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考

2020-07-13史平安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考课堂教学

摘要:基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变化,立德树人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各个阶段、各个学科都在积极地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使其成为合格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思考立德树人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堂教学;思考

中国人民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是“立德树人”,需要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领会十八大报告会议提出的这一理念和要求,并且坚定执行。“立德树人”为本的教育必须是教师对个人价值、教育价值的追求,而课堂作为教育的中心,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其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实施最为自然的立德树人教育。

一、改进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教师对价值的追求本就包括“立德树人”。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认为考试分数就是全部,而是要深刻地认识学科教育的精神和思维,教师需要通过学科教学完善立德树人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需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同时,优化教学流程和内容,将学科的课堂教学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提升教学成果,并且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

基于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为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从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角度出发,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情,使其积极进入学习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其既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例如:《认识生物》的教学中,这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紧密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则有利于学生认识更多的生物,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了解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相关德育知识融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只有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才能使其积极配合教学,进而接受“立德树人”教育,实现提升其道德修养的教育目标,并且能够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三、利用言传身教落实立德树人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立德树人”的最好方式。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较长,很多时候学生更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可以说教师对学生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影響很大。因此,在“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首先,教师要“以身立教”。作为教育工作者就需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以表率行为和奉献精神来感染学生,在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时衣着整洁、说普通话、品行端庄、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等,讲解知识点时要简洁明了、准确等。教师要用自己的做法去影响学生,使其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其次,以德治国。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结构,还要能够以学科知识为榜样的德性。例如:很多学生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缺少理想和追求,总是看到社会上不好的一面。此时教师要以良好的修养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说服力去感染学生,使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将立德树人与学科教育紧紧地结合起来。

四、德育目标放在教学核心位置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有“立德树人”的目标意识,将德育目标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将不明显的、分散的德育内容串联起来,发挥出德育的教育功能,完美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和立德树人。例如:在《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调查,而后分析并整理资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在课堂教学中叙述本组整理好的资料,当学生完成表述后,要求学生思考,形成这种生物环境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将环境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与德育目标结合,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将德育目标放在核心位置,使学生重视德育,并接受德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目的。

五、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应用知识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教师思考的重点。从初中生物教学的角度出发,要增加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其贴近现实生活,使生物教学中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同时,还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情况和生物环境,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中,充分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水和空气还有什么用》的教学中,水和空气都是人类生存中不可少的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水和空气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教学渗透水资源和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增加教学深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分析水和空气的作用与重要性。同时,将教学延伸到如何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与空气,落实德育,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方式增加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能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合理且高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六、结语

基于“立德树人”背景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教学理念、学生对学科的热情、言传身教、德育目标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对学科知识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全面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在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积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彬.论回归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20(4).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课题组. 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7(7).

作者简介:史平安(1980.12-), 男,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考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