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路径探析
2020-07-10冯大彪
冯大彪
摘 要: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应更好地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的贯通、教师领学与学生自学的互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这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137-04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teadily improved, and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and accumulated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However,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needs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Thi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tter realize the unity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integration of entity classroom andnetwork classro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leading learning and students' self-study,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 They are important way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path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优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驾护航,能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十八大以来,全国各高校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根据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一、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一)晓之以理,提高理论讲授的说服力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9-10全面、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这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好高校思政课的首要前提。自05新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材已经进行了多次修订,内容不断更新。教师要想准确理解教材,必须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阅读与教材有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任课教师要着重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相关著作。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任课教师要着重阅读《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相关著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研读教材和相关原著,才有可能从学理的层面讲清楚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要想讲清楚经济基础这一概念,就需要阅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资本论》等相关原著,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何为“生产关系的总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能从学理层面讲清楚教学内容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而且必须把这些内容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實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既能阐释教学内容本身,又能增强理论讲授的说服力。比如,在讲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时候,要立足于历史与现实,从学理上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又要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再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知识点时,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说明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根据历史沿革和生活实际,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明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而讲清楚其内涵与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学习和研究历史。缺少历史的思维,是很难把一些司空见惯的教学内容讲清楚的。比如讲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时候,就要弄清楚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明白我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这是讲清楚我国为什么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条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以历史思维为基础,以全球视野通古今之变,能在学贯中西中,纵横开阖地讲好教学内容。
(二)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与理论讲授相比,实践教学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广泛的参与性、真切的体验性。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认识,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情感认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涌现出了拍摄微电影、读书会、参观、调研、唱红歌等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开展实践教学,要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创造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周边有着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和相关博物馆的高校,可以通过参观学习开展实践教学。对于那些办学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开展以拍摄微电影为代表的难度较大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取相关的学术报告,深化和拓宽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艺术类院校可以通过歌唱、舞蹈、绘画、话剧、歌剧等文艺表演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对于那些办学条件相对不足的高校,可以观看《厉害了,我的国》《这就是中国》《百年潮·中国梦》《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正道沧桑——社会主义五百年》等优质视频,也可通过周边实地考察和网络调查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总之,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研究。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形式,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游离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形式,促进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二、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的贯通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继往开来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一)薪火相传,展现实体课堂的魅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涌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新的教学形式。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代替实体课堂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的教学形式,虽然它有其优势,但不能完全代替实体课堂。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往往不处于同一时空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彼此的了解与认识,师生之间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如果某一网络课程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不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个体进行有针对的教育,那么单纯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三是很多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难以做到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有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线直播,但相对较少。很多网络课程都是编辑好的视频资料。这些视频教学资料制作完成的时间和实际教学使用的时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种时间差就使其不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全即时同步。基于以上的原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实体课堂。实体课堂的历史自人类有教育以来,一直延续至今,无数教育家对这种教育教学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思想理论,我们要继承传统课堂的成功经验。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要充分掌握在实体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能力和技能,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二)守正创新,释放网络课堂的潜力
网络课堂是以网络形式存在的课堂。与实体课堂相比,网络课堂具有跨时空性、丰富性、互动性和虚拟性。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政课堂方兴未艾。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代替实体课堂,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传统思政课堂的重要工具和有益补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和强化其意识形态性、理论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动其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在传统的实体课堂中适当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国内开发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比如雨课堂和蓝墨云班课。这些教学辅助软件具有实现随机点名、播放教学视频短片、课堂测试、成绩排名等功能,能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之外,让学生学习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资讯。比如我国名校所制作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慕课,这些慕课(MOOC)有利于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缩小院校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促进院校之间互学互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再如,可以鼓励大学生通过学习强国网络学习平台,学习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资讯,从不同的角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论和无用论,都是不可取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学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与技能,适当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授课形式,实现实体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推动其良性互动。
三、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的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能弱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单纯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皆不可行,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才是可取之道。
(一)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既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又要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道、求道、释道者。具体应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抵制和批判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信马”“言马”,只有自己真学、真懂、真信,才可能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二是不断提升理论水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根本,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教材很难即时同步更新。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学习为根基,以研究为动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用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在学懂弄通的前提下,把教材的语言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通过富理论性和思想性的讲解,使大学生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进而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因材施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够针对大学生关注的思想政治问题和人生发展问题,以富有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话语方式为其答疑解惑,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四是完善自己的品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品德,通过自己丰厚的学养和高尚的德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