生成为我国法治社会的遵守者、崇尚者,能让学生成为有节操有尊严的人。④公共参与,其主要是指引学生有序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公共参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决策的价值,强化学生民主监督意识,有助于学生公德意识发展[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选择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挖掘生活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2]。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引入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情境中体会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发展[3]。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平常生活中的网络行为,并分析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理的,找出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利用网络发表不良言论最终受到相应后果的案例引入课堂上,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案例思考讨论并了解到网络本身是把双刃剑,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网络的优势,合理的应用网络,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学习中,还能极大地提高自身的理性精神,有助于其核心素养发展。

(二)注重讨论,积极引领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意识逐步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并参与到公共生活中,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形成健康、正确的是非观念,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堂讨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4]。如教师在讲授《诚实守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引入生活中商家高价销售伪劣产品,最终被法律所制裁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诚实守信的知识点,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活动,正方辩题是“生活中需要做到诚实守信”,反方辩题是“生活中不需要诚实守信”。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主查找资料,开展辩论活动,并通过资料查找,辩论探究,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同时学生还能够在辩论中提高政治认同,有助于学生良好发展。

(三)走出教室,加强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服务社会》这一节课的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志愿者活动,如志愿指挥交通,或者是为福利院、养老院提供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今后健康发展有很大帮助[5]。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课程核心素养内涵,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乐军.浅谈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2018(10).

[2]卢明家.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19(19).

[3]王波.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J].考试周刊,2019(51).

[4]郑利德.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J].好家长,2018(41).

[5]何玲.浅谈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8(26).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