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探析

2020-07-13吴美良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价值高中数学

吴美良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其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数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人生价值观的树立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以下,本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从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价值;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顺应新课程改革需求,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基于数学学科的特征以及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创新,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与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融入高中数学课堂中,主动思考,善于思考,获得数学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因此,针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数学文化概述

数学文化是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以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数学、研究数学、发展数学的形式,在数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中,数学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价值。现阶段,我们对于数学文化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了数学教育以及数学美、数学发展史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借助数学更好地了解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树立起理性的思维习惯。数学文化不仅具备一些常规的文化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数学文化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数学文化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如果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难以得到保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数学大师欧拉对坐标系这一知识点的探究灵感,欧拉在探究事物位置的确定这一内容时冥思苦想,偶然看到一只粘在蜘蛛网上的苍蝇被蜘蛛快速拖走,由此激发起灵感,寻找到确定事物位置的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的小故事,创造出丰富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快速激发起探究兴趣,教学效率显著提升。

(二)将数学文化进行合理贯穿

作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贯穿数学文化,推动学生结合数学文化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原理与数学公式推理具有极强的复杂性,需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如果不能跟进教学进度,将产生挫败心理,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学的情绪。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对应的数学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并结合数学文化主动探究数学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球的体积公式”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谁知道阿基米德定律的由来,阿基米德有哪些重要的发现”,人们为了纪念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三分之二的重要成果,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面术的图形,随后用图片向学生展示。通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的融入,也了解到这一知识点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体会到数学学科的深厚魅力,获得数学兴趣与数学能力提高。

(三)引导学生发掘数学之美

不同的数学符号、数学定理、公式都具有深厚的探究价值,但是其学习过程严谨、抽象、具有逻辑性,许多学生会感觉到复杂、难以理解,而数学之美,则是指数学的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数学文化之中,数学之美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内容,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数学公式、符号之中的数学之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足学习空间,去领略数学的语言、符号、图形之中的美感。如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些数学符号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对一些数学图像的图形美感进行领略,通过引导学生发掘数學内容背后蕴藏的美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文化,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四)发挥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功能

数学文化不仅具有极强的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人文功能,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对数学学科的科学本质进行讲解,对人文精神进行倡导,使学生获得科学观与世界观的渗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数学文明史的渗透。如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首创的割圆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渗透,确立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如乘方与开方、指数与对数这些教学内容中都蕴含着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而在复数与向量、方程与不等式等内容中则体现出了事物相互关联的辩证思想。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数学文化渗透,发挥数学文化的教学育人功能,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是数学文化的体现,数学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于当代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融入数学文化,使学生既获取知识、传递技能,又能感受文化,体会到数学的意义,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清.数学文化如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J].课程教育研究,2020(2).

[2]刘志远.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反思——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价值高中数学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