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制度下重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2020-07-14许彦斌
许彦斌
摘 要 “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国贸专业要培养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及管理上进行改革探索,实现“1+X”证书制度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复合型技能人才 国际贸易 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requir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compound technical skill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term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tructur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realize the requirements of "1+X" certificate syste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compound skilled talents; international trade; curriculum system; course structure
2019年我国职业教育开始推进“1+X”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制度。该制度要求在保证学历证书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与社会持续发展相吻合的多种拓展技能,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增强其在信息时代的就业竞争力与创新创业力。
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贸易流程和贸易方式,新的网络媒体销售运营方式对传统国际货物买卖运作方式冲击较大。“1+X”制度的推广,满足了国贸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国贸专业应尽快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完成“1+X”制度下培养信息时代复合型国际贸易技能劳动者的培养任务。
1 调整“1+X”制度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总目标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总目标,将国际货物买卖业务流程作为主要工作岗位群,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中应具备的素养,职业技能与知识体系。但是,外贸企业、行业不仅需要一线从业人员熟悉本岗位的基本工作技能,还要求对相关的生产岗位群、物流岗位群、售后服务岗位群等工作内容及技能有所了解,并能时刻掌握信息技术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出现的新需求新技能。因此“1+X”制度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总目标,就不能再以单一的国际贸易职业岗位或其岗位群作为总体培养目标,应打破原有的培养局限,以国际贸易职业岗位群为最低培养目标,将相关的产品生产岗位群、物流岗位群、售后服务岗位群等相关“X”的多种可能性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将大数据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与国际贸易主要操作技能及其它相关领域技能并列,引导学生成为适应新技术、新经济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并将终生学习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作为课程体系的总体培养目标,实现“1+X”制度对高职国贸专业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融合。
2 重建“1+X”制度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结构
现有高职国贸专业课程结构基本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三大部分构成。在课程结构上过分强调国际贸易岗位专业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多向性发展要求,无法满足“1+X”制度所引导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对高职国贸专业整个课程结构进行梳理,在改革中尝试采用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与工作过程模式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以1+1+0.5+0.5形式完成高职教育。
在第一学年,将社会主义德育、美育、体育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商务语言应用能力教育,商业经济相关知识及基础能力教育,创新创业、就业、沟通与协调能力教育四部分作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整合为相应的模块课程。实践中,国贸专业在原有思修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就业与职业规划课程外,还可以设立美学基础、语言应用(包括中文和外语),信息技术应用、商务数据分析基础,外贸基础、财税基础、商务礼仪等拓展课程。
在第二学年,结合外贸企业对从业者的需求开设多个基于工作情境的专业培养方向,如分为传统外贸方向(以商务公司为客户的国际货物买卖为主)、新型外贸方向(以最终消费者为客户的国际货物买卖为主),国际物流方向,产品与服务方向等,每个方向中可分别开设不同的模块课程,如传统外贸方向可根据国际货物买卖流程开设市场开发模块,交易磋商模块,产品与跟单模块,物流仓储模块,国际结算模块,客户服务模块等课程。这些模块课程中有些是传统外貿方向独有的,有些是与其它方向共享的,如产品与跟单模块和客户服务模块与产品与服务方向下的相关模块共享,物流仓储模块与国际物流方向下的相关模块共享。同时新型外贸方向将“网店运营”等级技能证书的培训要求引入模块课程,使学生能掌握信息技术发展所引领的国际贸易操作新技能。高职国贸专业学生在修满传统外贸方向模块课程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就业发展选择其它方向的某些模块,这样即满足了高职国贸专业学历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满足了多种可能的“X”发展要求。
第三年采用校内工作坊(0.5)实训实习与校外实体企业顶岗实习(0.5)相结合的工作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外贸企业工作,提升学生的多岗位从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巩固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其学习习惯培养,从而打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贸易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劳动者。
3 更新“1+X”制度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内容没有为学生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做好知识和技能的铺垫,在课程实施方式上,虽然开始尝试微课、虚拟实训等新方式,但没有形成规模,完全以教师个人喜好来选择实施,影响了教学效果。在“1+X”制度下,应尽快将“网店运营”证书中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国贸专业课程中,更新课程内容。如在市场开发课程中,就应当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分析目标市场,简单了解商务数据分析对目前商业行为的影响,如对客户数据、行业买方数据的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展后续的商务运营活動。同时根据外贸工作情境将原有专业课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对重复性知识技能必须删减,压缩传统课堂讲授时间,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开展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利用智能教学等和模拟操作等方式,调动学生对信息知识和技能的自发探索欲望,在现实工作中将技能、知识有效的融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与实际经济贸易工作岗位或更贴近的技能,顺利适应大数据、智能化变革。
4 推进“1+X”制度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弹性管理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管理虽然以“学分制”为基础,但实际管理不够灵活,不允许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顺序和学习时间上有自主选择权。“1+X”制度下在课程管理上应实行弹性制,对于有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强、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短时间内完成模块学习任务,经确认学习成果后,可自行选择更多模块的学习或提前进入工作坊实习或顶岗实习。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的时间和顺序,由此获得专业学历证书和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个人发展积蓄力量,更充分的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弹性管理的基础上,还应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将期末终局性考核改为阶段性,多次考核,针对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模块和模块中的技能点,采用进阶式、闯关式考核,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精准打造学生一技之长。
总之,高职国贸专业要在“1+X”制度下,加快课程体系改革进程,为学生完成学历教育基础上拓宽其它就业技能做好微观实际教学工作对接,完成职业教育本质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职业发展教育,2019(7):21-26.
[2] 谭凯.“1+X”证书制度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7):178,155.
[3] 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4] 徐凤,李进.1+X证书制度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及试行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9-12.
[5] 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