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财经素养通识课程体系的研究

2020-07-14周芸韬李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经素养通识教育课程

周芸韬 李赟

摘 要 本研究建立了财经类通识课的课程体系结构,培养大学生的财经素养,为提高公民经财素养,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给同类院校经财类通识教育的开设和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财经素养 趣味经济学 课程

0前言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虽然人们对于通识教育这个概念的表述各有不同,但是,对于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可以达成共识。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针对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文献不少,如斯坦福大学的通识课程体系包括思维训练、思维及行动方式、写作与修辞以及外国语四大板块。中国人民大学的通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群 、新生研讨课、科学、人文与方法、原著原典选读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课程外学习: 经典历史著作阅读;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纵观国内外大学通识课程的开设情况,国内的大学通识课主要侧重人文类课程,国外的知名大学把对思维的训练和思维与行动作为重点培养的课程。

财经通识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鼓励学生将财富与幸福生活、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义利观和现代经济金融价值相融合。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和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成本效益、法治原则、创新精神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利济天下等观点整合起来,引领我国财经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将个体的财经素养理解为不仅仅与个体的经济活动相关,也是个体对社会活动、国家发展的知晓、把握、理解与判断。因此,既要关照个体对自己经济生活的把控,也要关照个体对国家、社会等其他主体经济行为的认识与理解。

1课程框架的建立

《趣味经济学》课程是2017年3月开始在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公共选修课里开设。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在开设这门校级公选课时,笔者也思考过,对非专业的学生要如何介绍经济学,怎样增加他们的财经素养。在第一节课上就跟他们探讨了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前几届的学生大多数随大流觉得可以拿学分,顺便学点知识;这两届的学生明显的自主意识强了很多,他们认为当今的社会人离不开经济生活,无时无刻不在跟经济打交道。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能帮助自己更好的规划收入和支出,做到理性消费。这门课的开设之初旨在传播经济学的智慧,让同学们真正掌握经济学那些学以致用的智慧,让经济学真正成为同学生活中的小助手,而不只是理论。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在经济方面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帮助。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学习经济学的理论、掌握经济学的智慧、了解当下的经济动向,助力今后的幸福生活。

后来根据2018年初发布的《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大学篇)笔者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应该在本门通识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财经素养。因为财经素养已从个体意义走向了社会意义和国家意义,面向全民的财经素养教育已成国际趋势。从各国实践看,包括政府机构、行业企业、非营利性机构、学校、家庭等,都在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推进或开展财经通识教育,其中,通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来提升公民财经素养被认为是重要途径。财经素养教育从学校开始,人们应该在他们的生活中尽早地了解财经事务,包含在正规学校课程之内的经财通识课教育,这是广泛提高下一代财经素养水平的最有效和最公平的方式之一。

作为《趣味经济学》的任课老师,笔者调整了该门课的授课方案,从原先的八个章节:(1)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2)明白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需关系、(3)做最会消费的“聪明人”、(4)每个企业领导人都需知道的经营方法、(5)人们一直在关注的宏观调控、(6)国家财政收入从何而来、(7)货币金融与经济学、(8)平民与经济学,改为五个章节:(1)收入与消费、(2)储蓄与投资、(3)风险与保险、(4)制度与环境、(5)财富与人生。

2课程内容的讲述

收入与消费:劳动、个人收入、消费者剩余、炫耀性消费、冲动型消费、理财、诚信的价值、个人所得税、政府干预理论、公共物品等方面进行讲授。

储蓄与投资:货币,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观看央视纪录片《货币》,了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储蓄,观看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了解储蓄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信贷,主要讲解校园贷;投资,主要讲解股票和基金。

风险与保险:如何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最基本的保险有哪几类?不同经济状况如何购买保险?国家的一些保障制度和福利有哪些?为什么有些事是需要国家出面兴建而不是个人。

制度與环境:经济与法的不可分离,通货膨胀的利与弊,就业与失业跟国家制度和环境的关系。国际贸易的全球化需要了解什么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为贸易全球化提供了助推力。

财富与人生: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佩蒂曾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和土地的结合便创造了财富。理性的经济人、稀缺、效用、幸福公式。”

从2017-2018-2学期开始,对选修了《趣味经济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地、生活费、消费方式、投资方式、对理财产品的关注等方面进行了解。一共调查了676人,其中313人来自城镇,占总人数的46.3%,372人来自农村,占总人数的53.7%。生活费每月在1000-1500元的由372人,占总人数的55%。因为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和生活费的多寡,影响了他们的消费方式、投资方式和理财方式。从2019-2020-1学期开始,问卷分两部分:期中问卷和期末问卷。两份问卷进行对比分析,他们通过《趣味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初步学习后,消费方式、投资方式、对理财产品的关注是否有所改变?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否能进一步理解?如何学以致用?

期中问卷设计了16道题,期末问卷设计了18道题。

期中问卷的第16题大学生财经素养的五个维度,你最关注的是哪个?选收入与消费的有77人,占比44.25%,选储蓄与投资的有40人占比22.99%,选风险与保险的有6人,占比3.45%,选制度与环境的有2人,占比1.15%,选财富与人生的有49人,占比28.16%。

期末问卷第18题上完本门课程后以下哪个维度的内容你最受益?选收入与消费的有64人,占比37.21%,选储蓄与投资的有60人占比34.88%,选风险与保险的有16人,占比9.3%,选制度与环境的有4人,占比2.33%,选财富与人生的有28人,占比16.2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关注微观层面与自己相关的:收入与消费、储蓄与投资、财富与人生三部分,对宏观层面的制度与环境兴趣不大。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注重储蓄和投资的人有所增加,从40人增加到60人,人数上涨了50%。通过风险和保险的学习,大学生增强了抵御风险的保险意识,人数增加了10人,上涨167%。

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笔者采用了雨课堂软件进行授课,在课堂上穿插弹幕提问、现场选择、小视频观看,还布置了课后思考题。学生喜欢这些互动的形式,不然90分钟坐着也能面走神。

因此我在期中问卷第15题调查喜欢什么方式获得平时成绩的高分?A课堂提问回答(占比48.85%),B分组完成讨论,组间PK(占比13.79%),C查找素材,课上分享(占比9.2%),D完成小论文(占比21.26%),E其他(占比6.9%)。

将近一半的学生喜欢课堂提问回答的形式获得平时成绩,其次是喜欢小论文的思考方式。分组完成讨论,组间PK这个方式也有一部分同学喜爱,但是考虑到大班教学,PK的难度有点大,有些同学就会采用经济学里面的“搭便车”现象,放弃自己主动思考依赖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查找素材课堂分享的形式也运用过,可以调动一些积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到很好的学习素材。还有一个方法值得借鉴,笔者是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到的,当学生对你讲述的内容提出质疑,你应该鼓励他和其他同学共同探讨把疑问解决,并不是老师说的全对,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宁信书不如无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而不是为权威是从的品质。对这种学生我们要鼓励表扬,平时成绩适当的上扬。

3课程成绩的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笔者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灵活使用情况,因此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构成,这两部分各占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回答、小论文的撰写、查找素材课上分享等。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学词汇的自我理解和表述,还有发现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并用小故事的方式描述出来。开课六个学期以来,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在70-80分段,平均成绩在75-78之间,及格率在90-94%之间。

4课程的创新

本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如下几点创新: 第一,更重视财经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财经价值观,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让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二,更突出个体与社会、国家的经济关联。个人利益不能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国家富强了,个人就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每个人都有好的经济效益,国家自然也就繁荣昌盛了。个体和国家是相輔相成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第三,更彰显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经济思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体现了通才富国的财经思想和刚毅坚卓的处世原则。第四,更强调劳动创造财富的态度。诚信不仅是立人之本,更是经商之本,强调诚信带来的经济价值,只有依靠诚实的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财富。第五,更强调对制度、规则的理解与遵守。经济与法是分不开的,因此想获得财富必须遵守相关的制度、规则和法律。

参考文献

[1] 于越龙.趣味经济学[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 财经素养协创中心.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大学)[EB/OL].https://mp.weixin.qq.com/s/-VmSJVOTiEtCwcv6AwvWGw,2018-02-06.

猜你喜欢

财经素养通识教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新形势下财经素养教育的德育渗透及实现
寄宿制高中生财经素养调查与自我修炼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