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0-07-12赵立荣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吸浆虫飞虱条锈病

赵立荣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安徽 淮北235000)

近年来,淮北市大力开展小麦高产攻关行动,积极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小麦生产实现多年丰产丰收,年产量接近100万吨。但小麦生产中需要防范病虫害,不能掉以轻心。小麦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黄矮病、红矮病、全蚀病、叶斑病等;虫害有小麦蚜虫、麦种蝇、吸浆虫、红蜘蛛、叶蝉、蛴螬、金针虫、蝼蛄、麦叶蜂、麦秆蝇等。

1 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治

1.1 小麦条锈病

症状:发病初期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又形成黑色冬孢子堆。夏孢子堆小型鲜黄色,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主要发生在叶上,也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霜天气有利于条锈病发生流行。夏孢子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药剂防治:选用种子重量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大田病叶率达5%时,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125~1500 g/hm2或20%乳油750~1125 g/hm2对水 600~750 kg/hm2喷雾防治。

1.2 小麦白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为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的有性进代,闭囊壳。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春季雨量较多的年份,特别是4月份雨量较多的年份,病害即会流行。如果又碰上小麦生长后期雨量偏多分布均匀,温度又偏低,将延长白粉病的流行期,加重病情。群体过大,氮肥施用过多的麦田,特别容易发病。冬季以分生孢子和潜育菌丝体形态在寄主组织越冬,第二年春天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根据品种和地力,播种时合理安排播量,推迟播期,控制群体不宜过大,增施磷钾肥,促使小麦生长健壮。药剂防治:对常年秋季发病重的地区和麦田,采用粉锈宁拌种,拌种剂量同防条锈病。结合防倒伏,春季第一叶定长以前对水均匀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600 g/hm2,防止倒伏又可兼治白粉病,减轻病害早春流行速度和强度。小麦孕穗抽穗期,当病叶率达到8%~15%时,用粉锈宁喷雾防治,剂量同防条锈病。

1.3 丛矮病

发病规律: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浸染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小麦播种出苗后;第二个高峰期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感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

防治方法:在小麦返青后彻底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生存的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适时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可以减少传毒虫源。喷药防治: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的辛硫磷1000倍液,喷施药液750~1125 kg/hm2,隔5~7 d喷1次,连喷2次。喷药时麦田四周5m以内的地方都要喷到。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2 小麦主要虫害的防治

2.1 麦蚜

为害状:叶片受害,出现黄色斑点,吸食穗部汁液,造成千粒重下降,籽粒营养品质变劣。为害严重时,常排泄蜜露到麦叶上,导致霉菌寄生,使叶片发黑,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受害麦叶提早枯死,减少养分向穗部输送。麦蚜还传播黄矮病。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麦蚜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二叉蚜适应8~20℃和干燥的条件,麦长管蚜的适温16~25℃。降雨特别是降大雨对麦长管蚜发生不利。日雨量达中雨持续2~3d,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抽穗期碰上中雨,因正值有翅成蚜的迁入,对翅蚜在麦穗上生活、繁殖都不利,蚜害偏轻。干旱时有点小雨对麦长管蚜的繁殖无不利影响,雨后蚜量突增而形成灾害。主要随气流作远距离传播。

防治技术:药剂防治是当前治蚜的主要措施。穗期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到500头左右时,应立即组织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施用方法有:40%氧化乐果750~1125g/hm2、2.5%顺反氯氰菊酯375g/hm2、5%蚜虱净600g/hm2、28%抗蚜量 450~600g/hm2、2.5% 蚜虱净 600g/hm2、28% 抗蚜量450~600g/hm2、2.5% 蚜虱灭 375~450g/hm2、21% 绿杀 600g/hm2或20%灭扫利750g/hm2,结合叶面肥喷施喷施宝、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2003等的使用,对水600~750 g/hm2喷雾防治。

2.2 麦红蜘蛛

为害状:以成、若虫刺吸麦苗汁液,被害麦叶出现黄白色小点,受害叶以后变为黄色,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抽穗,甚至干枯而死。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麦长腿蜘蛛性喜温暖干燥,温度15~20℃,相对湿度50%以下最适合其发生,干旱向阳麦田发生较重。麦圆蜘蛛生活适温为8~15℃,适宜湿度为80%以上,低洼潮湿、生长茂密麦田发生较重。均以卵或成虫在土缝中越冬,成为来年初侵染源。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冬春浇水时,先振动小麦植株,使蜘蛛落入土面后再浇水,可将其淹灭。(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4%拌种,堆闷12小时后播种;春季当每1/3米麦垄有虫150头左右时,开展药剂防治。可选择使用的药剂和稀释倍数为:20%灭扫利2000倍液、25%辛灭利1500倍液、25%杀螨光2000倍液、34%克螨灵2500~3000倍液、10%虫达螨灵2500~3000倍液、20%扫螨净3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

2.3 吸浆虫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小麦品种更新及传统有机氯杀虫剂禁用等原因,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防治技术已不能控制其为害,并且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所以,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剂型、施药方式,并确定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等是目前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治技术: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 机会,使防效提高。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防治吸浆虫的药剂,蛹期以50%对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林丹粉剂为好,成虫期以6%林丹粉剂、55%林丹胶悬剂、40%氧化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的缓释剂较好。吸浆虫的防治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较好,残虫量少,成虫期不必再进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防治效果较差的,成虫期需补治。

猜你喜欢

吸浆虫飞虱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陕西安康: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条锈病普防工作
侯马:召开小麦吸浆虫防治现场会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小麦吸浆虫的危害与防治
麦田吸浆虫无害化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