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2020-07-10左新红
左新红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病变累及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体质量减轻等,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爆发性结肠炎,严重可引起死亡[1-2]。临床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制剂、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等,但受药物毒副作用局限性,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3]。中医理论认为,脾胃虚弱、温热塞滞为其病因病机,故治疗当从清热润燥、收涩止痢入手,白头翁汤由白头翁、秦皮、黄柏、黄芪、鸡内金、黄连、枳壳、木香、党参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UC患者98例,旨在探讨白头翁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对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UC患者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9例。常规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8.56±8.26)岁;研究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6 ~70 岁,平均年龄(47.29±8.60)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UC相关诊断标准[5];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缺血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其他肠道疾病;近1个月曾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对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常规组:采用硫唑嘌呤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422)治疗,口服,1.5~2.5 mg/kg,1次/d。持续治疗8周。同时采用英夫利昔单抗(瑞士Cilag AG,批准文号:S20171001)治疗,首次静脉滴注剂量为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联合无菌生理盐水250 mL,首次给药后第2周、第6周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白头翁汤治疗,药方组成:白头翁15 g、焦山楂15 g、麦芽10 g、黄芪10 g、鸡内金10 g、秦皮10 g、黄连6 g、党参6 g、木香6 g、枳壳6 g、乌梅6 g、黄柏6 g、石榴皮5 g;随症加减,脓血便者加白芨9 g、阿胶9 g;大便次多稀薄者加诃子9 g、赤石脂9 g;腹痛甚者加厚朴9 g、延胡索9 g。水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治疗8周。
1.3.2 检测方法 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10 min(3 500 r/min,半径8 cm),取血清,采用酶联反应吸附测定法检测IL-6、TNF-α水平,检测采用仪器、试剂盒均由美国Genzyme公司提供。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腹泻、便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检查肠黏膜恢复正常,CAI评分下降程度≥80%;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内镜检查肠黏膜趋于正常,CAI评分下降程度50%~79%;无效:未达上述指标。总有效率=(好转+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 周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AI)评分、内镜下Baron评分。CAI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Baron评分总分范围0~4分,评分越高,黏膜损伤越严重。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研究组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7.55%(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Baron评分比较(表2)治疗前两组CAI、Bar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CAI、Baron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表3)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Baron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AI、Baron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CAI Baron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研究组 49 2.48±0.21 0.87±0.18 3.12±0.37 1.42±0.33常规组 49 2.53±0.19 1.05±0.20 3.04±0.41 1.96±0.30 t值 1.236 4.683 1.014 8.476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IL-6/(pg·mL-1) TNF-α/(U·mL-1)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研究组 49 42.56±4.13 21.59±3.77 13.88±2.59 6.19±1.44常规组 49 41.47±4.20 28.19±3.56 14.11±2.50 9.83±1.71 t值 1.295 8.910 0.447 11.39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U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功能异常及饮食等因素相关,其中免疫功能具有关键致病作用,因此临床应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以控制疾病进程[6]。硫唑嘌呤片为临床治疗UC常用免疫抑制剂,可促进T淋巴细胞、NK细胞增生分裂,控制患者病情进展。英夫利昔单抗为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于硫唑嘌呤片基础上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竞争性结合体内TNF-α受体,减少肠黏膜内皮细胞刺激,促进肠黏膜愈合[7]。但受药物不良反应、不耐受现象影响,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临床逐渐将其研究转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
近年来,中医治疗UC逐渐得到临床广泛关注,UC属中医“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感受时邪、饮食不节、气血相搏而致病,治则当从涩肠止泻、补中健脾、清热凉血入手,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凉血止痢、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符合疾病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有望在其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治疗8周后CAI、Baron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白头翁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治疗UC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白头翁汤由白头翁、秦皮、焦山楂、黄柏、黄芪、鸡内金、木香、党参、石榴皮等组成,其中白头翁性味苦、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苦寒降泄之效;焦山楂性味甘、酸,归胃经,可消食健胃、止痢消脘;黄柏性味苦、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润燥之效;鸡内金性味甘平、微寒,归胃、肾、膀胱经,可健胃消食、消积止痢;石榴皮性味酸、涩,归胃、大肠经,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泄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健胃消食、降泄止痢之效。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头翁汤具有抗菌消炎、促进炎症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8]。
相关研究指出,T淋巴细胞及相关免疫细胞分泌异常与UC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TNF-α由单核细胞产生,通过激活UC上皮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聚集于肠壁,导致病情加重[9];IL-6 通过激活NF-κB可促进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进而加强肠内炎症患者体内上皮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加快疾病发展进程[9-10]。由本研究结果可知,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可见,白头翁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治疗UC患者,可降低其血清TNF-α、IL-6水平。分析原因在于,于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治疗基础上加用白头翁汤,通过调节机体黏附因子表达,进而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白头翁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片治疗UC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促进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