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经》的思想教育意义解读及现代启示
2020-07-14康超孟萍
康超 孟萍
摘 要 《忠经》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部系统、完整介绍忠德思想的专门经典著作,也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代表作品。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马融提出了很多哲理名言,重点从忠的作用、要点以及要求进行了论述,这些论述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忠经》 教育意义 启示
Abstract "Zhong jing" i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introduction to the loyalty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a specialized classic works,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fucian school of classical representative works. In this work, the author Ma Rong put forward a lot of philosophical quotes, focusing on the role of loyalty, point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iscussion, which is still important for toda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Zhong jing;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revelation
1 《忠经》的思想体系概述
《忠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儒家学派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共18章。第1章《忠经.序》开宗明义地论述了写作缘由,即《忠经》是受到《孝经》的启发而写的,因为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要行孝道,首先必须要有忠道观念;第2章《天地神明章第一》首先提出了“忠道”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解释、对忠的结果及意义作了充分论述;第3至7章作者分别从君王,大臣、百官、地方官员(注:本书中作者把官员按照级别高低分为三个层次)以及普通百姓等不同社会阶层履行忠道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尽忠作了阐述;第8章论述了军队如何履行忠道以及军队履行忠道的作用;第9章论述了大臣体察民情、观察民风、了解民意时如何尽忠的问题;第10章论述了忠道与孝道的关系,作者认为:“忠道是推行孝道的重要保证,遵守孝道,首先必须要履行忠道。”第11和第12章分别从干部选拔(君主识才和任用人才等方面)和国家治理两方面论述了忠道思想;第13章论述了歌颂君王的圣德美名也是尽忠的一种方式;第14章论述了辨别忠奸的重要性以及履行忠道的重要作用;第15章论述了大臣劝谏君王也是履行忠道以及劝戒君王的方式;第16章阐述了“作忠”与“不忠”各自对应的不同后果;第17章论述了报国也是尽忠以及如何报效国家的方式;第18章描述了社会各阶层履行忠道后出现的美好局面,即对履行忠道后的效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2 “忠德”的社会价值及要求解读
2.1 “忠德”思想的社会价值
《忠经》第2章《天地神明章第一》指出:“天之所载,地之所覆;人之所履,莫大乎忠。”①意思是说苍天所承载的一切,大地所覆盖的一切以及人类所能感知和触摸的一切,没有哪一样比忠道更大。“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②意思是说忠道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忠道能牢固君臣关系,能使国家安定团结……“夫惟孝者,必贵本于忠。”③意思是说忠道是孝道的重要保证。“大哉,忠之为道也。施之于迩,则可能保家邦;施之于远,则可以及天地。”④意思是说忠道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从小的方面来看,履行忠道可以保家卫国;从大的方面来看,履行忠道可以通达天地。综上所述,小至个体,中至家庭,大至一个国家忠道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评价人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
2.2 “忠道”思想对普通群众的要求
该书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的“忠”的标准以及要求作了非常充分的论述,君王有君王的标准、官员(分别从朝廷重臣、各种官吏以及地方官吏)有官員的要求,普通百姓也有其标准。至于普通百姓如何恪守忠道,《兆人章第六》指出:“是故祗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赋,此兆人之忠也”,⑤论述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需要做到恭敬地遵守君王制定的法令和制度,在家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勤劳地从事生产,最后向君王上缴赋税,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需要恪守的忠道。
3 “忠德”思想的现代启示
如前所述:《忠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著作,当时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所以《忠经》里面的忠德思想在今天来看,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将其积极的一面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3.1 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品质
当前,受社会环境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个人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诸如理想信念、诚信意识、感恩意思和孝德意识等缺乏。《忠经.序》中提到:“仲尼说孝者所以事君之义”,⑥论述的是孝顺或讲究孝道是一个人侍奉君主的重要原则。《兆人章第六》:“行孝悌于其家”,⑦论述的是个人在家应该孝敬父母。《证应章第十六》说:“惟天鉴人,善恶必应。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⑧意思是说上天是能够明辨别人的善恶的,作恶的人行和善的人都会有各自的报应,从而以此来约束个人行为。
3.2 有助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不同的人所构成的人类共同体。社会公德是对公共生活各方面的规范和要求,也是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⑨意思是说,对个人始终如一,是践行忠道的起点;对家庭忠心不二,是履行忠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家忠心不二,则是履行忠道的最高境界,从而以忠德思想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更进一步强化家庭观念和国家观念,有助于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3.3 有助于构建社会清风正气
当前,我国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要想有新作为,全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社会一定要风清气正。《忠经 守宰章第五》提出:“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⑩意思是说担任官职的人要明察明鉴,那就能端正风俗;公平合理,就能不偏不倚;清白廉洁,就能不会贪婪。
3.4 有助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也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理想。《忠经》认为:不同社会阶层只要各司其职,尽忠职守,那么就会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尽忠章第十八》曰:“天下尽忠,淳化行也”;“四海之内,有太平焉”。讲的是如果人人都能尽忠道,那么就会出现淳化敦厚的局面;如果人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职责尽忠道,和谐社会的局面将会形成。
3.5 有助于培育个体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国章第十七》说到:“报国之道有四:一是贡贤,二是献猷,三是立功,四是兴利”,阐述了报效国家的四种方式,分别是:举荐贤才,推荐优秀的干部;出谋划策,为国家治理提供建议与意见;三是为国家建功立业;四是为国家和人民谋取福利。《兆人章第六》:“服勤稼穑”,[16]指的普通百姓履行忠道就是要勤劳地从事农业生产,在现代社会来讲就是要各种的岗位上敬业奉献。
4 结语
在《忠经》中,作者提出的“忠道”思想虽然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但是,书中的一些思想以及作者的智慧在今天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只是,在今天我们需要把忠的定义层次化、时代化和扩大化。比如:对自己来说,忠诚是一种责任,那么在今天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尽职履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他人来说,忠诚又是一种信任,那么在今天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对家庭忠诚、对爱情忠诚、对朋友忠诚以及对领导忠诚等,这样的话就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来说,忠诚又是一种文化规范和爱国举动,那么在今天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生遵守各种规范,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自己对忠诚的追求,实现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无论怎样,加强忠诚文化建设,以此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②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81.
③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99.
④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207.
⑤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91.
⑥ 洪鎮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77.
⑦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91.
⑧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211.
⑨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81.
⑩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89.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215.
王晓宁.凝聚价值共识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213.
洪镇涛.孝经.忍经.忠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8:191.
参考文献
[1] 马融.忠经[M].汉魏丛书.新兴书局,1972.
[2] 郭立珍.《忠经》构建之忠诚文化体系的现代阐释[J].兰台世界,2011(7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