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2020-07-09王文贵

锦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摘 要: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普遍缺少培育学生媒介素质的机制和意识,导致大学生在面临大量的新媒体信息时,缺乏理性判断,在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對大学生们综合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实践,在学习中建立媒介教育体系,构建相对完善的教育平台,引进高素质教育师资,开展媒介素质教育课程。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给当今的大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的便利,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由于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媒体平台存在大量消极信息与言论,导致大学生对社会认知出现了意识偏差,容易被新媒体产生的娱乐信息和虚假信息所误导,进而产生错误判断。由此,高等教育主要目的体现于在大学的学习中注入媒介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客观了解社会的能力,构建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媒介素质体系。

一、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内容

根据高校当今教育现状可知,当今大学生对互联网过度依赖,并每天沉迷于其中。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接触新新媒体内容的渠道更为便捷。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不仅仅只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更是可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产生并传播信息,这种互动性和双向性的特征对大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大学生作为生产和传播信息的主体,对新媒体内容信息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使用感以及满足感。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调查问卷发现,在50%以上的学生每天接触并使用新媒体的时间都在3-4个小时,甚至更久的达到了6小时左右,而这种过度的依赖对媒介素养教育必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二)片面性解读媒体内容

大学生对媒介内容的理解主要存在于表面,仅仅通过新闻标题展现的内容进行判断。现如今,部分新媒体为吸引大众眼球,推出的新闻标题在造句方面运用暴力、消极等文字来显示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推出的内容曲解事实本身,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判断客观事实产生了极大误导,使学生只沉浸在新闻标题带来的娱乐氛围中。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学生沉浸在过度虚假的娱乐化新媒体中,丢失了本身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要以娱乐为主要目的,这种限制不利于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当代大学生在媒介素质教育中存在众多问题,要对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进行思考,并找出应对的策略。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完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体制

如今,最能直接提高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水平的办法,就是将其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相融合。这一措施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教育中已经普遍实施,以英国为例,英国大学的媒介素质教育课程分为三种,最普遍的一种是由新闻传播学院对全体学生教授媒介素养课程,另一种是设立大学生媒介教育素养的学位项目,最后一种则是以奖学金来培养多媒介的应用型人才。在中国的高校教育中,第一种形式已经实行,一部分高校把媒介素养教育加入到教学体系中,但是这种形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产生此现状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中媒介教育的人才短缺,新闻传播学院不能满足与本身的教学力量,而教育全体学生的学习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种和第三种的教育模式对于当前的高校教育来说更是短缺,这是需要展开长期建设的项目,需要社会中的人士和学校的自身重视,并且加大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媒介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它不仅是未来大学生成才的关键,也是全社会公民意识养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提高学生综合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的培育工作旨在引导大学生能够自主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高校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提升的手段。故此,高校教育者在面向新媒体时,合理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仅仅是因时代的需要,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并具有新媒体的媒介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媒介素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和学生自身的阅历逐渐建立的一种意识,可以自主判断媒介素养的能力,是当今高校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引领学生意识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大学生区别新媒体下的不良信息和良性信息,对不良信息做出抵制,培育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

结语

媒介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媒体信息的批判能力,在社会化过程中展现自我超越式的发展。因此,在媒体信息鱼龙混杂的当下,将媒介素养培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媒介素养教育应从师资建设,教学实践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保证媒介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闫婕,焦枫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以山西高校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4):88-92.

[2]郭颖茜,刘樱,程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25-26.

[3]杨洁.新媒体环境下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4):97+99.

作者简介:

王文贵:(1978.8)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 大学本科 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度课题: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跨学科素养教育研究  课题编号:GH191075项目负责人:朱学梅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