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2020-07-14李萌
【摘 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即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习近平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笔者认为当前“三农”最大的规律即习近平三农思想,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在此基础上发挥各地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振兴举措,不能一个模子套到底。
【关键词】乡村振兴;规律性;能动性
新时代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这是摆在亿万国民面前的重要课题,乡村振兴接下来的硬任务是“非常5+1”: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脱贫攻坚。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为此,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规律办事
乡村振兴最大的规律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
首先从学理上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可以说是三农专家,早年他的博士论文主题就是《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对三农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关心。并且他具有多年的的农村实际工作经验:我们的习大大年轻时曾7年在陕西农村当知青,自称黄土地一部分的他对三农的苦辣酸甜十分了解。履职以来习大大每次到地方考察都深入农村调研,心系三农的情节始终不变,河北正定县: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福建提出了“大农业”;在浙江习近平“三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浙江日报》专栏中的 232 篇短论,其中直接论述“三农”问题的文章有 42 篇之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三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19年3月关于“三农”工作的讲话、报告、指示、贺信等70多篇重要文献中的286段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论述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的规律性,必须予以尊重。
其次从政治上来说,更要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因为中央要求我们要有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体现在“三农”上就是要向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看齐,把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一到习近平三农思想上来。這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尊重的客观规律性。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乡村间差异迥然、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我国现在3万多个乡镇,60万个村民委员会,317万个自然村,其中有亿元村、十亿元村、百亿元村,同时也有空心村、负债村、贫困村。总体来说,东部的浙江、苏南、珠三角农村比较富裕,甚至有的比城市还富裕,而中西部地区的乡村发展比较滞后,有很多贫困村。有的需要异地扶贫搬迁,有的需要统一规划、并村建设,有的需要保留古村落,有的需要推进现代化“商业”小镇建设。总之,必须根据地方发展特点,因地制宜。
例如,远在浙西南山里而不为人知,又早年因为穷困,村里的人无力翻新新房,却因祸得福,保存了上百个让人惊艳的古村落的松阳,它的发展就是要以保留原始古村落为根本,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翻修改装,而不能大加撤并,或者进行异地搬迁。唐诗里松阳这座浙西南小城被称为世外桃源,这里是古村落遗存最多的县,黄土小屋,袅袅炊烟,恍若隔世,时间似乎在这里停下来了,现代生活似乎与这里无缘,而今天,松阳县平田村经过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一些闲置的老宅子进行了改造,将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城市生活理念相结合,老房子的心脏复苏了,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庄人气大涨。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的“爷爷家青年旅社”相继夺得美国首屈一指的酒店设计杂志颁布的2016最佳经济酒店奖;国家4A旅游景区——松阳大木山茶园景区的竹亭和茶室登上了美国《福布斯》年底刊。
而山东省寿光市,因其自然地理条件、传承历史文化基因等因素,决定其发展设施农业更加具有优势,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讲话中肯定“寿光模式”。目前山东寿光,因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百姓收入实现翻番,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村,大家都耳熟能详,它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当地的村书记著名的中国共产党员毛丰美,更得益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业,大梨树村民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其乡村旅游业,声名大噪。
参考文献:
[1]刘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突破口[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0) [2]陈飞,毕得,谢伦裕.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能源消费研究——基于2017年浙江乡村入户调查数据的分析[J/OL].价格理论与实践
[3]王介勇,周墨竹,王祥峰.乡村振兴规划的性质及其体系构建探讨[J/OL].地理科学进展
[4]任丹丹,代以平.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价值的构建[J/OL].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黄华珍.发挥农机独特优势 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湖北农机化,2019(17):4-5.
作者简介:
李萌(1989— )女,辽宁鞍山岫岩县人,中共营口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经济、政党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