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叹调《多么美丽的形象》人物心理刻画及情感表现探究
2020-07-14王鑫安
王鑫安
(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咏叹调《多么美丽的形象》是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中的一首著名咏叹调。该部歌剧是他受维也纳狄亚·维登剧院邀请创作的,完成于1791年,这是莫扎特生命中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当时的莫扎特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但创作热情依然炽烈。整部歌剧集德国歌唱剧、意大利正歌剧乃至法国、奥地利、捷克等国的多种音乐及戏剧表现形式于一身,既有正歌剧的严谨,又有喜歌剧的灵活。同时,作曲家巧妙地糅合了庄重严肃、圣洁神秘的宗教音乐风格和轻快活泼、明朗欢快的世俗音乐风格于一体,歌剧完成后获得巨大成功,至今常演不衰。该剧塑造了塔米诺、巴巴吉诺、帕米娜、夜后、萨拉斯特罗等几个鲜明形象,分别代表着勇敢正义、欢乐、光明和黑暗、邪恶等,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暗示和映射当时维也纳封建政权对人民的愚弄及对共济会的镇压,预示光明的启蒙思想和时代终将胜利。
咏叹调《多么美丽的形象》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当男主人公塔米诺看到夜后侍女展示给他的帕米娜肖像后,一见钟情,唱出这首表达男主人公内心浓烈爱意的咏叹调。对于这首咏叹调的研究,目前笔者掌握的国内文献主要有硕士毕业论文4篇,期刊文章2篇。其中,张震重点从“语言特点、音色要求、角色形象等几个方面对咏叹调进行艺术分析,着重讲解咏叹调音乐走向及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处理对比。”[1]韦靖①主要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本体进行整理和研究,侧重于音乐形象的分析。李文浩②重点从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进行阐述。陈至涵③则从钢琴艺术指导方面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期刊文章中,孔令宇④和陈继银⑤也从词曲、艺术特点和演唱等方面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研究。其他关于莫扎特和《魔笛》的研究,对这首咏叹调也有一定的涉及。
这首咏叹调许多歌唱家都演唱过,例如多明戈、翁德利希、考夫曼、阿莱扎等,他们都唱得很好,但风格各有不同。单就演唱这首咏叹调而言,多明戈的演唱声音和戏剧性表现很好,但去掉演唱中的一些滑音以及结束的几句进行渐慢处理,可能会更好。考夫曼的演唱有部分歌词音色处理有他自己的独到之处,听起来感觉比较靠后暗淡,笔者更喜欢翁德利希的版本。阿莱扎演出过《魔笛》整部歌剧,他的演唱带表演,与剧情结合更紧密,第三部分对演唱力度进行了处理,是笔者目前见过的最好版本。无论是前面所述的理论研究或是这些歌唱家的音视频资料,都对笔者的演唱实践这有一定的启发,值得学习和参考。
一、咏叹调的结构
这首咏叹调中的人物心理变化一波三折,情绪跌宕起伏,想要精准地予以把握和演绎,必须对其结构进行仔细的分析。这首咏叹调采用传统的意大利分节歌形式,用德语歌词演唱,同时融合了德奥抒情歌曲的特点,引人入胜。全曲为再现三部曲式,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至第16小节为第一部分,降E大调,单二部曲式;第16至第48为第二部分,以降B大调为主,单三部曲式;第49至63小节是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回归降E大调。
本首咏叹调的三个部分,主人公塔米诺情感起伏变换较多。演唱者如果要想很好地表现作品人物的情感,务必要先对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这是因为不同的心理状态是表现不同情感的基础,心理活动和发展方向决定了情感的方向。这首咏叹调中,作曲家在歌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旋律、伴奏织体等手段对塔米诺不同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在歌唱者演唱技术胜任的前提下,把握好了人物心理这个底层逻辑,就容易更好地表现这首作品。可以说音色运用、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演等都是在心理状态基础上开出的美丽花朵。
二、人物心理刻画与演唱分析
咏叹调第一部分1-16小节。歌词这样唱到“多么美丽的形象,她真是举世无双,我觉得她的美丽在强烈扰乱我心房”。男主角塔米诺看到帕米娜的肖像后一见钟情。对于一对于见钟情这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学学派有不同的解释,我们此处不深究心理学理论,只举例说明此刻男主角的心理状态,尽可能使演唱者真正体验到这种状态,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和情感。这时的塔米诺,简单直白地说就像男子看到美女的第一反应,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哇!真漂亮!”,是惊喜赞叹、是深深被吸引而不能自拔。作曲家在这里把第一、二乐句每句都以中高声区六度大跳开始,在第九小节第一拍和第十三小节第二拍更是达到了本曲的最高音降A,力度为强F,不像大多数歌曲或咏叹调高音一般出现在后半部分或黄金分割点处,而是一上来就给人惊艳的感觉,很好地刻画了男主角那种怦然心动,被惊艳到而心跳加速的情形。
演唱这部分时演唱者的气息运用必须灵敏,高音跳进需一步到位,运用明亮清晰的音色,直接表达出来,语气惊喜赞叹而热烈。在演唱6-8小节“我觉得,我觉得”时,力度可以稍微弱些,音色可稍微柔和些,要有点思考的内容在里面,但第8小节最后半拍力度就要马上强起来,高音要唱的饱满甚至可以激动,以表达强烈的情绪情感。
第二部分从17至45小节,这部分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至25小节,主人公的心理状态是疑问和思索的。因为这种强烈的感情扰乱着塔米诺,他在问自己并思索“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感情,难道这就是爱情?”,这一阶段每个乐句的最后两音都采用二度——特别是小二度向上进行,增加倾向性,同时力度降低,加上钢琴伴奏织体的配合,例如23小节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急速下行,26小节连续二度上行等,把疑问和思索的心理状态刻画的十分传神。演唱这一段时,力度不能太强,音色应稍微柔和一些,演唱时演唱者一定是在问自己,真正入戏,表演时也可以用自己平时思考问题时的动作,比如慢慢踱步,低头思索再逐渐抬头,通过表情和眼神予以表现等。
第二阶段,在26-27小节之间以一个纯四度跳进,重音落在强拍上,描绘出塔米诺经过思索后一下子明白的“顿悟”现象,“不错!是爱情!”,之后5小节不断重复这句歌词予以肯定。演唱第二阶段,在唱26-27小节“不错”时音色要明亮爽快,表情也要有“眼前一亮”“恍然大悟”的感觉,后不断肯定的“是爱情,是爱情”,要注意语气,更加肯定和欣喜。
第三阶段,从35小节开始,伴奏音乐开始欢快起来,显示塔米诺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想象着如果自己能找到这位姑娘该多么美好幸福,这是一个想象后越来越兴奋的过程。前面两句音乐旋律音连续快速上行,力度渐强,很好地描绘了塔米诺的这一心理状态。后面几句,配合伴奏像波浪一样起伏,很好地描绘了此时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一阶段,塔米诺幻想已经找到了美丽的帕米娜,所以演唱时,演唱者头脑要有画面感,尽可能调动平时幻想美好事物的一切生理心理感受,语气充满希望和热情,兴奋而坚定。
第三部分,尽管从曲式结构上来说,46至49小节属于连接部,但男主角整体心理状态和情绪是连续一致并不断发展的。这部分男主角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永不分离的坚定决心。音乐旋律高亢,从49小节的p力度一直渐强到57小节f力度,直到结束,展示出男主角激动的心情。这一部分,塔米诺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爱情更加深沉炽烈。整个部分都在高音区运行,加上乐句比较长,所以气息一定要准备充足,在保持气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第50小节的渐强要表现到位,语气体现出自信,后面演唱时更加激动高昂,最后结束句必须用坚定的语气,表现出主人公坚信胜利一定到来的决心。
三、结语
咏叹调《多么美丽的形象》被称为“男高音的试金石”,想唱好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整首曲子大部分旋律音都处在男高音的换声区附近,演唱起来感觉吊在中间,不上不下的,加上跳进起伏较多,气息不容易把握;第二因为德语相较于意大利语不那么容易演唱,有大量的闭口音和辅音,加上音色的对比,使得演唱者不容易唱的爽快过瘾,连贯性也不容易把握;第三是对角色心理和情感的把握,要分析掌握透彻才能更好地予以表现。在演唱中,歌者的演唱技术与情感表达是互为促进的两方面,演唱技术好了表现情感才能游刃有余,而好的情感表达又可以以情带腔,唱出来的音色和表演自然真实动人。笔者希望以这首咏叹调为例,强调分析声乐作品人物形象的心理对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演唱和表现作品,达到感动观众的目的。
注释:
①韦靖.歌剧《魔笛》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的音乐形象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②李文浩.莫扎特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演唱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③陈至涵.钢琴艺术指导在歌剧声乐作品中的实践——以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8.
④孔令宇.浅析歌剧《魔笛》中咏叹调《多么美丽的肖像》艺术特点[J].音乐研究,2019,(5):49.
⑤陈继银.塔诺米咏叹调“哦, 多美丽的形象”的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