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020-07-14李朝辉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李朝辉

【摘要】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所通过了有关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针策略,提出实现社會主义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要决定,并且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制度。文章以此为背景,以思想道德领域为立足点,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具有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分别是必要性和实现路径,希望能够给人以启发,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思想意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巩固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理论源泉。因此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明确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

(一)巩固党内团结统一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因此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与工作指南。在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认识实践、改造实践的先进思想理论,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发展的革命与建国之路,自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革命政党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中扮演主要角色。历史经验表明,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内工作和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可巩固党内团结统一,促使中国人民在历史发展的困难时期,始终能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正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核心地位,才使得党组织成员和人民群众在应对社会危机和历史考验时,能够同舟共济、风雨同行,增加党内团结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组织的指导地位,可巩固我们党的性质与宗旨,对坚持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政策和主张,也是党内团结的必然保障。历史发展中,无论是历经民族磨难时期,还是新民主革命阶段,抑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各项任务的指导思想,并利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方针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内涵。实践工作中,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团结一切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等社会团体,为人民群众发展贡献力量。新的历史阶段,坚持指导思想上的团结与统一,是对执政党先进性的考验。相关党内工作人员,需要更加自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定理想与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国家长治久安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党内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核心地位,并利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工作内容,可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现代化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治国理政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以此促使社会稳定、国家富强。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有力贡献。国家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制度和理论上的优势,对于维护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并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方面的促进与指导作用。历史发展表明,国家动荡、政权更迭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理论上的混乱,例如,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及英国脱欧等等,所以,中国共产党需要注重开展党建活动,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内容,加强党员领导和基层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保障。苏联的前车之鉴,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等领域提供了有益借鉴,党组织必须在各领域占绝对的领导地位,并始终保持先进性,为中国社会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执政基础。

(三)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保障。凝集人心、汇聚力量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中,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基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工作中,党需要跟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发展与改革首位,以此形成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之基。新时期,为团结广大群众,执政党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走一切发展为了群众,一切发展依靠群众的思想路线,以此提升人民对执政党的拥护与爱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建设提供重要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作为行动指导,并注重马克思主义在凝聚人心和汇聚力量中的积极作用。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型期,共产党领导集体肩负带领14亿人口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因此,需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地位,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以先进的理论和方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造群众组织条件。此外,新时期,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社会主流价值和观念需要正确的引导,而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可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为中国社会沿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和转型做出主要贡献。此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指导地位,对发展中国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鉴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相关人员应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进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实现路径

首先应当明确一点,现阶段,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起指导作用的始终为马克思主义。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地位,推动其向着制度化的方向前进,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对社会主义进行建设的新时代。

(一)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意义。思想上层建筑所强调意识形态,始终被无产阶级政党视为研究的重点。马克思曾指出:“从观念的角度看,意识形态解体所带来影响,甚至可以覆灭整个时代”。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推翻政权的前提是制造舆论”。无论是革命阶级还是反革命阶级,对上述理论均持认可态度。在很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史思维、战略眼光的指导下,站在国家存亡的高度,明确指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导致苏联解体以及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斗争,结合历史可知,由此而产生的问题,主要是苏联、苏共的历史被否定,党无法再领导军队。由此可见,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党的重要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身处意识多元的复杂环境中,媒体格局无法避免地出现变化,因此,仅仅对经济进行建设,所取得成果十分有限,对意识形态工作引起重视很有必要。会议上,总书记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不仅是党的重要工作,还是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上述论述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与指南。

(二)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在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不仅意识形态所涉及工作的实效性变化显著,对制度进行建设的力度也大幅增强。针对思想宣传工作要制定条例,通过法规的形式,对总书记所发表重要论述进行了固定,形成具有基础性、主干性的党内发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印发,表明意识形态工作所具有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后续会议又以此为基础,增强了意识形态领域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指导所具有制度化特征,在无形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续工作所取得成效表明,《条例》的印发,也在无形中将意识形态的根基进行了巩固。我国所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征为“共产党领导”,优势也是“共产党领导”。因此,要想对兼具引领力和凝聚力的意识形态加以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置于指导地位,关键是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体为共产党。将会议所提出精神视为核心,加大意识形态的建设力度,完善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对治理体系、治理能力进行完善,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领导思想,对意识形态领域所存在问题进行解决。研究表明,要想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应将以下内容作为抓手:第一,高度统一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第二,重点建设思想宣传队伍,保证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将完善意识形态与教育培养进行结合,彻底解决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不会抓、不敢抓和不想抓问题。第四,创新话语方式及传播手段。第五,以新媒体时代所体现出要求和特点为依据,把控舆论导向,壮大主流阵地。第六,占领网络阵地,形成对网络意识形态所具有风险进行防范及化解意识,为良性舆论循环的形成奠定基础。第七,提升对意识形态进行研判的能力,避免负面舆情的产生和发酵。

(三)建设先进合理的意识形态。多次会议的召开,将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来说,就是对具有引领力的意识形态进行大力建设,对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主要指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现将意识形态主义主要建设内容明确如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人民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终极奋斗目标和方向。上述思想体系的形成背景是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选择及判断,具有理性、自觉的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赋予了意识形态相应的优越性,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意识形态,不仅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前提,还是实现人民自由、促进全面发展的基础。总书记所提出伟大梦想、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表明了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坚持与发展,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只有时刻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实现所制定目标。现阶段,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正处于较量和对峙的状态,防范渗漏、凝聚人心的意义不言而喻。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实现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和控制,是思政工作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此外,苏联解体,苏共丧失管理权力,与意识形态控制不足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由此可见,要想避免政权被瓦解,关键是验收思想领域阵地,切记不可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表现出退让或是妥协的可能。历史表明,无论是退让还是妥协,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应关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强化党在社会发展、思想领域的指导作用,并注重建设先进、合理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先进的党建思想理论,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方向。

【参考文獻】

[1]黄坤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J].理论导报,2019(11):43-47.

[2]蒋红.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制度化[J].社会主义论坛,2019(11):21-22.

[3]刘秀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线[J].江西社会科学,2019,39(09):5-11.

[4]孙洋波.新形势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路径探析[J].党史博采(下),2019(07):61-6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