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7-13樊佳美
摘 要: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尚未得到广大幼儿父母的积极重视。文章阐述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当前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最后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家长提供育儿新思路,共同推进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劳动教育;家庭
一、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隶属劳动教育范畴,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学前儿童进行的劳动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家長通过日常随机教育,以言语指导、动手示范等方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内化为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劳动为载体,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二)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幼儿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都是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方面。
1. 有助于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其大小肌肉群协调发展
幼儿参与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家庭劳动,可锻炼身体体力和耐力,促进手眼协调、视动协调发展及大小肌肉群协调发展。如幼儿在晾晒袜子、剥豆子等劳动中,发展手部的精细动作;在扫地、擦桌子、收拾床铺等过程中,促进手臂肌肉动作发育等。
2. 有助于大脑发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幼儿在进行劳动时,其大脑积极参与并进行一定控制和调节,促进体脑结合;双手的活动使其左右脑得到锻炼,促进其逻辑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此外,通过参与劳动,幼儿能丰富生活经验,提升认知水平。如幼儿在为家中植物盆栽浇水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能认识植物并了解植物特征,以此培养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细心观察的能力与品质。
3. 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增强独立意识
通过参加家庭生活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幼儿能减少依赖成人的心理,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促进社会性发展。幼儿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同时,能适度减轻父母负担,增加亲子互动,培养懂得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优秀品质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为其将来真正成为一名“社会人”做好充分准备。
4. 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实践证明,人类的许多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家庭劳动教育,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锻炼幼儿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加强幼儿劳动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其对家庭、集体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
二、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途径不够丰富
目前,大多家长未理解劳动教育的深刻意义及其对幼儿发展的潜在价值。大部分家庭劳动教育内容以幼儿自我服务为主,如自己收拾玩具、穿衣服等,家长很少有意识带领幼儿参加其他形式的集体劳动,如社区公益性劳动活动等。家庭劳动教育的生活化体现明显,家长的选择局限于进行简单的家务和自我服务劳动,其他多样化途径关注度还不够。
(二)学前儿童家庭劳动参与度不够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的提升,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大幅度减少。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小,劳动承受度不够,便在生活方面包办代替,如为孩子穿衣、叠被、端饭、倒水等,而这些劳动机会恰恰是孩子应主动尝试和亲身体验的。只有让孩子真正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才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反之,幼儿对父母的包办代替行为习以为常,从而逐步丧失劳动参与积极性,降低参与度。
(三)家长的劳动教育方法不够科学
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部分家长没有掌握科学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的技巧和方式方法。很多家长缺乏教育耐心,当孩子将家务活搞砸时,部分家长无法控制情绪,如加以训斥、批评甚至惩罚等,打击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大部分家长难以持之以恒地坚持家庭劳动教育,尚未意识到教育需循序渐进;另外,由于家庭劳动本身的烦琐性,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参与劳动属于“帮倒忙”行为,越做越乱,不愿放手真正让幼儿去劳动。
三、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溺爱幼儿,教育观念较为传统
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龄小,不适合过早从事家庭劳动。目前不少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托给祖辈老人照管,由此形成隔代家庭教育。老人们教育观念较为传统,对待孙辈往往是疼爱过度,甚至是溺爱和纵容。在家庭劳动方面,老人常常考虑安全问题而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失去大量的劳动机会,并逐渐对大人产生依赖心理,缺乏一定生活自理能力。
(二)家长的劳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存在偏颇,缺乏耐心
随着家园合作平台的推进,幼儿园教师积极倡导家长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大部分幼儿家长在思想层面上认为劳动有其重要价值,但并未很好地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且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的劳动成果,认为幼儿参与劳动只是在玩耍,鲜少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在劳动教育上缺乏一定耐心。
(三)家长未进行正确榜样示范,缺乏科学的劳动教育方法
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未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家长在干家务时,常常希望幼儿避而远之,不搞“破坏”,而这恰是幼儿积极观察、学习如何劳动的最佳机会,家长尚未意识到榜样示范的重要价值。另外,有些家长不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如当孩子做家务搞砸时,认为孩子做事不专心,便加以指责和批评——不仅挫伤了幼儿劳动积极性,更“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剥夺”了其主动参与劳动的权利。
四、 解决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家庭层面
1. 给予幼儿参与家庭劳动的机会,尊重幼儿劳动的权利
在考虑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同时,学前儿童家长要适时学会放手,积极给予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其热爱劳动和生活的积极态度。家长要为幼儿参与劳动创造条件,比如把一部分简单的家务劳动给孩子承担,或亲子共同做家务,让幼儿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勤和不易;当孩子执意要去做难度较大的家务时,家长不能断然拒绝,而应积极予以支持、鼓励和帮助。
2. 正视幼儿的劳动和劳动成果,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劳动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家长要正视幼儿的劳动和成果,摒弃“幼儿劳动是在帮倒忙”的心理,积极对幼儿劳动成果给予正向反馈,增强幼儿劳动积极性和兴趣。如,当孩子主动要求扫地并扫得很干净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若孩子沒有扫干净,也不能直接批评,而要先肯定其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的优秀品质,其次再提出改进建议等。由于孩子做事的坚持性和专注度不够,情绪控制水平低,因此家长需坚持正面教育,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3. 家长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教育作用
家长应当热爱劳动,积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言语和行为让幼儿深刻感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通过身边点滴小事对其进行随机、渗透式教育。如带领幼儿深入社区体验劳动,懂得尊重社区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充分利用家务劳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示范和指导,幼儿进行观察学习,以此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达到“家长做中教,孩子做中学”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园层面
1. 积极搭建家园合作平台,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劳动教育
幼儿园老师可通过家园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物质媒介,如微信公众号、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宣传和引导家长积极进行家庭劳动教育。教师通过定期更新家园联系栏,宣传幼儿家庭劳动教育,让家长明晰教育理念并掌握科学育儿方式;幼儿园可设计涵盖幼儿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项目的家园联系手册,重点包括幼儿在园劳动表现和家庭劳动表现,以生动、活泼和简明扼要的表格等形式呈现,教师每周填写幼儿在园劳动表现,家长及时反馈,通过家园沟通以提升家庭劳动教育水平。
2. “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相互协作
“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对幼儿发展影响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应积极沟通协作,推动、落实家庭劳动教育,开展相关活动,如召集劳动教师家长志愿者,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幼儿园和社区应相互配合、沟通协作。幼儿园可向社区寻求教育资源支持,同时为社区内幼儿家庭的成长和教育贡献力量——二者形成教育共同体,为幼儿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幼儿园可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共同为幼儿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如幼儿园可充分利用社区环境,联合社区开展公益性劳动,邀请父母和幼儿共同参与集体劳动、担任志愿者等,加强幼儿园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从而推动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红梅.浅谈幼儿家庭劳动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269+271.
[3]茹回娅·木哈买提.幼儿家庭劳动教育现状及原因探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30(2):24-28.
[4]张荣钢.当前家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5]孔虔,赵彦俊.“幼儿劳动世界”:家庭教育境界的提升之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7(2):15-18.
[6]李燕,张惠敏.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樊佳美,重庆市,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