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的研究
2020-07-12赵曼端朝晖
赵曼 端朝晖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市场为办学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目标的高职院校,逐渐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各级教育部门和领导部门均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整体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职院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这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评价和提升有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的评价要素
(一)评价主体
高职院校的以往经济来源,主要靠国家的政策拨款进行扶持,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经费不仅包含国家政策拨款,同时还有企业、银行等扶持。因此,在进行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评价过程中,不仅需要涵盖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和管理者,同时需要纳入企业、银行等辅助经费组织。这样一来,通过财务绩效评价主管部门能够充分了解高职院校的需要,为其提供有力的扶持。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者通过财务绩效评价,能够对当前财务现状有清晰的认知,继而为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银行等方面,根据财务绩效评价能够了解资金的用途等,帮助高职院校规避财务风险。
(二)评价客体
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的评价客体,首先要明确对哪些内容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效果、效益等。效率指的是高职院校开展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利用率,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的使用情况。通过财务效益,则可以体现出高职院校财务目标是否完成,以及对投资基金的分析。财务效果指的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的结果。
(三)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的评价的主要目标,是引导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不断革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财务绩效水平评价还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发现自身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进而努力的提升效益。同时,能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办学工作,提供投入与产出比率,使高职院校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主管部门也可依据此进行财政拨款。
二、提升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的路径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控制成本,在分析预算项目的可行性时,需要充分的理论依据作为论证,保证预算管理的准确性,促使其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前提。高职院校想要切实提高财务绩效水平,则必须重视预算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这样才能够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管理机制完善过程中,可选择滚动预算编制的办法,进而能够保证预算编制与高职院校的实际现状充分契合,同时要保证预算不能随意的进行调整,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严格抵制无预算和超出预算的成本支出。并未预算管理机制配备考核标准,保证高职院校预算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高职院校内部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并对内部管理工作行程监督作用。管理会计是立足于成本会计的基础上,通过在内容中添加本量利分析的方法,并借助标准成本法,来对高职院校每个学生人才培养成本的预估和计算,这样一来,国家财政部门能够以此作为依据,采取按生拨款的方式给予高职院校扶持。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较差,同时有缺少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管理会计人才培育工作,制定完善的培养目标和规划,使高校培育出更多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建设完善的管理会计团队,保障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决策过程中,同样应该融入管理会计,为高职院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落实财务绩效评价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想要得到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必须实施财务绩效评价,针对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的实际水平和情况,做出综合全面的评价,找出高职院校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日后财务管理工作划出重点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过程中,能够自检自查,根据问题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职责、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模式的优化,促使高职院校资源合理利用和配置,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此外,财务绩效评价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手段,能够降低高职院校资金投入的盲目性。
结语: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构建管理会计体系、落实财务绩效评价等途径,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水平,能够强化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高职院校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依据。此外,高职院校在注重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立足于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财务绩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