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刍议

2020-07-13张永贵

考试周刊 2020年56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教育意义家国情怀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是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概念的思考,探讨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探索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通过家国情怀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和教学尝试,对于今后历史教学中做好家国情怀教育,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意义;实践途径

2016年教育部正式把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认为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育的价值观,相比其他四大素养,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体验,是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心理能量。家国情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源流,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旗帜鲜明,有理有据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下面,笔者依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作一尝试与思考。

一、 家国情怀概述

家国情怀是对国家和乡土的深深眷恋之情,是根植于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深层次的文化密码。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中国在其历史发展中曾多次被外族侵扰,一次次的改朝换代,但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始终未变,作为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一直在传承。如,我们是龙的传人,是黄帝的后裔,是炎黄子孙,都认可华夏、神州、九州等对国家的别称。家国情怀的认同感从个人自我认同,到亲情认同,再到乡土认同,再到国家认同,最后到文化认同。家国情怀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的价值观。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家国情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南宋岳飞的家国情怀是“精忠报国”。近代以来,在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关头,志士仁人们的家国情怀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家国情怀这一历史核心素养价值观。

二、 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

家国情怀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在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实现新时代“中国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立德树人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指示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所谓政史不分家,历史教学同样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让每个青年学生都深刻认识到,没有祖国,哪有个人的小家?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舍身为国的志士和勇士。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公车上书的康有为,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八一南昌起义的周恩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毛泽东,哪个不是以其拳拳的赤子之心,成为我们立德树人的榜样?从这些伟人的榜样来看,家国情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立德树人的逻辑起点。家国情怀要求学生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因此,也成为青年学生励志逐梦的基石,在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需要

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它以个人为基石,家庭为纽带,社会为主体,国家为灵魂,通过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观认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近代史中,这种缘于血缘和亲情的凝集人心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的冲击下,被无情地打断了。特别是西方所谓现代文明思想的冲击下,传统的家国情怀思想一下子崩溃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个人至上的自由思想。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民族优越感一度丧失,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行,破坏了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中华民族之所以一次次文明被中断,又一次次的重新崛起,所赖的其实就是这种家国文化的强势,就是我们家国情怀这种文化DNA依然在起作用的表征。从史前文明,到三皇五帝,再到秦皇汉武,再到唐宋元明清,乃至一部屈辱的近代史,都是家国情怀的教育史。

(三)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古代优秀的科技文化成果,如四大发明为世界交流创造了条件,古代的丝绸之路体现了我国古代一直以来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倡导的“一带一路”正是这一传统文化的延续。家国情怀,我们的视野由家扩展到国,而“一带一路”则又将国扩展到全世界。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家国情怀又具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天下情怀。家国情怀构建的是民族命运共同体,今天的“一带一路”要构建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梦”跃升为“世界梦”。

今天,我们继承家国情怀这一价值观,就是继承历代先贤从骨髓里流出的家国情怀DNA。家国情怀成为我们每个人由内而外的精神诉求,标志着我们内在精神的丰盈和成熟。历史教学的立意,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再到情怀立意,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为国为民,做一个大写的自我的价值感。未来的国际舞台上,正是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人类命运新的篇章,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为人类命运作出中华民族应有的伟大贡献。

三、 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中包含着非常多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资源。如,历史老师在向学生们讲授“西周宗法制”的时候,便可以渗透认祖归宗、尊敬长辈的意识。这一文化意识的传输,有利于学生形成家国同构的概念。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做好家国情怀的教育呢?

(一)注重言传身教,彰显榜样力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历史老师常常忽视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其实,历史教学素材中有很多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可以成为我们引导学生的榜样。如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的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三千多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凭着对祖国诚挚的爱,毅然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挠,踏上了归国报效祖国的道路。其中钱学森就是其突出的代表。回国后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对国家、对人民的拳拳赤诚之心,这也是根植于钱老的家国情怀素养。历史老师应该重视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成长为有担当、高素养的青少年。在历史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爱国情怀的教学素材,如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事,推动历史的发展的革命英雄的故事,为国献身的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充分联系国内和国际,拉近历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们由此感受到新时代的发展情况和祖国的神圣与伟大之处。

(二)还原历史场景,塑造鲜明人物

如前所述,中国从古至今,有数不清的志士仁人,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实现心中的理想,为国家和民族谋幸福。西汉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维新变法的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可以逃身国外的情况下,毅然放弃了生的希望,说:“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用自己的鲜血去唤起国人变法的觉醒和决心。魯迅先生也说:我以我血荐轩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就义前于深夜在手帕上写下《禀父书》和给怀孕妻子的《与妻书》,既有对家的深情,更有为国捐躯的大义。让学生记住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神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与历史对话,感受历史跳动的脉搏。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思想境界受到感染与熏陶,就会拥有和历史人物一样的家国情怀。

(三)运用典型课例,强化教育功能

由于历史自身讲述了国家发展的全过程和相关的先进人物,所以在家国情怀的教育中,历史学科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条件。可以说,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向学生们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教育中升华自身的爱国情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是应该着手于典型的课例,以此来展开对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教育。如,学习“丝绸之路”相关的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们了解,丝绸之路是汉大一统条件下进行的伟大开创性事业。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有了经济往来和文化上的交流,同时,丝绸之路也是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事业。丝绸之路表明,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存在着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又有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样,学生们便能够感受到其中所流露的伟大信念和爱国精神。从而理解了今天的“一带一路”,除了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外,对于形成我们的世界视野和天下情怀,将“中国梦”转型为“世界梦”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也有了全新的认同。

(四)补充乡土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拓宽学习资源。如宁化作为客家祖地,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可供借鉴,客家先民开疆拓土的艰辛,从客家人的宗族观念出发的寻根活动,体现客家凝聚力的相关民风民俗等都是鲜活的历史素材。

(五)参与研学活动,感受时代发展

家国情怀属于一种深层次的情感,需要由学生们自己去构建。作为革命老区,宁化的红色文化也是相当丰富。不仅可以讲述当年红军的故事,还可以带学生通过红色旅游参观,进行实地体验,可以和我们当地旅行社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活动,让家国情怀成为看得见的鲜明形象,同时也感受时代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历史教育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历史老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通过接受家国情怀教育,学生们能够获得关于家国情怀的基本认识,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这也能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铺垫。因此,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挖掘历史素材,落实好对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教育,使学生们能够逐渐成长为具有爱国情怀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汉国,马世力.高中历史必修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刘善群.宁化史稿[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永贵,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教育意义家国情怀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