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在声乐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2020-07-13刘亚迪
刘亚迪
云南师范大学
对于声乐这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单指唱歌,而往往忽略了这个专业其他方面潜移默化的必备的素养和认识,许多刚进入这个专业学习的人往往也会因为某种原因急于求成,从而忽视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所以在本篇中,针对这个专业上一些基础甚至是细节方面的要求,通过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这个观点基础上,来谈一谈实践对于声乐这个专业学习有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去充分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相关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并且去思考这两者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如何带着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中的研究方法论去透彻地剖析专业方面的一些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三要素
若要谈实践方法论,须得先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也需要先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三要素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对于社会与科学方面,一般的研究方法支撑理论,它是人们出于对一定的社会科学这种方向性学科认识的角度为起始点的,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一些事物,所做出的一种系统性的分析,用来解释其科学性的一种方法体系。可以通俗来讲的话,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是让我们能够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这个观点上,帮助我们去掌握基本的在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和如何去研究。那我们就需要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它的三要素又是什么呢——社会矛盾分析法、社会系统研究法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法,本篇我们主要是去研究实践方法论。
在社会生活中,一切的发展和存在都肯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而实践则是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某种事件、某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础的存在点。对实践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和概括的话,有利于一切正向性的发展和研究,同时,实践的存在也在检验理论的真实和理论的发展。由此可见,实践是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必然存在着的一个基本的研究原则。如果能够以实践为基础去指导学术专业上的研究,定能够使学术专业研究有一个很大层次上的提高。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在声乐基础学习中的指导作用
(一)将视唱实践化
通过视唱的学习,我们能够在音高、节奏、等方面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这是我们声乐学习中必不可少甚至于可以将之放诸于终身学习的一个位置上去。但谈到视唱的学习,大多数专业学生、部分专业教师对其的认识就是按部就班地在四四方方的教室里,将校规课本上所规定的音高训练节奏型训练和整体的旋律线条训练让学生打出拍子来,唱出旋律来,从而达到一个专业学习的目的。这种刻板的学习方法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被淘汰,要想为声乐专业的学习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的话,必须要将音乐付诸于实践当中,拿视唱练耳来说,单单地照唱书本上的旋律线是很难达到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很好地运用的目地,因为音乐存在于生活,生活创造音乐,如果要展示和训练音乐的成果,必须要将其实践到现实生活当中。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熟悉某种节奏,除了单纯地照着书本上的一条节奏展示用手打拍子以外,我们可以将它带入现实,哪怕一个杯子,一次跺脚,碗筷的撞击声,或者是笑声,只要稍作加工,成为一种有规则性的律动,都构成节奏,从而达到一个记忆深刻的学习效果。如果将视唱带出课本,那么我们都可以将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当做课堂,走路可以踩节奏,在配合打响指,唱上一段旋律,就属于一段即兴的音乐创作,这种创作就源自于实践。我们也可以将普通的说话语句,加上调式,尝试以演唱的方式代替普通的话语,也可以把各种模仿的声音规则化,这也是一种音乐,而这些音乐都源自于生活,源自于实践。
由此可见,将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作用于视唱练耳的学习中去,整堂课程的展现将不再是刻板的按部就班,而是生动的学唱音乐生活,倾听音乐生活。
(二)演唱中作品情感表达方面的实践体验
每个完整而优秀的作品,都是由作曲家和演唱者的共同努力来创作的。作曲家创作作品,用来传递和表达一个故事一种情感,这属于一度创作。而演唱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转而以声音的形式将情感表达出来,这属于二度创作。只有这两种相结合,才能够呈现出来一部优秀的作品。
所以,声乐方向的学习不仅仅在音高节奏的技巧上有要求。在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上同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通常我们对于作曲家作品的情感理解往往局限于书面上。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说我们会在演唱中通过对个别字、个别音或句子的一个强弱处理或者一些加花手法,速度上的处理等这些技术上的处理手法来达成作品的情感方面的表达。这种演绎对于非现场确实可行,但对于第一现场来说却是存在很大的缺陷,尽管歌声有起伏,但若是演唱者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情感表达没有将观众带入到歌声所传达的气氛和情感之中的话,那么现场可以说是冷清而尴尬的。或许会有人理智的评价你的演唱技巧不俗,但没有观众能进入你的音乐情景之中,被你的音乐感动。
想要演绎一部作品,除了要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歌词的含义以外,更要深切的付诸于实践,将自己带入这个作品的情景之中,尝试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示情感,通过重现情景的方式来体会作品。优秀的歌剧演员首先是演员,其次才是要有着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这里也举一个例子,歌手钟丽燕版本的歌曲《小路》,其中副歌部分“他在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实在叫我心中挂牵。我要变成一只伶俐的小鸟,飞到爱人身边,陪伴他伴着战场的硝烟……”歌曲中的这几句非常有代入感,它向我们展示一个画面,我们可以演绎这种情景下,主角该做出的表现,演唱第一句的时候,情绪忧伤,在面部表情上,应注意的细节有眉头微皱、眼神放在远方,仿佛眼中看到了战场情景,眼中闪动焦虑和忧伤,肢体动作上,身体略微前倾,呈现张望势,双手相握在胸前,传达紧张情感。在演唱第二句的时候,情感转换,在面部表情上,呈现出一种坚定、一种幸福感,眼神正视前方,肢体动作则展示,仿佛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远方,手心向下,胳膊在空中划出弧度,伸向远方,而后再收回胸口握拳,表示陪伴的坚定。如果整个作品都经过这样的一个细节的情感实践处理,那么,整体的舞台效果将会是一个相当出彩的呈现。
三、实践方法论对音乐思维培养的指导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是源自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音乐或者将音乐在潜意识的行动中一点一滴融入生活,这对于声乐学习来说,就是一种很积极的音乐思维,积极的音乐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把声乐融入到生活中去。可以说,想要更好地学习声乐,培养和保持一个积极的音乐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一个很好的音乐思维的养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就可以借助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慢慢地从生活中发现声乐,引导专业走向生活,从而培养出良好地音乐思维,继而更好地去学习声乐。
那么,如何以实践的方法培养音乐思维呢?有一位加拿大作曲家丹·兰德对于音乐的理解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可以通俗的将之理解为,生活中处处存在音乐,同样还是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第一,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人被踩了一脚,发出一声尖叫,“啊”,普通人的思维会想知道这声尖叫是发生了什么事,而专业性的音乐思维在好奇发生什么事情之外,可能就会想到刚才的尖叫音高大概在什么位置?第二,吃货们都知道酥非常好吃,青稞酥、桃花酥,等等,也有很多人见过酥的制作过程,是要经过人工长时间大力的敲打做出来的酥才好吃,最为常见的是两人敲打,左一下右一下。亲眼目睹酥被敲打的制作过程时,普通人的思维关注的方向则是,敲打的这个两人身材壮硕,非常有力气,酥原来是被这么制作出来的。这种时候,专业性的音乐思维在除此的想法之外,已经在听几几拍的规律了,或许还可以加上个强弱,或是强弱次强弱。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音乐的专业思维是如何在细节上融入于生活之中的,这需要我们有一颗细致的心,善于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从而将对专业知识的思考带入到实践中的音乐生活中去,这就是如何用实践方法培养出音乐思维。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对于声乐方向专业学习和研究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加以贯彻和坚持。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生,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若好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就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音乐,培养音乐思维,从而为音乐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