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持续改进机制方法探索和实践

2020-07-10韩立强

高教学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持续改进评价机制培养目标

韩立强

摘  要:文章以我校测控专业为例,探索了持续改进中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机制,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对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评价。

关键词:持续改进;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084-05

Abstract: Taking th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major of ou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of teaching process quality in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raining goals. as well as graduate tracking feedback mechanism, social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track and evaluat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s.

Keyword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evaluation mechanism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我校测控专业依照OBE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课程质量等方面不断在改进工作,促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专业人才质量。专业建立了持续改进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图1),包括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和培养质量外部评价,由学校、学院和专业组织实施。学校和学院的主要责任是教学和培养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和保障,专业的主要责任是实施、执行和改进。学校、学院和专业通过多种形式搜集来自在校生、教学督导、毕业生和社会的反馈信息,用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质量持续改进。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收集来自各个相关方的反馈信息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学生在校期间,以其学习成果作为主要的教学质量评价依据。此外,学校、学院和专业对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学生毕业后,利用反馈跟踪机制分别面向毕业生和企业征询反馈意见,调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校、院和专业在不同阶段收集这些反馈信息,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对教师、课程和教学条件做出评价。适时地修订培养目标,完善毕业要求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持续改进的受益主体是专业培养的学生。

一、教学管理机制架构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包括学校、学院和专业三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组织构架。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由学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管教学副校长、副院长、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务科、系主任、电子实验中心主任、教学督导、授课教师等组成,各成员有明确的职能及任务分工。

学院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的直接承担者,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架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副院长、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其中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学院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教育目标等工作的评估与决策,并负责审定本科生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学副院长全面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管理、决策与协调;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第二层为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教学工作,包括计划拟定、教学组织管理、教学信息收集等,也是专业教学评估认证的责任主体;专业教学副主任、电子实验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本科教学、电子实验中心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第三层为课程群/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各项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推进专业的工程教育,围绕专业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将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与监控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专业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具体运行机制主要涉及课程体系、课程大纲、课程教学、课程目标等方面的监控。

课程体系设置修订和课程大纲的制定审查。周期一般为4年,与培养方案修订周期一致;在4年一次大修订期间,专业课程体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学校指导性规定进行微调,并同步修订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运行方法与流程如下:1. 根据燕山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围绕学生培養目标和毕业要求,学院副院长、专业责任教授组织专业教师开展调研,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毕业生反馈、用人单位反馈、第三方评价等途径获得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意见,做出分析报告;2. 针对反馈意见通过专业教师讨论分析,给出课程体系修改意见;由专业责任教授负责拟定课程体系总体方案;3. 基于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结合专业毕业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来制定,组织责任教授、课群和课程负责人,负责教学大纲的编写;4. 报请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批准;5. 学院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课程教学过程监控。运行方法与流程如下:1. 为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查,学院建立由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学副院长、责任教授、课程组教师、学生为执行主体的课程教学监督检查机制。主要通过督导组听课,学院和教学基层单位领导听课、学生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收集教学过程的相关信息,全面监控专业教学质量;2. 在对教学过程监督检查中主要考察:(1)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匹配和支撑情况;(2)教学环节安排和教学进度的合理性;(3)授课规范性和授

课效果;(4)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效等。3. 课程教学过程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组及任课教师,作为课程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达成考核。课程目标考核是促进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教学环节。为确保考核方式和内容合理,专业建立了课程考核规范和相应的审查机制。运行方法与流程如下:1.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是否一致,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对应指标点是否一致,课程大纲、内容和目标能否覆盖毕业要求中对应的指标点;2. 在考核内容上,试卷是否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考核,考核能否检验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毕业要求对应的能力;3. 考核方式应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4. 课程考核后,教师通过课程分析报告对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

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及方法

专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进行评价,我校测控专业的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办法主要基于专业课进行情况评价,采用成绩分布估计法、毕业生问卷法和成绩估计法等方法综合评价各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

基于多门课程成绩分布统计的达成估计方法(简称“成绩分布估计法”)。此方法仅适用于毕业要求1-1(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必须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评价原理:公共课中的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是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基础,是测控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先决条件,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可由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间接反映。通过学生在与该毕业要求二级指标密切相关的课程考核中的整体表现,间接评价数学与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相关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支撑学生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构建在建模与设计等过程中应用的基础。评价主要依据表1中所列课程的成绩分布统计。

基于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问卷的达成估计方法(简称“毕业生问卷法”)。适用所有毕业要求及其二级指标。评价原理:学生作为专业教学培养的对象与达成评价的客体,其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主观自评是重要的间接评价方式。在学生毕业前,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毕业要求及其各二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调查。学生依据自身感受对各项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根据统计调查结果,作为课程考核环节中体现不明显的毕业要求或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的评价依据,并作为成绩估计法的补充与参照。评价依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应届生毕业去向与毕业要求达成问卷》。

基于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的达成估计方法(简称“成绩估计法”)。方法适用于在课程考核环节中体现明显的毕业要求或毕业要求二级指标。评价原理:采用由课程目标达成、课程责任毕业要求二级指标达成与毕业要求达成的三层次评价体系,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由任课教师首先对各课程所列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则课程对应的责任要求同样达成。专业根据承担同一责任要求的各课程综合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图2),评价依据任课教师评定课程或教学环节的成绩后撰写课程考核报告。

三、培养目标达成情況评价机制

专业通过培养目标达成度调查问卷来调查毕业生对自身岗位能力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岗位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以及社会第三方提供的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为专业了解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满意度、就业需求和教学培养质量等提供基本状态数据,形成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

从调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参与走访座谈和调查的企业人员对于毕业生能力的需求和整体表现情况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每一名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并不能详细说明。第三方调研报告对于毕业生职业发展状态和培养质量的评价是全面科学的,但是其评价指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项并不契合。出于以上考虑,专业主要依据毕业生对自身岗位能力的满意度来定量评价培养目标达成度,同时利用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报告作为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定性参照。

专业按照上述方法,设计了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调查问卷。首先将培养目标中毕业生职业能力预期分为“独立完成工程任务”、“合作完成工程项目”、“工程师责任”、“政治素养与品格”四个描述项,将每一条描述项再分解为不同的岗位能力特征,利用收回问卷的每一项岗位能力满意度值的统计结果评价本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

专业制定了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确保对毕业生进行有效的跟踪,获取反馈信息,形成固定的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并对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义。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的主要形式是组织应届毕业生座谈、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校友座谈。

专业组织由院系领导、专业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师、辅导员、应届毕业生代表参与的座谈会,收集应届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法、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效果、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表2给出了毕业生跟踪反馈的相关渠道和具体措施。

专业通过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工作能力、素质的满意度,以及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新的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进行考虑。自2014年起,专业参与学校组织的由第三方(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校各专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该调查每年进行一次。通过掌握学生毕业半年后的短期就业能力与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信息,帮助发现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表3给出了社会评价的相关渠道和具体措施。

五、结束语

专业通过以上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和措施,将内外部评价结果用于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质量等环节的持续改进。专业依据各类反馈信息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定期修订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持续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环节和教学条件,提升课程质量,从而不断提高测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斌,孟宗,陈华,等.工程认证标准下以课程改革落实校企合作模式[J].教学研究,2018,41(04):103-105.

[2]宋歌.《华盛顿协议》视域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点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7,36(04):19-22+79.

[3]钱志平,马瑞,金淼,等.基于OBE理念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构建[J].教学研究,2017,40(06):83-85+91.

[4]周应国,孙小梅.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国际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9(05):144-147.

[5]黄云志,张毅.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0(01):25-28.

猜你喜欢

持续改进评价机制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质量持续改进在呼吸科患者鼻导管氧疗护理中的应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面向学习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