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2020-07-14王新艳

教育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教学环境小学科学

王新艳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三维目标的实现等都要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课程课改革的顺利实施。有效教学具体表现在科学课堂上,要看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所发展。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既包括教师“有效的教”又包括“学生有效的学”。因此,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

[关键词]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探究实验;教学环境;小组合作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是专家的解释,在我看来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付出努力,能够得到最大收获,能够体验成功;教师付出劳动,能够得到学生欢迎,能有成就感。这就是“高效课堂”,也是我们理想中的教学。

那么,如何实现这理想中的高效教学,提升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作为科学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尝试,得到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课前准备做到有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

小学科学是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保障高效课堂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探究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合适的实验材料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课前老师要经过反复试验,以求找到最佳的实验材料。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学《流动的水》一课时,有一个活动是“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在反复实践与思考后,我采用冰红茶饮料瓶来代替烧杯。在饮料瓶上部的一边扎一个小眼,在相对的另一边扎一个相对大些的眼,这样,用小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小,用大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大。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不必刻意去控制,在做水位与水的冲力点这两个实验时,学生也可以专心控制水位或水的冲力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并且冰红茶饮料瓶很好拿在手中,不易破碎,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

又如:《盐到哪里去了》一课,在课前准备阶段,我发现做盐、糖在水中溶解实验时,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和实验的时间,用冷水做时,效果较好,但时间较长,用热水做时,会节省时间,但不便于学生观察,只有用温水(20-30度)时效果最好,既能让学生们看到物体在水中慢慢变小、变没的溶解过程,又为实验探究节省了时间。

再如:在探究“热在液体中传递”的实验时也一样,采用热水来做实验,让学生把锯末放入热水中加热,很快就会看到冷的下降,热的上升,从而理解“对流”现象。

因此,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动手做实验,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控制课堂节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恰当的使用电教媒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探究实验虽然是科学课堂的基石,但有些科学知识或科学现象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而现在我们的教材呢也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这时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电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同时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如教学《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时,我首先从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入手,上课伊始,以《驴驮盐过河》的故事视频引入本课的学习,既展示了课堂研究的主题,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盐真的会像大家说的那樣化在水中吗?那是不是把所有的物体放入水中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呢?”由故事引出的质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在学生制定了实验方案后,以课件形式出示“物体与水混合实验小提示”先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操作要领,再放手让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保证了实验的合理性和顺利进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件提示展示在大屏幕上,便于学生操作过程中随时观看,远比教师用口头的表达方式提示学生要好得多。在知识拓展阶段,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再在此基础上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前搜集的一些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溶解现象,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再有,象 “毛细现象”、“物体的热胀冷缩”、“植物的茎运输水分”、“热传导”等一些实验,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再利用多媒体视频,形象的展现这些变化过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科学概念,并有效的增强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有序探究

我认为我们要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并且“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小学生有着好奇和好动的天性,如果探究活动组织得不好,就会使一节科学课表面热热闹闹,而实质上是乱而无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在探究活动的组织上作比较细致的安排:

1.探究材料的发放要适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进展提供给学生所需的材料,暂时用不到的不要发给学生,以避免材料对学生造成干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时,在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把材料用托盘装好发给每一组学生,时间是比较适宜的,而且托盘的使用又保证了学生领取器材时的安全和便捷。

2.分工合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效能感。小组的组建,要关注学生学习差异和个性特质,让课堂充满团队合作氛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制度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师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我要求各小组成员动手操作前一定要分工明确,组长、操作员、观察员、记录员,责任到位,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这样,既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效的避免了实验时的“乱抢”现象,从而节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合作好的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号召其他组向他们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总之,细致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促成课堂的高效。

结语

总之,高效的科学教学不仅仅要追求一节课一节课的有效,还要着眼于长期的、长远的教学效益,持之以恒的科学教学,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蔡铁权,臧文彧,姜旭英.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3]沈辽.小学科学设计结构性实验材料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本文责任编辑  田小杭)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教学环境小学科学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气泡的速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