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
2020-07-09冯晨俊
摘 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老师和学生参与其中的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现在正在研究和开始应用的新型课程,这样的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合作、自主探究等综合能力,可以让师生关系更民主、平等,能够更好地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可以把自己学习和掌握的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本文研究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法,希望可以给有关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引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全面性、重要性、可行性。对所有学生开设,能够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促进学生向着主动性、活泼性发展,进行人文及科学精神的有效结合,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联系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树立完美的性格,提高其综合能力和素养。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可以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老师更好地相处,促进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想要有效引导学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初中老师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相应方法,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生进行知识掌握及技能获得,是需要老师指导实施的复杂认识活动,学生的兴趣是促进这种活动的推动力。活动中要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活动氛围轻松、和谐、平等、合作。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具体生活,选择的活动主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校实际特色,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等。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产生怀疑,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调动其积极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其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并喜欢探索和研究。开展活动时,要设计多种形式,从开始的策划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对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进行体验,感受到成就感和其中的喜悦。比如进行教学“烹调技术”时,老师可以先使用语言提问进行课程导入,“大家都炒过菜、做过饭吗?”“有自己的拿手饭菜吗?”“你的爸爸妈妈吃到你做的饭菜你是什么心情,有什么感觉?”老师一边说一边开始打开多媒体画面,展示几种菜肴的烹饪,并开始讲解其做法,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生动形象的画面及讲解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相应知识并感受到乐趣。另外,老师在学生实践活动时,会进行语言鼓励,比如“太棒了!”“很好!”“真为你高兴!”等,经常性激励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参加综合实践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老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学生平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具体实践活动时,学生以调查分析、观察探究、实验操作等形式进行寻找问题答案,在活动中进行思考、观察、搜集、归纳、总结,取舍信息材料。老师对学生进行组织、指导,并参与实践,改变了知识传授的方式。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注意安全,引导创新,使其形成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和创新能力。比如开展“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活动时,老师引到学生对自己上学放学途中的环境进行观察,比如一些建筑、河流、街道、古迹等景物;以及水源、空气、垃圾等环境情况。要求仔细观察、详细分析、认真记录,或拍照片、收集实物资料等,然后引导学生实施归类、整理,并在课堂进行分享交流,通过探讨发现问题和其解决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进行引导和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独立实践和学习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创设和谐的活动氛围,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中,老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发挥更大潜力,体现出平日很难遇见的创造、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情趣盎然,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求知欲;并且,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实验、交往、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使其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引导和鼓励学生要克服各种困难进行解决问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利用掌握的各种知识解决相應实际问题,提高其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开展“发明与创造”活动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今中外各种发明的视频,同时讲解科学家发明的过程和故事。比如从热水壶盖会动进行联想而发明了蒸汽机,从发现带齿的茅草而联想发明了锯片等。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大胆设计,尝试制作“弹射模型飞机”让学生体会发明过程,引导其对生活中的问题认真思考,以自己的智慧进行解决。老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各学科知识联合应用,对实践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灵活应用,并进行跨学科联合分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给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对相应信息获取渠道和途径进行明确,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老师要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的信息收集及处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开始时,通过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相应方法,与实例相结合,给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同时使其掌握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明确视听媒体、访谈、整理和分类资料、记笔记等技能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和处理信息。例如开展“我们身边的植物”的活动过程中,老师先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进行有关书籍查阅,或者进行网络搜索,对植物的特征、分类、习性、作用等进行初步了解。接着引导有相同兴趣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在调查中要进行详细记录。接着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班级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学习和锻炼了收集、分析、整理能力,同时促进了其思维的发展和创新,并开阔了学生思路和思想,在分享中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给其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 老师是活动的组织、引导、推动者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老师必须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老师要建设相应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始设计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在整个活动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的整个过程对其进行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教”活动,是组织、引导和指导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引导其形成相应活动小组,帮助学生进行各部门的协调,合理应用各种学科的教学资源,推动活动更有效地开展和完成。比如开展“绿色食品进行曲”活动时,老师先根据学生的经验及知识情况,结合具体实例指导学生怎样调查、记录、统计数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及时督促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创新。同时,要转变传统思想和做法,对学生的探索欲望及积极性进行有效保护,要对学生尊重并相信,给学生创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让同学间进行实践研讨并交流分享成果。
六、 老师要全面及时地进行实践活动内容评价
对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活动结束都要针对活动内容进行全面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利用引导学生进行回顾、积极反思、实施讨论,使学生进行再次体会、感受、整理参加该次活动的感想和收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和发展,进行综合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提高。以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积极性,使其提高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展。第一,对过程和结果评价正确看待。对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的评价,是要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操作程序和手法的科学性、思维方法和方向的合理性、感受领悟及体会的深刻性等进行高度重视,进而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而对于课题研究结果具有的价值及物化效益不重视,有的时候学习活动没有真正的“结果”,而这个学习过程该给学生的意义和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第二,重视进行小组成员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实践活动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有了深入接触和了解,能够结合合作情况产生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能用颗平常心进行判断和独立选择,通过评价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管理和约束,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比如,学生第一次设计问卷,初次进行社会调查,这时会遇到阻碍和挫折,可是在受到挫折后,并没有打退堂鼓,没气馁,反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明白自己在和人交往使缺乏礼貌性、话语不够委婉等,并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最终获得了理想效果和状态。因此,进行评价时,不能只看统计数据和结果,要看到和了解其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思维过程,进而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赞扬其做过的努力、产生的智慧和获得的成果,强化其敢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善于思考和探究的良好习惯。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课题,获得其结果和结论,学生有收获;有些课题没能获得最后的结论,可是学生能够认真参与和主动探究,也会对其有积极作用,其收获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对活动的评价要全面,重视进行过程的评价。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型课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具体实施中,老师要研究和应用有效的方式进行引导,让这种新型课堂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促进学生开展创新思维,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和提升。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使其积极参与实践学习活动;转变教学思想和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给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老师是活动的组织、引导、推动者,监督和促使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實施全面及时的实践活动内容评价。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更好地提高活动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邓燕波,曹能.初中综合实践课有效性提升方法分析[J].精品,2018(6):107.
[2]田仙兴.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落实[J].新课程:教师版,2019(7):70.
[3]包枝金.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8(11):51-52.
[4]卢杰.浅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9(9):31-32.
作者简介:
冯晨俊,浙江省义乌市,义乌市荷叶塘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