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策略
2020-07-09沈小奇
摘 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阐述了教学过程中运用“故事+”策略,运用故事+读讲、故事+对话、故事+体验、故事+思辨等具体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化符号,感悟文化内涵,提炼文化精髓,从而激扬文化自信,更大程度地提升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故事+”;传统节日;策略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因其对历史的传承、情感的传递、风俗习惯的传播等重要意义,成为我们小学德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以“散点”的形式分布在各册教材中,纳入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加强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普及工作,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然而,教学中由于受时空限制及教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及处理方式的不恰当,造成这一内容教学形式的单一僵化,效果不尽如人意。
“儿童喜欢故事胜过道理,喜欢活动胜过训话,喜欢参与胜过收听,喜欢丰富胜过枯燥。”因此,笔者尝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故事,采用“故事+”的策略,让传统节日活起来,架起儿童生活与传统节日的互动桥梁。
一、 故事+读讲,在感受中梳理文化符号
故事教学中“读”“讲”的方式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手段,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可以以读讲方式,立体呈现故事,提升教学实效。
(一)多种媒体介入,激活传统文化认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恰当的多媒体运用为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故事注入了新的教育活力。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上《快乐过新年》一课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课前,播放传统经典音乐《步步高》,活泼的孩子还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舞动起来。还没上课,孩子们已经从欢乐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了过新年的喜悦。课堂上,教师借助视频讲述了“年”的故事,相较于传统的讲故事方式,视频带来的多元直观感受,让孩子们体验到中华祖先的勇敢和智慧。热闹之后,老师又借助沙画视频《阖家团圆》,引领孩子们静心感受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团圆的重要意义。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让中华传统节日故事生动起来,激活了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绘本故事运用,充满传统文化情感
绘本因其鲜明生动的画面,有趣简练的语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笔者尝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精心选择传统文化内容的绘本,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在《快乐过新年》一课教学中,笔者找到了《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这套绘本。这套书立足于真实的民间生活,将中国传统故事、神话、诗词与谚语等内容穿插其间,对传统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形象以故事为主线展开,非常适用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教师选择了“春节”一章,和孩子们讲故事、看图画、聊生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自然渗透。孩子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既感受到温暖和爱,又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唤起心灵深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长存记忆之中。
课后,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自己找来这套绘本阅读,元宵、清明、中秋……绘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传统文化学习的窗口,也让我们的课堂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
二、 故事+对话,在感悟中解读文化内涵
对话教学倡导学生与自身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更应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多元的对话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经验,在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中,体验道德成长,实现价值生成。
(一)回望,在生活中找寻意义
“回望”生活是找寻意义的方法。回顾生活体验,是品德课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在运用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重视回望的价值。
以《道德与法治》二上《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为例,教材提供了“我们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等图片和故事。如果课堂上教师仅仅是就教材和大家读一读,讲一讲,那么就会大大弱化这些故事的教育内容。于是在读完故事之后,笔者有了一系列的启发:“中秋节,你通常和谁一起过?”“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的呢?”“你还了解到中秋节可以做些什么有意思的事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望生活,感悟传统节日所蕴含的家庭观念和温暖亲情。
将生活作为课程的资源,引导孩子通过故事回望生活,在教孩子“会生活”的同时,也帮助孩子寻找传统节日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续编,在展望中获得成长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媒介,教材中的故事更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避免僵化地运用故事,才能真正发挥这些素材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续编故事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一课中,以背景图案的方式呈现了几张“福禄双喜”的剪纸图案。笔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教学素材,给孩子们讲述故事“剪纸中的祝福”。孩子们从故事里发现了红色剪纸的吉祥祝福,各种图案的美好寓意,还了解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故事讲完,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老师启发大家续编故事“我们家的剪纸故事”,有的孩子向往着过年时和家人在一起剪纸的幸福;有的孩子计划着剪一朵大红花送给奶奶;还有的孩子展望着新年里自己动手剪纸装饰屋子……
美好的祝愿,大胆的设想,积极的态度,节日的内涵在孩子们的故事续编中得到充分彰显,孩子们的成长也在这样的故事学习中悄然发生。
三、 故事+体验,在实践中提炼文化精髓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故事教学的方式同样需要以体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把教育向生活延伸。
(一)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小学生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知识是生僻的,很多活动是陌生的,即使我们以生动直观的故事形式来呈现这些内容,学生的接受仍可能是形式化的,浮于表面的。有效的实践活动正是帮助学生立足故事、链接生活、体验生活的有效载体。
《快乐过新年》一课教学中,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新年故事,如何更深入地体验节日文化呢?于是笔者结合学校楹联和书法教学特色,设计了实践体验活动——写春联。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春联”作为春节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不容错失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其中涉及上下联的知识,平仄声调的音律,其所包含的美好祝福等等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较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在必要的介绍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动手试一试贴春联。春节故事不再停留在书本上和老师的讲述中,而是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活动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娃的心坎里。
(二)创演悟内涵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多样的传统新年”。故事向孩子们展示着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孩子对这些新年故事充满好奇,但笔者认为仅仅停留在听一听、看一看的故事教学形式不足以震撼心灵,课堂也缺少更多的实践体验空间,于是笔者采用了创演的形式。
教学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班内孩子来自祖国各地这一资源。课前,布置孩子们搜集家乡过新年的故事,同时请教家长,把故事排演成微视频,带到课堂上。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表演了家乡过年时扭秧歌的场景,有的孩子和家长排演了拜年的短片;还有的少数民族孩子展示了本民族的年俗……传统的新年文化不再是平面抽象的,孩子们在创演的过程中体验了团圆的幸福,感受着传统年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 故事+思辨,在碰撞中激扬文化自信
价值引领和实践导行是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价值追求。引导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和多元文化,让学生经历观点冲突和自主辨析,才能实现价值引领的入耳、入脑、入心。
(一)对比,在传承中兼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在“我家的过年故事”中,“拜年”这一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一个来自北方的孩子认为大年初一定要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不少孩子却说,在网络通讯发达的今天,爸爸妈妈都是用短信、视频拜年。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们就拜年故事展开讨论“传统的拜年方式是否需要改变?”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已经能各抒己见。在孩子们充分思考辩论后,老师引导孩子比较新旧拜年方式的异同,发现各自的优劣之处。于是大家发现,不管是何种方式的拜年,都传递祝福和情感,尤其是走亲访友的拜年方式让过年时团圆、热闹的氛围更浓郁,给老人拜年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我们要把“拜年”这一习俗传承下去。而短信、视频拜年也有方便快捷的优势,可以把更多的祝福传达给远方的亲友,可以作为拜年的一种补充方式。
新旧节日文化的差异在孩子们积极地思考和辩论中逐步清晰起来,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也在这样的碰撞中不断激活。
(二)甄别,在继承中扬弃
2020年的春節也许是中华五千年来最为特殊的一个节日,新型冠状病毒的来袭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必然要走进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我想,我会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这个春节里不一样的故事。也许他们会搜集到医务人员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故事,也许他们会搜集到警务人员坚守岗位、勇担责任的故事;也许他们会搜集到普通劳动者在灾难面前无私奉献的故事……同时,他们还会搜集到因为捕杀使用野生动物引发疫情的故事,他们会搜集到面对疫情武汉百步亭社区仍然举行万人宴的故事……
孩子们搜集的故事会是丰富多样的,这些故事中所呈现出的人性品质或优秀,或拙劣,教师要通过故事的分享过程引导孩子进行甄别,教会学生去思考,去辨析,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与发扬,更要避免和扬弃生活中的陋习,学会更好地生活。
中华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节日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未来。以故事为载体,运用多样的“故事+”策略,必将使传统节日文化在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绽放光华。
参考文献:
[1]康丽.德育课程,最该体现学生立场[N].中国教师报,2015-12-16.
[2]孙彩平.品德课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超越学科化思维[J].人民教育,2015(17).
[3]邬琼婕.如何挖掘传统节日故事的教育价值[J].新课程研究,2015(2).
作者简介:
沈小奇,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