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剧《天鹅湖》序曲配器分析

2020-07-09郑佳奇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天鹅湖音色

【摘要】舞剧《天鹅湖》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优美的旋律、缤纷的音色以及细腻的配器手法,向听众展现了不同结构处的配器布局。本文从《天鹅湖》第一乐章的结构角度入手,根据不同结构所运用的不同配器手法进行分析,深入挖掘至今本乐章依旧为人们所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天鹅湖》;音色;配器布局;音响结构

【中图分类号】J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93-02

【本文著录格式】郑佳奇.舞剧《天鹅湖》序曲配器分析[J].北方音乐,2020,06(12):93-94.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yich Tchaikovsky),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天鹅湖》,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革新,克服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弊病,赋予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

本文将从配器的角度出发,根据配器布局,以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分配为大方向,剖析作曲家细腻的配器手法,分析乐句和乐段间不同的配器布局。该作品为ABABA的单三部五部曲式,根据曲式所划分的结构以及配器布局方面的异同,分为五个部分进行分析与阐释。

一、第一部分A.B两乐段的配器布局(1~18)小节

第一部分为第1~18小节,以双簧管为主要音色,竖琴提供分解和弦的织体背景,弦乐的震音为A段整体的和声背景,突出了前景的音色。但在其中4~5小节及第7~8的连接中,弦乐的震音出现了低音级进下行的副旋律,形成了配器布局的中景。

双簧管冰冷的音色奠定了整部作品凄美忧郁的基调,在天鹅湖主题的呈示中,舞者翩翩起舞,凄美而又安静,描绘出一种优美又带着凄凉的画面。

二、第二部分A乐段的配器布局(19~25)小节

第二部分为第19~25小节,以四支圆号呈示天鹅湖主题,为配器布局中的前景音色。背景由之前的竖琴变成了木管组的和声音层,它和弦乐的震音共同充当该段落中的背景。而此时小号、长号、大号主和弦的和声形成了背景,当其他声部形成和声序进的时候,它們形成了七个小节主和弦的持续,在每一个小节的第一拍起了强调主和弦功能的作用。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的主音持续音,形成了主音的长音持续,在使织体的和声功能获得稳定的同时更使整个音响更加融合。

而这一部分力度对比也十分明显,木管组是ff,铜管组和弦乐组是f,并且圆号四支齐奏,增强了旋律音层的力度。强制性的铜管乐器的声音是十分洪亮的,如果木管组的和声不采用更强的ff力度,则会被突兀的铜管组和声所淹没,导致声部的和声音层的音量不平衡,故采用这种方式。旋律由四支圆号齐奏,渲染了一种矛盾的冲突,奠定了悲剧色彩。

三、第三部分B乐段的配器布局。(26~33小节)

B部分为第26~33小节,该部分为配器手法中功能分组的使用。以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为配器布局中的前景旋律,和声音层为木管组三连音的震音持续以及大管和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低音在表现低音的时候,大提琴、低音提琴使用拨奏的演奏技术,大管采用延音奏法。圆号在中声部形成了和声,加厚了和声音层。使各声部间更为平衡。使中声部不会很空洞。这一部分的背景也使用了竖琴的分解和弦,丰富了配器中的音色,功能分组形成了不同组乐器之间的对比音色。该部分的谱例如下。

四、第四部分连接段的配器布局

连接部分可以根据配器布局的不同分为a b 两个小部分。

(一)a部分为第34~37小节

该部分为配器手法中混合音色的使用,布局中的前景音色依旧为弦乐组的小提琴和中提琴相隔八度奏,但与此同时,木管组的第一长笛强调了旋律声部,用六连音的节奏对弦乐组三连音的节奏,是木管复杂了弦乐的旋律织体。而其他木管组音色均与旋律声部形成不同度数的平行声部的结合,在音响上,木管组这种结合方式相结合比同度结合显得更有感染力。背景由之前的木管组变成了四支圆号的和声层,加厚了和声织体。大管和大提琴、低音提琴的低音既为木管组旋律的强调起了低音上的支撑,也为配器音色的整体提供了支撑,竖琴的分解和弦又增强了旋律整体的灵动性。

(二)连接部分中b部分的配器布局

b部分为38~51小节,前景为两支长笛和第一小提琴的同度演奏,中提琴相隔八度演奏,形成异质混合音色。这一部分作为全曲高潮之前的连接部分,织体形式为柱式和弦。和声层由木管组的双簧管、单簧管以全音符的形式进行持续在每个小节。圆号与双簧管八度叠置,对于旋律起着支撑作用,音色十分融合。而同作为和声音层的还有铜管组的小号和长号,由之前的一支变为每个声部两支。且在每个小节的后拍进入,加强了织体中后拍的力度与强度,使配器织体丰富。此时力度的增强代表着旋律即将要进入高潮。

在第38小节和第41小节,大管和低音长号形成了具有连接性质的副旋律,在配器布局中为中景。意图是为了逐渐增加的力度和音色的幅度而作铺垫,在第42小节,整体的力度变为了很强。大号吹奏一声最低音,铜管组在这最低音休止,而之后的两拍,铜管组所有乐器共同用很强的力度吹奏了和声声部,似乎给全曲形成了铜管组的切分音的节奏型。重音演奏后一拍的形式,力度会更强的预示。

在48~51小节,其他乐器都停止,剩下弦乐组级进下行,两小节后长号和大号进行重复,强调了旋律声部。在51小节变成大管和大号的同度下行,乐器的音色越来越厚重,低音下行的连接更有力地引出了后面A乐段的强奏再现。

五、A部分再现段的配器布局

再现段A为再现乐段。再现部分根据配器布局分为abc三个部分。a部分采用大乐队齐奏的方式再现了天鹅湖主题;b部分化繁为简,减少大部分乐器后,形成单纯的对比音色;c部分力度渐渐减弱,最后一次再现天鹅湖主题。这三个不同的乐器音响从全奏的fff力度为b部分f的力度到最后演变成mf,是同一主题在不同力度上、不同乐器音色上的重复演奏,体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第一部分a为52~59小节,前景为两支长笛、两支单簧管以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演奏的旋律声部。旋律由之前的八分音符的音值扩大为四分音符。这样音值的扩大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旋律的力度,也在采用相同主题的同时让听众体会到激烈的情感与力度变化。此时,由木管组的双簧管、大管以及铜管组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演奏和声音层,形成异质的混合音色。定音鼓和低音提琴演奏整个声部的低音,低音提琴动态的持续音,形成了一种动态的音型,增加了高潮中的灵动性。在这四小节中,和声音层又采用后拍重音的形式,加强了配器整体的力度。又为引入之后的旋律做了铺垫。近景、中景、远景。全奏时相得益彰。均以fff最强的力度进行演奏。

第二部分b为60~63小节,旋律为木管组的长笛、与双簧管、单簧管相隔八度奏,是配器布局中的前景。而背景简化成了弦乐组中的小提琴和中提琴震音奏法。低声部不再鸣响,此时的音响似乎已经是重复强调天鹅湖主题,从fff变为f的力度变化也体现了乐曲接近尾声,通过长笛和双簧管单簧管的清冷音色,体现天鹅湖的忧郁和凄美,加重了整个作品的悲剧色彩。这样化繁为简的方式似乎不再需要力度强的低音声部再来支撑,声部越减少,似乎越能体现出演绎天鹅湖舞者舞技的高超及凄美的舞剧意境。

第三部分是第64~70小节,前景是由一直在作品中充当背景的大管、大提琴以及低音提琴演奏,给人焕然一新之感。而背景音层是小提琴以及中提琴的震音演奏,旋律又一次再现了天鹅湖主题,使整首乐曲结束于柔情的弦乐上。

六、结语

纵观整个《天鹅湖》第一乐章,天鹅湖主题以双簧管音色引入,之后形成了不同乐器的强调以及变换。根据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音色的使用,配器中前景、中景、背景的变换也体现了作曲家充分挖掘各乐器的不同潜能,丰富的配器织体以及老道却不失细腻的配器手法,为我们展开了一副天鹅湖在水中游的优美的画卷。

(一)音色的呈現方式影响乐思的表现力

如将天鹅湖主题看成一个固定的乐思,在第一乐章中,固定乐思的每一次出现都拥有着不同的音色呈现方式。第一次用双簧管呈现,柔和而又优美;第二次矛盾开始激烈,运用四支圆号齐奏天鹅湖旋律,声音渐渐宏大。直到再现声部乐队齐奏,将天鹅湖主题的呈现推向了高潮。音色呈现方式的不同对于舞剧中情节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乐思的表现力,也推动了整个作品的戏剧化发展。

(二)管弦乐布局与曲式结构相互作用

在这部作品中,曲式结构是单三部五部曲式,而配器布局结构均遵循于曲式结构的布局,应着段落的结束或者开始改变着音色的呈现方式。这是柴可夫斯基配器手法中对于素描手法的秉承。

综上所述,《天鹅湖》序曲在配器史上虽属于配器手法相对简易的范畴,但细细研究会发现,音色不同的呈现方式、功能分组及节拍重音的强调、低音主和弦的持续等各种细腻的手法,让笔者找到了这部作品脍炙人口的原因。柴可夫斯基将舞剧和交响乐完美结合,无论是在配器史上还是在舞剧历史上都挥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王艳新.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特征[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2]李月颖.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音乐和声技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郑佳奇(1995—),女,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

猜你喜欢

天鹅湖音色
天鹅湖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天鹅湖里的天鹅去哪儿了
游天鹅湖
小跳蛙
天鹅湖
浅谈音色透亮在歌唱中的技巧分析
天鹅湖
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