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一业”设施移交接收资产管理之我见
2020-07-13张长忠
张长忠
摘 要:“三供一业”是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物业管理的简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剖析了“三供一业”移交与接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三供一业 设施移交接收 资产管理
一、“三供一业”资产分离移交的必要性
(一)节约运营成本
长期以来,“三供一业”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制约企业高效发展。在此背景下,2016年,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将原本由国有企业承担的 “三供一业”设施及职能分离移交给社会专业单位,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我区国有企业为例,“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区内国有企业年节约费用达1500余万元,切实减轻了国有企业经济负担。
(二)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政策要求,国有企业“三供一业”设施无偿划转给国有社会化专业单位,实现了对国有企业资产重新配置,实现了资源配置优化整合和专业化管理。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
(三)降低财务风险
在“三供一业”实行后,将相关资产管理工作由国有企业划转到国有专业化服务企业中,实现企业社会职能分离,能够有效降低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资金的占用,实现了财务风险的转移,提高了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资产划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接收单位确定难
由于职工家属区区域不同和历史原因,家属区与城市公共网络未实现互联互通。根据政策要求,在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接收企业是资产划转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防止部分社会企业接收资产后尽到物业管理服务职责;其次,县级区域内缺乏专业化的国有企业物业服务公司,造成“三供一业”转移面临无法确定接收单位的现实困境。
(二)资产界限模糊
第一,“三供一业”资产复杂,移交企业核算明细不清,加之资产交叉使用,造成资产精准移交难度增加。第二,由于资产核算标准不一致,各单位入账资产也不近相同,造成在账移交资产不完整。移交资产表现为较大数额的账外资产。第三,由于职工家属区区域不同,居民资产与企业资产连体,如何分割缺乏具体标准。
三、落实接收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确立资产接收主体
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政府主导,落实好接收单位。第一,针对能够与城市服务对接的家属区,分离移交到国有社会化服务单位。第二,针对不具备对接服务的或无法实现国有公司接收的,资产划转到属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政府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实行资产使用权与管理权相分离。但物业管理公司即使是国有公司接收,也必须实行资产管理权与使用权分离。规避接收公司只接收资产而不履行责任的风险。
(二)做好资产清查核实
第一,接收企业与移交企业资产联合实地盘点。共同核实确认移交资产数量,落实好相关资产的分割界定。第二,移交企业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核实好账内资产、账外资产及其价值。登记造册,为实现资产划转提高依据。第三,接收单位及时做好资产的信息登记。将各固定设备资产信息登记完整。接收的账外资产必须及时评估入账,全面反映资产状况。
(三)财务处理规范事项
第一、落实好移交协议,按照协议移交日的账面金额,编制移交资产清单,办理资产调出和接收的交接验收手续。第二,无偿移交资产时,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文件和与接收资产的地方人民政府签订的协议,核销有关资产,调整相关账务。第三,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属分离移交三供一业的企业冲减的国有权益,相应核减对该企业的股权投资。分离移交“三供一业”的企业已经实行公司制改建的,企业集团公司应当按照持有股权的比例计算确认核减的国有权益。第四,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和非资本性支出。企業对分离移交的资产进行维修改造时,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的,即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对非资本性支出,即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四、结束语
本文对从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三方面分析了“三供一业”等资产转移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开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