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7-09曾雅娟
摘 要:分析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系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逻辑思考产生积极影响。因为学生受年龄和学习时间的限制。他们的个人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遇到许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能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地分析,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思考方式
一、 引言
知識来自生命,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使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实用的效果。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实施算术科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促进综合发展,统一本质价值,这一点受到所有方向的关注。
二、 影响初等教育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部分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在实践教学中,就只是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严重地缺少创新意识、独立意识,难以将数学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育工作的必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盲目性,就只是死记硬背,很难做到举一反三,难以将数学教育的实质展现出来。
(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育工作
目前,部分教师的功利思想依旧比较严重,为了获取到一个好的名誉,在教学中总是急于求成,运用一些“快速”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学到知识,并让学生快速地拥有做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育情形下,也许会在一段时间里可能得到想要得到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一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使得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三)学生缺少解题思维
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其由于受到了能力、年龄的限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数学问题很难自行解决,也仅仅局限在课本中,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以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形式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前进,以逐步地增强其思维的灵活程度,使其解题能力得以强化,保障培育目标得以一一落实。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战略研究
(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教师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把数学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这样才能逐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培育目标得以达成。另外,在这其中,教师也应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对该项培育工作引起重视等,从而积极地摒弃传统思想。举例,在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其“稳定性”这一性质,教师就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便于学生掌握、消化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举出相应的例子,比如:晾衣架、电线杆、房屋上的金字架等,促使其透过生活中的事物,来学习知识,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此模式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学好知识,使其解题能力得以强化,达到一个一举数得的效果。
(二)加强生生交流,培养解题能力
针对问题解决能力来说,不但有使用自身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之外,也包括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能力。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并要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表述等,以进一步地展现其主体地位,加强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培育目标。当你举个例子来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这一辅助手段融入其中,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为学生展现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其观看。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相关内容,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比如“这些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你还能在实际生活中,举出带有这一特性的物品、现象吗?”引导学生投入到讨论、交流、阐述中,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在该形式下,不仅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增强,也能使其学会倾听,使其合作能力、集体意识得以显著性的增强,为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保障。
(三)注重情境创设,培养解题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难完全理解几个问题和句子,减少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届时,教师将采用情境创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体系的整合性和稳健性,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建立,让学生自身接受和理解知识,促进有效地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手工内容来鼓励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在汽缸、圆筒等上做一个圆筒,让学生把它分解成长方形、扇形等,以便帮助他们更快更简单地解决问题,减少知识的复杂性。
四、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想独立解决问题,他们必须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当遇到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时,教师应首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问题,圈出问题的要求,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事实上,学生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例句提问。他们还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联合学习,如分组、小组协作来分析主题,或者两个人在同一张表上协作。此外,教师通常需要对学生更多的激励,即使他们面临一个长期的问题,也不要害怕,告诉他们,只要他们仔细分析,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例如,当教师教授简单方程时,他们经常会遇到与生活有关的方程问题。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让你拿起笔,圈出数字、学术术语等关键信息,把复杂的问题简明扼要,让我们把相关的信息放进去,然后解决。
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栩栩如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思考探索。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认识”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校园内走一走,看看有怎样的发现?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观察学校宣传栏与五角星、窗户和篮球架等等这些都是存在角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这些物体进行仔细观察,并且思考探索它们有哪一些共同点?通过小组探讨交流之后,学生能够总结出角的基本性质,此类方式极大程度上节约时间,并且使学生能够实践操作,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六、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互动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室中,需要一种有效地互动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地方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思维方式来思考数学问题,找出解决数学问题的难点。学生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去思考,看他们是否能充分理解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在移情过程中,我们可以主要使用一些数学案例。在解释三角形的特征时,老师必须说三角形是稳定的。但是学生们不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此时,老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学生不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意义。首先,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三角形,所以没有了解过这些知识。三角形不是认识的平面三角形,而是三维三角形。因此,学生不能将实际的三角形和数学模型进行比较。他们不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因此,教师需要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学生需要准备数学道具。他们可以把杆子连接在一起,把三角形连接起来,然后缝一个四边形,让学生通过拉动来感觉。这是为了提高学生通过实际工作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七、 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反思评价水平
学生综合检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并反映出来,他们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正确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进行批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测试和反思评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解决的各个方面的思考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测试学生是否正确理解问题,解决方案是否合理,解决方案是否简洁,结果是否真实。鼓励学生表达思维过程,正确解决问题。重新评估问题的解决方案,看看是否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完成反省的基础上,正确地反思和评价,分析和纠正发现的错误及其原因。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八、 结论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类发展不可欠缺的能力。初等数学教育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作为初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在初等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他们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好习惯。随着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化。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及挑战,除了要传授知识外,也应借助于生活素材,来培育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实现生活与数学的結合,为其全面发展而助力。至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互相交流、深度合作的同时,获取到进步、发展,保障培养目标得以逐一地落实。
参考文献:
[1]梅菊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2019(5):155.
[2]曾玉桂.解决问题,去惑求知: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19(11).
[3]黄春映.提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探索[J].读天下:综合,2019(2):1.
[4]王勤.试析小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研,2019(7):280.
作者简介:
曾雅娟,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梅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