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2020-07-14李芳张庆伟李文杰

科教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李芳 张庆伟 李文杰

摘 要 文章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效果为例,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构建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数学模型,开展多层次的工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期建立“校企共育工匠”的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助力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落地实施。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学生职业素养 培育路径

Abstract Tak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effect of "Qilu craftsmen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ctively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vocational colleg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nstruc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with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as the core, and carries out multi-level craftsman them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with a view to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effect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of craftsmen" mechanism, to help implement Shandong Province "Qilu craftsmen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project.

Keywords craftsman spirit;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path

在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尤其是技能型医学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肩负着助力“工匠”建设工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使命。近年来,山东省各高职院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囿于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局限,在操作路径方面和量化标准层面鲜有涉猎,尤其针对不同专业特色拟定培育工匠人才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及实践过程较为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化、立体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然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各环节。如何发挥各医学职业院校优势,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時探索一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为健康服务产业培养创新人才、助力“齐鲁工匠”建设工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新路径,是我省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和新任务。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一种“职业精神”,源于工业时代工人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和倡导工匠精神的政策意图,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中国工匠”等。工匠精神从行业话语转向政府政策话语,折射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即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追求速度转向谋求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1]关于工匠精神的定义很多,一种是将工匠精神界定为一种价值信念,而另一种是对工匠精神进行价值定位。简言之,工匠精神代表的是 “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伦理。本文将工匠精神界定为劳动者在一线生产过程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操作层面的程序性积累,也是内化于心的规范要求,更是依托于产业行业而形成的行为准则,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工匠人才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工匠精神认识不足。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将工匠精神理解为一种技术技能的提升,认为工匠精神是技术维度的问题,是传统的工艺上的精益求精,学生往往从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忽略了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这种单纯的理解容易给工匠精神培育造成方向上的偏差,从而忽略了真正的工匠精神包含的创新的内涵。[2]

(2)工匠导师和专业师资缺乏。导师制是对传统专业课教师授课模式的一种完善和补充,一般由行业名师或技能大师担任导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讲工匠、看工匠、思工匠,将传递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目前虽然许多学校设立了名师工作室或技能大师工作室,但真正能够亲自指导学生的工匠导师还是少数,专业师资力量远远达不到工匠培养的需求,学生难以对工匠大师产生仰慕崇敬之情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3)实训基地和平台建设不到位。“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训基地是培育工匠人才的保障,实训基地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又能将生产过程、实践教学及素质教育无缝对接,是工匠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医学类高职院校教学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普遍依托于各级实习医院或企业,鲜有单独设置的工匠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有附属医院的医学类高职院校也是少数,缺乏专业的工匠培育平台。

(4)工匠人才遴选标准亟需完善。高职院校一般根据专业大开展遴选推荐工作,重点选拔思想品德优良、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作为工匠培育对象,各校遴选标准不一,工匠人才培养中需要突出的有较扎实的产业知识、有较厚重的工匠精神、有较突出的实践能力、有较鲜明的创新意识等没有全面体现,更甚者简单的把学生学业和量化成绩设定比例进行排名,作为工匠人才的培养检验标准,如此培养出的往往是高分高能学生,与工匠人才还有很大差距。

3 工匠人才培育的有效实施路径

(1)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医学类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育现状。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广泛开展在校教师、学生、毕业生及社会调研,分析研究影响齐鲁工匠人才培养的因素,调查学生就业意向、就业需求,了解社会对工匠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等,找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推行导师制度,组建“工匠导师”教育教学团队。以学校专业名师、行业技能大师、企业骨干教师、医院专家教授、职业指导师、思政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等组建核心教学团队;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校友代表、专家学者等作为“工匠导师”和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

(3)创建培育聯盟,打造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数学模型。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培育工匠精神为首要任务,瞄准生产一线,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融合、工匠导师与专业教师相融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相融合、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融合,进行研究方案设计,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能力及岗位胜任力模型,创建培育联盟,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形成“校企共育工匠”的工匠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4)培养匠心匠技,开展多层次的工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延伸,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和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举办各类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匠心”和“匠技”,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5)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工匠人才孵化基地和竞技平台。采用“引企入校”和“出校入企”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发挥医学专业优势,探索建立医学类齐鲁工匠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和校外支撑平台和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构建“自我就业式创业”人才竞技平台及适合医药卫生类专业特点的孵化基地。

(6)德技双优并重,培养工匠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专业、职业、就业、产业、创业“五位一体”的教育生态链,有效解决目前医学类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工匠人才德、技双优并重的培养目标。

(7)完善机制,创新工匠人才培育模式。开展学校与行业、专业与创业、创新与创业、产业与教育等多方合作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与最新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岗位规范相对接,创新完善工匠人才遴选机制及培育标准,健全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8)制定标准,确保工匠人才培养成效。实施全过程考核认定,培养学生在具备较高思想品德、政治素质、专业知识、职业素养等通用标准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完备的医养健康产业知识、较为专注的工匠精神、突出的实践能力和鲜明的创新意识,通过训练、实训和交流,全方位提升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确保人才培养成效。

(9)立足实际,形成工匠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离校休学创业双向流动通道,有效提升就工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团队建设、培养体系建设、创业平台及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内容开展相关实践与研究,形成多方联动的培养人才长效机制,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常态化,就是要让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职业院校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成为引领学校风尚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 王星.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J].光明日报,2018-06-09.

[2] 解积文.论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9:177-178.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