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考优秀议论类文章的开篇智慧

2020-07-09金国桢

考试周刊 2020年57期
关键词:高考智慧

摘 要:开头在高考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至关重要,考生因陷入拖沓无味等开头误区而导致作文得分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从高考优秀议论类文章中学习开门见山、运用修辞和由头导入等开篇智慧,能帮助考生解决入题太慢、表达平淡、论述空泛等问题,达到吸引阅卷者阅读兴趣和获取理想得分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议论类文章;开篇;智慧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作文如何开头也是一件难事,开头的好坏不仅影响读者(阅卷者)的阅读兴趣,还关系整篇文章的优劣评判。众所周知,高考作文阅卷任务重、时间紧,除标题之外,开头是阅卷者最先和重点关注的区域。开头不落俗套,能吸引阅卷者的目光,有助于阅卷者对文章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倘若平淡无味,无疑会影响阅卷者细读下去的兴趣和耐心。因此,考生想要完成一篇成功的高考作文,就不可不用心设计开头。

然而,在高考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由于时间有限、准备不足、缺少方法等原因,不少考生急于完篇,常疏于对开头的精心打造,走入了开头的误区:有的不假思索地照抄原材料;有的转弯抹角,东扯西拉,故弄玄虚;有的空洞抒情,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为避免走入以上作文开头的误区,考生需了解什么样的开头是不好的。现代学者张中行在谈到作文开头时曾提出四个“不好”:第一“老调”(即“人云亦云”,却“又不怎么必要”);第二“浮泛”(即“话大而远”,同题目“能拉上关系”,却“又拉不上密切关系”);第三“平庸”(即“没有清新气,没有活泼气”);第四“硬凑”(即“没话想话,无亲攀亲”)。

那么,究竟怎样的开头才是具有吸引力的“好的”开头呢?下面笔者就以一些高考佳作为例来考察优秀议论类作文的开篇智慧,谈谈什么样的开头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开篇智慧一:开门见山亮立意

先看2019年天津高考佳作《中国人,中国魂》的开篇: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知耻,拼搏,奋进,追赶,超越,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开门见山,开篇即用五个词(“知耻,拼搏,奋进,追赶,超越”)揭示什么是“中国魂”,要言不烦地点明主旨。

这种开篇法在具体运用时,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围绕概念,阐释解题

如2015年江苏高考佳作《境由心生》的开篇: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作者开篇先引入材料的核心概念“智慧”,直接点出“境由心生”的观点,然后巧妙地将“智慧”二字拆分,解释智慧之“心”能生“境”的缘由,思考独到,表达新颖,富有个性。

(二)结合材料,自然破题

如2019年北京高考佳作《文明的韧性》的开篇:

何为韧性?理性地说,是指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却不易折断的性质;感性点儿说,是一种顽强不息、历久弥新的精神。中华文明,正因为有深厚的文化之韧、悠远的历史之韧和无数伟人先辈的品格之韧,而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作者开头的设问实际上是从材料中“韧性”概念的定义(“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出发,对“韧性”进行理性定义和感性定义,然后自然提出中华文明韧性的具体表现和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是“文化之韧”“历史之韧”和“品格之韧”,为下文逐层推进张本。

(三)对比见义,顺势入题

如2019年浙江高考佳作《择而听之》的开篇:

只听取读者的意见,你的作品会失去属于自己的味道;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使读者无法理解。所以对待“读者”,我将选择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只听取读者的意见”和“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两种不同做法带来的不同弊端后,顺势表明自己的思辨性立意,呼应标题。

以上开门见山的开篇法干脆利落,入题快速,操作性强,是议论类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要达到吸引阅卷者的目的,考生须围绕材料所要论述的话题,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亮明自己独特新颖的立意,这对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较高。

开篇智慧二:精彩修辞添气势

高考作文中还有一种开篇法因简单易学而被广泛采用。请看2019年江苏高考佳作《美美与共,成就辉煌》的开篇:

苏轼在《琴诗》里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呜?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是智慧的,他通过对琴声的追问,向我们形象地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美美与共,成就辉煌。

文章的观点“美美与共,成就辉煌”也许不算十分新颖,但作者通过苏轼的《琴声》这首富有理趣的七言绝句来引出观点,恰当准确,十分自然。引用既彰显了文学功底,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同时又成为观点的一个有力佐证。

在作文中运用贴切生动的修辞(这里是指广义的修辞)开篇,往往能使文章增色添辉,引起读者的注目。下面笔者再举几个综合运用常见修辞开篇的例子。

(一)引用、反問

如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佳作《不稼不穑,难成栋梁》的开篇:

我们知道“环卫工人见过凌晨四点半的街道”,也看到食堂挂的“恒念物力维艰”,还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我们真正懂得劳动的意义吗?真正践行了劳动精神吗?

作者古今结合,用三处引用提示劳动的艰辛,然后再用两个反问句,引发读者思考。

(二)引用、对偶

如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佳作《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开篇: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作者开篇先引用古语,通过正反两方面对照突出不勤的后果和勤劳的好处,借此引出勤劳之于人生和国家的意义,句式对偶,表达凝练。

(三)设问、排比、比喻

如2019年上海高考佳作《珍惜“中国味”,弘扬“中国味”》的开篇: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寂寞的呼喊,排忧解愁;音乐是寒冬的阳光,温暖身心;音乐是叮咚的山泉,解人寂寞;音乐是璀璨的烟花,点亮理想;音乐是变幻的光影,撼人心魄……。由于音乐,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由于音乐,我们的日子变得更滋润更丰盈;由于音乐,我们的情操变得更高尚更灵动!

作者先对概念进行设问,用比喻兼排比形象表现音乐多方面的功能,再变换形式,用一组排比句阐述音乐的功能,语言显得灵动活泼。

可见,在高考议论类作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开头,或设置悬念,或铺排展开,或形象点题,可以使文章的开头引人思索,气势畅达,文采斐然,很容易赢得阅卷者的好感。

开篇智慧三:巧用由头说开去

高考作文开篇还有一个妙法——由头。请看2019年江苏高考佳作《杀敌一千 自损八百》的开篇:

有一则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白羊和黑羊相遇在一座桥上,谁也不让谁,结果双双掉入河中一命呜呼。故事无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人处事当有包容之心,斗则两败,让则双赢。

作者的观点虽是有关包容、和谐的大道理,但用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巧妙导入,就显得很自然,让人容易接受。正如原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所言:(高考作文)如果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了。

何为“由头”?“由”者,源也;“头”者,始也。在议论文写作中,“由头”其实是发起议论的“话头儿”,它是杂文和时评的常见写法。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但整篇都是道理就会显得空泛,让人厌烦,如果有一个由头,就可以由浅入深地谈开去。

与直接亮出论点不同,以由头开篇,要求写作者能先精心构思一个引发全篇议论的“话头”“引子”。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准确,要紧扣材料、概念构思;二是精彩,要令人眼睛一亮,产生阅读兴趣;三是简练,以最俭省的文字传达最有用的信息。有时还需从特定的角度对由头进行简要分析,以此引出立意,布局全文。由头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故事常识

可以是上文所举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某个历史事件、生活常识等。如2019年北京高考佳作《文明的韧性》的开篇:

额尔金勋爵在圆明园漫天大火中嚣张的狞笑,定格了历史的残忍。“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百年后晓桦迟到的宣战,变成了最绝望的文字。王圆箓用空洞的眼神望着二十九个大木箱,目送斯坦因车队载着这些稀世文物在沙漠中远去,古老文明的伤口正流着鲜血,一如当年沙漠中最凄艳的晚霞。

作者开篇用形象的语言再现两组屈辱的历史镜头,后文在此基础上转入论述中华文明如何与“撼动中华我们文明的一切势力作斗争”,以此论证中华文明的韧性。这一“由头”能引发读者的沉痛思考,给人强烈的历史纵深感。

(二)时事现象

可以是当下的一个时事热点,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如2019年天津高考佳作《爱国就须爱英雄》的开篇:

扫雷英雄杜富国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让战友退后,自己前去检查,结果身负重伤,失去了双手双眼。3年来他1000余次进出生死雷场,从走上雷场开始,“让我来”就伴随着他的扫雷生涯。

作者以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感人经历为由头,切入“爱国就须爱英雄”这一观点,使文章具有了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三)文艺经典

可以是文学、绘画、影视等文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精彩片段、特写等;也可以是自己阅读、观赏文艺作品时的体会。如2019年江苏高考佳作《“江南七怪”的组合魅力》的開篇:

新版《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热播,作为一个铁杆“金迷”,我也借机重温了这部名作。看着看着,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武功平平的“江南七怪”,何以在偌大的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以文艺作品中“江南七怪”这个由头谈起,通过设问引起思考,为后文提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合力”的观点做铺垫。

(四)生活感悟

可以是个人生活经历感受,可以是观察、审视自然后的体悟,也可以是现实中凡人小事带来的感触。如2019年上海高考佳作《自观,他观,再自观》的开篇:

在巴赫和贝多芬的乐谱背后,我们能听见多瑙河潺潺地流动;在非洲鼓密集的敲打声背后,我们能看见淳朴热忱的非洲人举着火把欢快地跳舞……

正是这样接触他国音乐、异域音律以后,我们才能看见他者与自己的区别,从而对中国味的音乐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更有目的地去寻找中国味的音乐。辨识音乐的方法,实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途径。

作者用形象描述句列举“我们”听他国音乐的感受,并联系材料,在第二段进行分析,由此引出最后一句的观点,大大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

从以上例子来看,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构思出好的“由头”,就要广泛阅读(尤其是评论文章、经典著作),培养文艺作品审美趣味;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注重对生活细节和自然的体察。

作文创作法中一直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是元代乔梦符谈“乐府”创作章法时提出的比喻。纵观以上高考佳作,考生在构思议论类文章的开头时,无论是开门见山、妙用修辞还是由头导入,都应追求像“凤头”一样靓丽精彩,以达到夺人眼球、引人入胜的目的,为整篇文章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周毅.用“由头”给文章增添一抹亮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4).

作者简介:

金国桢,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智慧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