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陆机《平复帖》技法特征及其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2020-07-12王建民

大众文艺 2020年17期
关键词:章草陆机书家

王建民

(邯山区文化馆,河北邯郸 056000)

西晋时期陆机《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名家墨书真迹,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该帖总体艺术特征是:苍厚浑拙,简率古淡。那么这些艺术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以及《平复帖》对后世书法影响如何?笔者研究该帖多年,略有所得,今论述如下,求教方家、同仁。

一、结字

《平复帖》总的结字特征是以纵势为主,字形竖长趋方,左高右低,右半部下沉,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尤其如此。该帖打破了纯正章草的重心协调、平正稳定、端庄和谐的结构特点,作者因势造型,虽险犹稳,斜中求正,静中有动,营造了一种轻松、灵活、自然的别样情趣。如第三行的“复”字,左边笔画自然率意,一拓直下;右边收笔撇捺交汇,角度超常,撇几成直角,捺几成横线,笔迹亦苍涩老拙,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又如“观”字非常值得琢磨,整体率意洒脱,平中寓奇,最后一撇一捺反向而行,呈奔跑状,动感十足,整个字生动奇崛,富有韧劲和弹性。另外《平复帖》作为成熟的章草书法作品,淡化了传统章草带有隶意的波磔,字形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包含收束,圆融凝聚,给人以欲纵又敛的感觉。

二、用笔

《平复帖》的笔势内敛圆转,韵味浑厚雅健,既有章草的古意婉转,又有今草的连绵流贯。米芾评曰:“火箸画灰,连属无端。”[1]明代詹景凤评语:“陆士衡《平复帖》以秃笔作稿草,笔精而法古雅。真迹也。”[2]清代杨守敬评论道:“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3]从历代名家的评述来看,《平复帖》用秃笔枯毫所书是没有疑义的,由于这个原因可以推知此种情况下高质量的长线条笔画陆机是很难完成的。所以我们看到该帖中每个字的笔画都比较短促凝重,给人的感觉是线条尚未挥写到位,就已经敛笔收起了,但作者的情愫却表达出来了,只是欲露还隐,不易察觉,如花朵含苞待放、如孵雏破壳欲出,劲力内含,蓄势欲发。这种线条虽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但笔短意长,含蓄蕴藉,神气充盈,犹如利剑插在鞘中,精锐深藏,不露于外,内里却隐含着滂沛洪荒之力,别有一番滋味和情趣。明显字例如“此”“也”“迈”“夏”“乱”五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短线条且用稳妥扎实的笔触慢慢地理性地收住,给人以谨慎收敛的感觉。该帖用笔以实按为多,持重凝缓;出锋以轻提为主,率意自然;且多施以篆籀笔法,没有那种潇洒狂放的自由挥运和逞才使气的超长线条,故笔道圆浑朴拙、沉着厚重。细察此帖每字的起笔都是圆笔藏锋,锋芒圭角暗藏,不外露张扬,不故作高深,也不见复杂的运笔动作,很是老到含蓄,平淡本真。落笔顺势率意,运笔中锋贯气直下,信笔纷披而行,笔随势转,无拘无束,老练自如,自然而然出现了浑厚沉古、流畅劲健的艺术效果。我们以第八行“夏”字为例来分析该帖藏锋特征,这是84字中藏锋用得最专业最标准最彻底的一个字,整个字每一笔画起收俱是藏锋且丝毫不苟,严格到位,所以整个字看起来敦实饱满、厚重内含、凝练高古,似浇铸而成,品之如饮窖藏老酒,十分耐人回味。该帖最后两个字“不悉”,笔者感觉整体气象是:圆健老到、简率浑古、形聚神敛、深藏不露。“不”字尤见圆活洒脱,自由灵动。实践证明从容自如地运用好中锋、藏锋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审美效果。与“夏”字相比其笔墨显得枯涩洗练,但枯而不干、神气润透。笔者还发现《平复帖》中横画普遍较短且都不是水平的,向上翘有俯仰之。竖画略长,无一笔直线,多呈向左背右的弓形,笔势圆健,富有弹性,尤显遒劲,给人感觉是隐而不发,含而不露,精气收敛,使欣赏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着内在的力量。前面已分析过“际”左竖,现在我们来看第三行“幸”字,该字中竖微微弯曲,墨道干涩,笔力苍健,风采如一位练达洞明的深山至人,精警圆浑,机关内藏,富含能量,难窥全豹。《平复帖》的捺笔都是稳稳收住,不抛不露,不急不火,锋芒尽藏,表现出沉涩老练、含蓄蕴藉的精神意趣。撇笔皆随意洒脱,轻松自如,信手拈来,真率不雕,有自然野逸之韵味。《平复帖》点的形态以圆为主,也有偏长些的点,所有点运笔动作都非常简单,但韵味朴实,意趣悠长,简单的点画里含蕴着陆机的儒雅睿智、阅历修养以及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考量。尤其是圆点,有珠圆玉润之感。笔者研究发现,“止”字的最后一点有一种特别的形状和韵致,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该点末端挑出一个小墨尖,似有锐利锋芒,分外精神有锐气。更有甚者如“平”字第一笔横画简化为点,行笔时空中回锋,顺势实按右行,率意出锋,颇具跳跃感,活脱至极。有的点还能起到稳定重心、协调整体的作用,如“彦”字、“荣”字、第三行“来”字的最末一点,都收到了矫正纠偏的效果,这里我们不得不钦佩陆机排兵布阵、统揽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三、用墨

《平复帖》用墨上的显著特点是枯墨的大量应用和墨色的巧妙变化,这是在直率的自然书写中无意间出现的。该帖虽只有84个字,但大多数字都是枯墨渴笔,有“飞白”的墨色效果,给人感觉是惜墨如金,有一种苍茫老辣的艺术感受。非常典型的字如“幸”“能”“体”“迈”等,特别是“能”字最后的竖折,拗搓奇崛的笔墨形象示人以非常果断、老到、有力的感觉,留给观者的是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前面已谈到《平复帖》的用笔以实按为多,出锋以轻提为主,沉着连贯,挥运自如,但毛笔在行进中并不是轻巧地滑过纸面,实按之笔犹似老牛爬山,力大气足,老健稳重。枯墨渴笔的大量运用,加上毛笔在有意无意地按压,那么写出来的笔画必定是厚重深沉、苍劲老健。枯笔是《平复帖》最主要最鲜明最有特色的笔墨语言表现形式,帖中看不到大量用墨的迹象。实笔浓墨写就的黑厚凝重的字迹,字数很少,但墨重气浓,夺人眼球,有着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惊人力量。

四、布局

也即章法。《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经典书作,具有“稿草”的特征,但点画、结字、章法和谐统一,拿捏到位,浑然圆满。整幅作品看上去格调高古沉厚,神采浑劲清朗,章法萧疏通透,圆融浑穆,当属于魏晋时期文人雅士率性挥洒、任心涂抹的一种真实自然的书写状态和书写形式。该帖在布局上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行距略大于字距,显得疏朗分明,古雅大方;通篇视之洋洋洒洒,笔断意连,上下呼应,气势流贯。又字形大小不一,参差倾侧,散若星辰,流连顾盼,血脉通畅。字里行间,甚有古意古风,又有灵动率意之笔。从头至尾书风高度一致,浑然一体,形散神聚,意趣无穷,令人赏心悦目,展露出书家高迈的学识才情和驾驭笔墨的不凡功底。《平复帖》当是儒、释、道交融的产物,是中庸自然之道在书法艺术上的形象反映。

综上所述,《平复帖》在结字、用笔、用墨、布局等方面独具特色,其中蕴藏着挖掘不尽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值得广大书法工作者终生学习、深入研究,其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必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青睐和重视。

《平复帖》是神奇的,也是神秘的。笔者谓其神奇主要是指其苍厚浑拙、简率古淡的艺术特征,1700多年前40岁出头的陆机竟能写出如此神奇不朽、具有永恒魅力的旷世杰作,堪为盖世奇才!《平复帖》充分展露出了陆机如有神助、巧夺天工 的艺术创造力,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神秘主要指其书写内容至今还没有统一认知,其真实可靠的书写背景尚没有权威考证,但这动摇不了其“法帖之祖”的无上地位,反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开拓的学术空间。《平复帖》仅仅是尺幅片纸的小小信札,但内蕴深沉博大,风度从容优雅,尽展章草的古意盎然,整篇字迹很浓郁地散发着苍茫古拙、凝重深沉的篆籀气息,使人触目动心,如饮醇酒。笔者诗赞曰:“我于《平复》最服膺,苍厚浑拙驻心间”,“此帖有字八十四,字字如神把魂牵。”《平复帖》堪称大匠之作,精妙绝伦,独一无二。它自然巧妙地融合了章草向今草过渡时期的某些特征,不确定性艺术信息甚多,因此可塑性很强,尚有很大的继承和创新空间,这也正恰是《平复帖》的艺术生命力所在,它的无可争议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后世草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现代以来名家大师纷纷研究临习《平复帖》,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黄宾虹、王蘧常、启功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将《平复帖》的意蕴气味、笔墨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书写实践中,开辟出了书法创作的新天地。近几年来,研习章草的书家越来越多,《平复帖》自然厚重、朴拙古雅的风格特点很契合当代书家的口味,以致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大展中“平复”韵味的书法作品日渐增多,甚至有蔓延扩展之势头,形成当代书法创作的新亮点。但是《平复帖》的艺术境界大气深沉、古拙奇崛,非朝夕之功可至,书家要想真正地自然地成熟的达到这样的境界须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去追求,这是笔者按照书法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学草书者,尤其是爱好章草的书家,在具备了相当的书法基本功之后,如能于《平复帖》细加揣摩,用心体会,勤于临习,得其神气韵味之熏染,杂糅消化,定会形成自家风貌。可以看到,当代不少有眼光和思路的书家已经有意识地上溯秦汉魏晋,意在追求古朴老到、自然野逸的书风,他们或欲独开蹊径,或欲去媚脱俗,各取所需,各显神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书家都已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草书艺术上有所创造,章草是一座任何人都绕不过的艺术宝藏,真学者必须深入进去,博采众家之长,吸纳蒙养,用心参悟,方能汲古新我,不断突破传统的羁绊,逐渐进入书法艺术的自由王国。作为国宝的《平复帖》在当代越来越受到众多书家的关注,学习、研究《平复帖》已蔚然成风。笔者拜观今人所临《平复帖》多是率意灵动有余,凝重古拙不足,这当是书法艺术的时代性使然。好在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完善中发展,相信假以时日,会有更完美更有分量的作品涌现。

猜你喜欢

章草陆机书家
从《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考察民国章草由盛转衰的原因
“发幽造秘”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黄耳传书
飘风忽举 鸷鸟乍飞
章草对联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