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2020-07-09顾振国
顾振国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中就解决教学实践,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了研究,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策略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一、选取真实的生活实践作为数学题材的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数学设计中就要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问题作为背景材料,以此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工具性,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观察的范围”部分知识的练习中,可以这样设计关于影子的问题:
例1:从早晨到晚上广场上旗杆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并尝试画一画。
问题分析:广场上的旗杆是不动的,太阳位置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着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相应的地理坐标知识,通过画图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如图1)。
通过该题的练习,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作图與生活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借助作图法,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完成解题。
二、创新使用课本教材
构建主义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在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再提供一些素材,学生自己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必要的教学素材,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融入教学当中。在现有的数学教材中,部分教学案例设计较为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创新使用教材,调整教材教学内容,将学生生活实践中有趣的问题融入其中,丰富教学素材,将枯燥的数学教学素材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践场景。
三、创设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
通过多方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这些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作为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在“圆的认识”部分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这些生活场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身边的圆形图案,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感。
四、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逐渐扩大,近些年已经走入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其中微课、电子书包、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教学的生活情境,学生能够进行沉浸式的学习,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保障。例如,在“分扣子”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节微课,以帮助外婆将扣子分别放入宝盒中的故事为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分类是需要一定标准的,然后再帮助外婆将衣服进行分类,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意识。通过微课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原有生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本节课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2]。
五、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借助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能够解决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数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化、数学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未来教育”课程中的“带上椅子出发”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学情境中的主人公在野外郊游时遇到了问题,需要一把折叠椅子,需要学生借助给出的扁木和圆木材料帮助他造一把折叠椅子出来。这时候,学生就需要使用到数学中学习的“三角形的稳定性的部分知识”来制作一把椅子。另外,在科学课、美术课和体育课中均存在着数学部分知识,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增加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六、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首先,开展数学小调查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收集获取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做出决定。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与生活相关的主体进行调查。例如,在“星期日的安排”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确定好问题对班内的学生进行调查,如“周末留在家中的男生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画一画,算一算。”“周末留在家中的女生有多少?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这样的小调查,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其次,开展小课题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研究,引导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总结结论。例如,在学习完“千克、克、吨”部分知识后,学生回家对家里的称重工具进行了收集,并称量相关物体的重量,做好记录。然后学生再去不同的场所对不同的物体进行了称重,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应用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比的应用”部分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该部分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做:
下表为明明的早餐搭配表格:
(1)明明的早餐搭配比例如何?
(2)如果按照同样的搭配比例为明明的妈妈准备一份420g的早餐,该选择多少食物?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八、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鲁洁.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55.
[2] 班基正.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 学周刊,2014(2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