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支持下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创新
2020-07-13商田筱
商田筱
绍兴技师学院 绍兴市职教中心
近些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中逐步引入VR技术,对于该技术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我国教育部出台相关要求:全国高校要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VR技术,可以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为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论述。
一、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的重要性
自2014 年底颁布《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法》之后,可以发现信息化战略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信息化手段是增强学生学习获得感,提升教学感染力的主要方法,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融合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时代机遇,同时借助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为信息化建设实践成果进行验证。
为了适应当前世界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中职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将信息技术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实行深度融合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减少安全隐患。例如,VR技术的发展及在中职数字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该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存在的组织保障受限等问题,还全面解决了学校经费短缺、覆盖面小、实践难、考核难等多种问题,在开展移动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无缝连接。作为当前最新教学手段,VR技术不仅实现智慧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精准化配置,而且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自主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既为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发展带来机遇和创新,又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源动力。
二、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市场对数字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传统教学中主要围绕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PPT、视频或媒体课件为主,教授数字艺术设计的表达方法主要为传统平面布局、效果图及动画摄影。视觉手段表现较差,不能充分反映细节问题,也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方法与自主学习兴趣。同时,课堂选用的案例陈旧,侧重总结经验,缺少时代性的作品,无法满足创新性的需求。
(二)实训课程数量偏少
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做好理论与实践整合具有现实意义。但实践课程培训无法达成预期目标,实训中很多技能无法实现,学校缺少全面性的实训,造成学生无法获得成长与锻炼的机会。大多数高校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的,但资金与设置并未与市场结合起来,实践课程管理缺乏系统规划,造成实训内容创新性不足。
(三)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数字艺术设计专业授课时,以教师教学为主,课堂上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数字艺术设计专业通过合理运用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实现数字绘画、数字平面设计、数字视频等教学,实现积累知识的目的。尤其是当其教育领域普遍使用虚拟信息与大数据技术,教师要做好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升级,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
(四)设计工作的不完整
课堂上教师设计教学环节时,学生利用简单CAD完成设计构思、定型工作等,但这种简单设计要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加之并没有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设计环节与应用环节之间存在严重脱钩情况。缺少完整的设计过程,无法挖掘学生的设计思维,作品设计停留在简单模仿与重复阶段,使得作品难以体现出创新性,作品缺少新意,设计方案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三、数字艺术设计专业应用VR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VR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整合,也就是将虚拟场景模拟与理论课程专业知识相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计算机的作用。VR教学资源实现文本到图形之间的转化,插图与动画设计作为数字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提高设计的生动性。VR技术可以直观表现构建过程,VR教学资源与显示系统可以塑造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与解释,解决课堂教学效果不显著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塑造真实的环境、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中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官体验。弥补传统教学无法演示理论知识的短板,将虚拟现实与课程教学进一步整合,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VR课件出现改善传统多媒体课件的不足,简化课件制作流程,使得课件展现形式更加系统化与立体化,可以完全取代传统多媒体课件。传统课件都是二维与静止的,VR课件立体化展现知识点,给学生塑造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尤其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如果单靠几张平面图的展示,学生很难细致地对室内各个进行观察,很难对室内空间进行全方位地把握。而有了VR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学生就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室内空间。在学习中学生仿佛能够置身于室内,学生能够及时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设计中,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模拟工作环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要鉴定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学生个人能力的高低,主要参考其立体造型能力、平面设计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能力、各种媒介协调度,等等;同时在这些核心专业课中还会涉及人物形象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戏剧场景设计等。而这种创新型教学应用不仅抽象,而且评判指标多样,很难用具体的、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讲解和辅导,致使很多学生在整个学习中无处下手。而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很多工作都是人工操作电脑来完成,我们可以借助3D、Maya、rhinod等建模软件,将材质、灯光、骨骼、镜头运动轨迹等相关演示进行渲染,然后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输出,而且这种输出的文件可以无限制地播放,供学生学习和观看,使教学充满真实性和趣味性。由此发现,可以将模型制作视为虚拟现实技术和设计教学之间的衔接口,有效改善当前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难的问题。
VR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学生置身于虚拟世界中进行生动、逼真的课堂学习,借助现有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虚拟场景的真实体验,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如在学习机位和越轴内容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设置相应教学场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机位设置的方法和种类,同时在每台机器上加入交互感应区域,当学生点击时就会为其呈现出该机器所拍摄的区域和画面内容,就像学生自己持机拍摄一样。学生在观看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反思,以此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设计的趣味性
数字艺术设计教学时,教师选择可以利用VR技术塑造情境,让学生通过VR技术进行联系,发挥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优势,分别扮演设计师与顾客,双方通过交流沟通调整设计方案,提升设计方案的质量与合理性。例如,数字艺术设计技术教学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传统工作模式是通过客户与设计师之间进行接触和沟通,设计师根据客户的想法和要求制定合适的设计方案、表现形式及具体的工程施工模式,等等,整个过程中需要以“客户的认可和满意”为工作和设计目标。但VR技术的应用,设计师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建模,将与之相关的人物、场景和其它需求元素一一录入,呈现在“虚拟现实”中,再借助专业转化设备,利用VR技术模拟出人体真实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官,客户可以通过自身肢体和语言等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和信息传达,体验到科技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高端服务,如此全面解决了客户因为专业术语和技能等使与设计师交流中出现障碍。
四、结语
总之,VR技术与数字艺术设计专业融合将成为一种趋势,VR技术支持下塑造VR学习环境,使得学生沉溺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互动与学习,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发挥VR技术优势,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设计思维与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设计体验,促进其专业素养与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