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2020-07-12陈小唐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
陈小唐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健康福祉学院
引言:新媒体已逐渐被应用于各大教育系统,大学教育作为前沿性教育基地,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已经推广到较大范围,这对于提高大学思政治教育的质量及水平有着明显的帮助。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主要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目标,以为国家、社会培养德育高水平人才为最终目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是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点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知识、信息获取能力,他们的学习、发展意识较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可以高效、准确的习得各类知识。另一方面,新媒体社会背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也使得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更加便捷,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大学生可以相对自由的发表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言论自由。在新媒体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需要较高的信息辨别力及是非观,要求学生对事物有较高的求真、求知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人群的思想政治水平及观点体现出一种多元化、复杂化状态,大家的世界观、价值观迥异,这与信息网络化、普及化有极大关联。借助于新媒体技术获得的各类信息分享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良的信息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思想不够成熟、独立的大学生,导致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偏差,从而对事物作出误判。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信息的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另一方面让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各类在新媒体途径上提供的信息具有言论自由、观点多元化的特点,且一般都是透明、公开的,很多具有反动性、错误性的信息极易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其次,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时代,在许多社会舆论下极易发生信息的失真、极端思想的传播,而这些信息传播缺乏正确的引导,这很不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多元化的信息会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良的舆论导向产生的消极作用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高效人群的思想健康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不佳
在现代化社会,大学生对于理想有极高的奋斗热情,但是处于该时期的学生的思想人格具有不稳固、易诱导的特点,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常常反应过度或易受误导。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知识的传播,让热点时间更加快捷、迅速的被推送到各类平台。而网络媒体常为了搏取大众眼球,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常会歪曲事实,或者过度传播不良事件,导致新闻中的不良观念及言论信息被无阻挡的传送给广大学生群体,给学生思想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在接收新媒体中的信息时就极易被诱导。因此,高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仅有的课堂时间,很难抵抗不良媒体信息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思想教育开展工作受阻,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效益不佳。
三、如何提高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
(一)依托于新媒体环境,加强舆论引导
以新媒体背景为支撑,建设并完善一套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体制,增强正性舆论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引导作用。在高校中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师对社会新闻大事件、学生的思想特点要准确掌握,以及时通过社会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引导,达到提高思政教育效益的目标。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微信、校园公众交流贴吧等新媒体平台,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和内容,进行合理的教育舆论引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大学生思想问题,老师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引导,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提高教育的效果。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新媒体发展带给大学生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将学生的心理防线降低,使得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捷化、透明化,减少了个体之间的交流距离。大学老师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及时了解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校园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新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与学生进行匿名交流,从而降低学生心理防线,提高了交流效果。
四、总结
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思政教育效率,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