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艺术课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2020-07-13

河北画报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合唱团校园文化艺术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合唱艺术课程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品味修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合唱艺术在训练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始终要求和谐统一、相互融合,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课程,面向广大学生群体进行集体授课,辐射范围广、受益面积大,通过教育教学渗透音乐美学知识,培养音乐感知,提高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推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合唱艺术的地位与作用

以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合唱追求声音的共性,把各种不同的声音融为一体,它参与人数多,表现形式多样,普及性极强,参与面极广,是贴近群众的艺术表现形式,最适用于大众参与,每一位合唱队员都是作品欣赏者和二度创作者,在赏析中提升个人审美,在演唱中体会歌曲内涵,通过声部、力度、音色、强弱、音量的变化迸发艺术作品强大的感染力,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深受学生喜爱。

(一)能够培育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偏向于专业技能型的学习,在艺术审美上相对有所欠缺,合唱艺术作品多以抒情歌曲、爱国主义歌曲、民族特色歌曲为主,突出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教学欣赏与实践,从歌曲背景、和声、织体、声部交错等方面去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和理解。

(二)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的教学与训练是长期性、持续性的,为了达到和谐统一的声音效果,同学们需要齐心协力朝着同一个方向和目标努力,一首完美的合唱作品的呈现离不开每一位合唱团员的配合,在整体艺术效果的要求下,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感。

(三)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很多学生都表示喜欢唱歌,但通常情况下,一旦被要求表演一首或个人展示时均表现得很羞涩,不敢一展歌喉。当老师同时邀请几个人一起演唱时,成功率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信心需要逐步建立在集体合作上。高职院校开设的合唱艺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完整演唱一首歌曲,在保证音准、节奏准确的情况下,都属于考核合格,然后在进行下一阶段的和声学习时逐步把难度加大,进入二声部合唱甚至四声部合唱的学习,逐渐打消学生畏难心理,勇于直面挑战。同时,教学成果可通过校园合唱比赛、观摩会、展示会来展示,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激发表演欲望,增强自信心。

(四)能够推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公共艺术教育呈现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性的校园文化,合唱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学生接触到音乐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和谐校院文化起关键作用。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金葵花合唱团的成立也是在合唱艺术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在校内遴选优秀人才组建起来,以公共艺术课程的授课方式进行日常学习和训练,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又可以学习合唱知识,发挥特长,老师也可获得相应的课时课酬,他们作为校内一支文化艺术团体的标杆,连续9年举办金葵花之声新年音乐会,更先后获得第二届亚洲(香港)国际合唱节混声组银奖、第九届金钟奖合唱比赛广西选拔赛二等奖,蝉联第三、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积累了良好声誉,已然成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金葵校园文化品牌中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二、当前合唱艺术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合唱艺术教育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我国高校的教育培养中,普遍组建合唱团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进行训练,开设人文课程,使得高校的合唱音乐教育地位明显提高。在教学内容上,以多元化、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运用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将合唱艺术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民族文化弱化灌输式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主体享受艺术审美带来体验,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艺术建设。然而,受传统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影响,高校合唱艺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问题,使得合唱艺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完全有效发挥。

(一)学生对合唱艺术缺乏深度认识

学校和学生对合唱普遍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大部分学校在校内组建合唱团,遴选部分有基础的学生进行培养,没有做到合唱全员性的推广,无法全面覆盖全体学生,导致很多学生没有接触合唱、感受合唱艺术魅力的学习机会;而有的学生对合唱的理解仅停留在一群人同唱一首歌、只演唱革命老歌等片面认知上,忽视了合唱的实际作用和新时代发展轨迹,在演绎形式上单纯认为对合唱提不起兴趣。

(二)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大多高校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和负责合唱艺术课程教学的老师,是由学校的声乐、作曲、钢琴专业等音乐艺术老师担任,并不是合唱指挥这一专业门类的教师,存在一定的非对象性,在排练指导、作品把握、声音把控、团队水平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在指导教师自身水平和能力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唱在学校内的发展。

(三)课程缺乏系统的教学设置

教学设置的科学性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部分学校的合唱艺术课程以演唱合唱曲目为主进行教学,在课程中缺乏对合唱基础理论和合唱演唱技巧的讲授,单一的歌曲、声部训练占用大部分教学时间,使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掌握合唱艺术的知识和技巧;还有部分学校纯理论的教学,忽视实践表演的重要性,使得合唱教学枯燥乏味,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唱艺术课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合唱艺术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扩大学生参与范围,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调动师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培养高雅的情操和审美品位,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重视合唱艺术教育,合理规划课程设置

学生课业繁重,在课余时间还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实践,如何提升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识,转变刻板印象?一是在课程体系上做好规划,完善教学内容与进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合唱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和提升自身价值;二是注重艺术实践,通过实践呈现和检验教学成果;三是贴合新媒体,进行多元化教学。普通高校招生的生源性质决定了一定程度上学生音乐素质肯定不及专业艺术院校,那么在培养和教学上不应一味采用单纯教学模式,进行歌曲改编等二度创作,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获得感。

(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创新教学形式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公共艺术教育中是引导者。在我国音乐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公共艺术教育教师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艺术课程焕发活力。同时,学校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配备声乐指导教师、钢琴伴奏老师、合唱指挥教师,并提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如选派优秀教师进修学习、组织专家讲座等。学习永不止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汲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将艺术教育与高等专业教育融合贯通,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此外,除了讲授经典曲目外,还可学习流行合唱作品,如彩虹合唱团改编合唱《卡路里》、厦门六中合唱团《夜空中最亮的星》等,这些曲目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

(三)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打造艺术文化品牌

合唱艺术课程除在各学院(系)中开设外,还需组建一个校级合唱团,以社团的形式注册成立,有社团指导老师,有详细的管理章程,社团成员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可相对保证合唱队员的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时间都很少,难以协调统一的时间,社团日常训练以公共艺术课程授课方式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和高效性,又能使学生在社团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分,教师也能获得相应的课酬。合唱团除日常训练课程外,每年举办不少于4次的文化艺术活动,如艺术大讲堂、经典作品赏析、快闪、合唱音乐会等,保持社团活力,在各项活动中提升社团影响力,以及保持在大学生艺术展演、元旦晚会、迎新晚会等大型舞台中展演,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打造独特的艺术品牌形象,让全校的师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金葵花合唱团连续十年举办合唱音乐会,得到学校专项资金的支持,吸引全校师生期待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并参与其中,同时像全区高校亮出一张靓丽的名片,提升学校的艺术品位。

(四)组织合唱表演赛事,学分积分配置明晰

在课程构建的前提下,组织举办合唱比赛,可以充分发挥合唱艺术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效能,合唱是集体的艺术,在学生们备赛阶段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展演、比赛给学生们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丰富校院文化活动,既可以登台表演锻炼胆量,又可以在舞台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还能使合唱艺术在全校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传播,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学生个人成绩单中,除给予学期课程学分外,还有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充分肯定学生在文化艺术素质提升中的表现,以激励更多的学生为繁荣校园文化贡献一己之力。

四、小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深厚文明底蕴和精神文化升华的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合唱艺术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门类中的一门,学生在学习合唱作品的过程中理解时代背景、时代精神,继而激发自身爱国情怀,提高人文修养,做合格的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合唱艺术的广泛性和高雅性在高校中非常受欢迎,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合唱团校园文化艺术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青蛙合唱团
红红火火合唱团红红火火的十年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