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襁褓法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管理的疗效分析

2020-07-10王建华何川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疼痛管理

王建华 何川

【摘  要】目的:评估襁褓法对足跟采用疼痛管理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将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2例,对照组52组,评估襁褓法对新生儿疼痛评分、啼哭时间、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采血过程中试验组疼痛评分5.43±1.19分,对照组6.57±0.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试验组峰值心率为133±12次/分,对照组峰值心率为128±1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采血中试验组氧饱和度为97±2.1%,对照组为97±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总啼哭时间试验组为54±26秒,对照组为81±31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襁褓法对接受足跟采血的新生儿可以改善疼痛评分,减少总哭泣时间,但对采血中生理指标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襁褓法;足跟采血;疼痛管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066-02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waddling on pain management during hell lance in newborns. Method:104 newbor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52 was used swaddling during heel lance, control group 52 was in nature style. 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crying time, heart rate, oxygen saturation was assessed. Results:neonatal infant pain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43±1.19,control group was 6.57±0.55,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experimental group peak heart rate was 133±12 bpm, the control was 128±11bpm,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67); 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in the test group was 97±2.1%, the control group was 97±1.6%,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45); crying tim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54±26 seconds, control group was 81±31 second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01).Conclusion:the swaddling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pain management, reduce total crying time, but the physiological indexes was not effective.

【Key word】swaddling, heel lance, pain management

新生兒会调动各种生理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除外界环境外,新生儿也可能面临乙肝疫苗、注射维生素K、监测血糖、监测胆红素以及其他代谢疾病等医学干预[1]。足跟采血是新生儿常用的采用途径,但会增加疼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降低氧饱和度,促使新生儿哭闹[2]。非药物疗法是管理疼痛重要的辅助方法,虽然不能直接减轻疼痛,但可以分散疼痛对新生儿负面情绪的影响,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音乐疗法、哺乳法、非营养性吮吸、按摩疗法、抚摸疗法、袋鼠护理法、襁褓法等[3]。这些方法可以减少环境刺激,提供个体化的护理。其中襁褓法是让新生儿的肢体接近躯干并固定,是常用的新生儿疼痛管理方法,该方法对新生儿有积极的生理作用,如舒缓情绪、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哭闹时间[4]。但评估襁褓法对足跟采血疼痛管理的研究少,少数观察性研究显示有一定效果,但仍不确切[5]。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评估襁褓法对足跟采用疼痛管理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平行研究设计方案。评估襁褓法对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疼痛管理的疗效。随机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序列,封装在不透明的信封中,按入组顺序编号备用。所有家属同意参与该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数据来源及入选标准

筛选2015-2017年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入选标准:①健康稳定的新生儿;③没有先天性疾病;③没有接受镇痛和氧疗;④胎龄38-42周;⑤出生体重在2500-4400g;⑥出生后年龄<1周。

采用规范的调查问卷表格收集基线数据,包括性别、出生日期、体重、身长、头围、父母的年龄、教育程度、经济状况,记录采血前1分钟、采血过程中、采用后1、3、5分钟的心率、氧饱和度、哭泣时间(精确到秒)。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评估严重疼痛,总分0-7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6]

1.3 干预方式

采血前1小时确保进食和尿布干净,氧饱和度检测器固定在左足。足跟采血时去除下肢衣物。对照组足跟采血时让新生儿处于自然体位,采血过程中不做放松性干预,采用结束后立即予抚慰。试验组将新生儿平躺于操作台上,双腿屈曲并轻度外展,用60*60cm中等厚度的襁褓包裹,松紧适中,以不限制手足的活动为宜。采血中父母不能抱着新生儿,采用后立即予抚慰。襁褓干预时间为采血前1分钟,整个采血过程中,结束后并持续3分钟。所有新生儿采血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均采血标准的采血方法如下:采血部位于右足跟侧面,用21g采血针,70%酒精消毒,采血的环境、光线、噪音两组均一致。采血中父母可在旁观察,整个采血过程由手机视频记录,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疼痛评估、峰值心率、氧饱和度记录。

1.4 统计方法

样本量计算检验效能β=0.09,α=0.05,初步估计样本量为104例,试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剂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为α=0.05。

2 結果

试验组、对照组女孩比例分别为54.4%、48.6%,两组胎龄>39周的比例分别为70.3%、56.8%,在出生后24小时内采血的比例为54.1%,6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新生儿分娩方式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足跟采血的完成时间为70.74±10.89秒,对照组平均完成时间73.46±12.90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血过程中试验组疼痛评分5.43±1.19分,对照组6.57±0.55分,采血后疼痛评分为1.56±0.82,对照组为3.29±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术中试验组峰值心率为133±12次/分,对照组峰值心率为128±11次/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两组采血前和采血后峰值心率见表-2。两组术前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进行襁褓法时增加新生儿的活动有关。

采血中试验组氧饱和度为97±2.1%,对照组为97±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总哭泣时间试验组为54±26秒,对照组为81±31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襁褓模拟在新生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增加其安全感,让新生儿处于自然体位,可以减少应激反应。襁褓还可以部分限制新生儿手足活动,促使冷静下来。本研究显示襁褓法对接受足跟采血的新生儿可以改善疼痛评分,减少总哭泣时间,但对采血中生理指标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有研究显示襁褓法可以改善新生儿对疼痛的反应。刘春庆评估了96例新生儿在穿刺操作中的疼痛管理,认为襁褓包裹能减小穿刺性操作中新生儿心率波动,降低哭啼时间发生率[7]。襁褓联合其他非药物镇痛方法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吴莎莉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评估了400例新生儿在各种穿刺操作中的疼痛管理经验,认为非营养学吮吸联合襁褓包裹简单易行,提供疼痛管理的实施率和效果[8]。高海霞采用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评估了非药物疼痛管理方法蔗糖液及非营养性吮吸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的干预效果,认为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吮吸对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持久且安全,但尚无随机对照研究的高质量证实[9]。有研究认为胎龄较小(<31周)者使用襁褓法效果较差,但这些研究的结局指标有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结论不一致的原因之一[10]。本研究对心率和氧饱和度的影响与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的结果也不一致,原因是襁褓组采血前因包裹活动使之心率本身较快,因而不能看到其差异。此外对足月新生儿而言,对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小,在样本量不足的情况下不易发现其差异。

该研究存在以下限制,本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的外部真实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疼痛评分由多个护士执行,其一致性未评估。襁褓法联合其他非药物干预是否较单纯采用襁褓法更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襁褓法对接受足跟采血的新生儿可以改善疼痛评分,减少总哭泣时间,但对采血中生理指标心率、氧饱和度的影响不大。其干预效果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襁褓法联合其他非药物干预是否较单纯采用襁褓法更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海霞,陈京立,高洪莲.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10):940-942

[2]      Xiaomei Cong, Susan M. Ludington-Hoe, Gail McCain, Pingfu Fu.Kangaroo Care modifies preterm infan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response to heel stick pain: Pilot study[J]. Early Human Development, 2009, 85(09):561-567.

[3]      陶莉,周伟.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02):149-152.

[4]      冷虹瑶,郑显兰.新生儿疼痛非药物干预镇痛法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3,42(04):461-463.

[5]      Shu S, Lee Y, Hayter M, Wang R. Efficacy of swaddling and heel warming on pain response to heel stick in neonates: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J Clin Nurs, 2014, 23: 3107-3114.

[6]      Lawrence, J & Alcock, Denise & McGrath, Patrick & Kay, J & B MacMurray, S & Dulberg. 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o assess neonatal pain (NIPS). Neonatal network, 1993, 12:59-66.

[7]      劉春庆.3组非药物干预镇痛法在新生儿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6):135-136.

[8]      吴莎莉,严谨,文辉,易珊,陈利双,石小毛,朱莎,罗桂满.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襁褓包裹在新生儿穿刺性疼痛管理中的护理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633-4634.

[9]      高海霞.蔗糖液对新生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研究系统评价与蔗糖液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反复操作性疼痛干预效果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0]    Fearon I, Kisilevsky B, Hains S, et al. Swaddling after heel lance: Age specific effects on behavioral recovery in preterm infants [ J]. DevBehav Pediatr,1997,18: 222-322.

作者简介:

王建华,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疼痛管理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疼痛管理
循证护理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痛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疼痛管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股骨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的疗效比较
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管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新生儿疼痛管理中非药物疗法的研究进展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