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2016-11-03王文军陈丽
王文军 陈丽
摘要:文章通过对《五梆子》这首乐曲中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风格的具体剖析,对冯子存先生的创作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更深入认识,由《五梆子》的特点来论证冯子存竹笛作品的风格,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简述了北方梆笛的发展状况和变化以及冯子存对于中国竹笛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将冯子存的竹笛艺术风格体现出来。
关键词:冯子存;创作特点;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30-02
在中国上千年的民族音乐发展历程中,竹笛作为民族乐器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竹笛以它独有的魅力取得了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竹笛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技巧也得到了不断改善与创新。冯子存先生创作改编的具有浓郁二人台戏剧风格的竹笛作品也成为这个时代竹笛艺术发展中重要艺术流派。《五梆子》是冯子存先生创作改编作品中的代表曲目,音乐具有浓郁的二人台戏剧风格,演奏技巧丰富,作品豪迈热烈,深受人民喜爱。剖析《五梆子》的创作手法、演奏特点及美学价值,从而体现冯子存先生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作品创作的背景及创作特点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五梆子》起源于山西河曲县(另外一种说法是内蒙古萨拉齐)的“二人台”,是一种流传在山西的西部与北部、内蒙古、陕西、等地区,集民间戏曲、说唱、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演奏于一身的多元艺术综合体。“二人台”先后经历了“打坐腔”、“打玩艺儿”、“打软包”、“业余剧团”等发展阶段,它的曲调随着发展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五梆子》的原曲牌就是从“二人台”中的《碰梆子》改编而来,由于冯子存的特殊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背景所以也成为竹笛曲《五梆子》创作的重要因素,乐曲风格粗犷豪迈,热情奔放,高亢嘹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具有北方民间音乐的特色,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竹笛独奏曲。
自明清以来,“二人台”逐渐走向成熟并得以迅速发展,并为冯子存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时机。冯子存的创作对二人台音乐的吸收方式,最主要是将“二人台”过场音乐中所用的牌子曲或者是精彩唱腔作为素材,经过整合与修改,形成了全新的更加器乐化的乐曲,这个特点在冯子存的创作中体现的最为突出。 《五梆子》作为由“二人台”音乐素材而创编的竹笛独奏曲,很好地将“二人台”音乐和民族器乐融合在一起,进而来表达情感。
(二)作品的创作特点。
1.重复。
重复,是指音乐的材料完全按照原来的重复,是极为广泛的旋律发展手法,是旋律进行的最简单的手段,是巩固音乐主题的主要方法,发展主要的乐曲情感,深化音乐所描绘出的场景,完整乐曲内容,深入情感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可用于乐节、乐句、或整个主题的重复。《五梆子》通过运用重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得该乐曲不但表达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更加强化乐曲的主题,更好的让听众们接受乐曲。如谱例1体现出了《五梆子》中出现的重复片段,很好地为《五梆子》增光添彩。
2.变奏。
变奏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表达形式,是所有音乐都经常使用的旋律发展手法,它是指将原来材料加以变化重复,在民间音乐的演奏中它是演奏者们即兴演奏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奠定民间音乐作品中变奏结构的基本原则。变奏不改变节奏的重心,不改变旋律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为了丰富旋律的表现性。《五梆子》通过运用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使音乐形象生动、情绪活泼、风趣诙谐。让乐曲更有欣赏性,也使得听众会愿意去认真的聆听这首乐曲。如谱例2中所体现的,乐曲逐渐的加快速度,将情绪推向高潮。
3.加花即兴演奏。
加花即兴演奏是冯子存作品中重要的演奏手法和作品创作手法。冯子存经过长时间的演奏以及运用所熟练的技巧,结构、速度等的变化,形成了让爱好者喜爱的新旋律,从而创作出《五梆子》这首以北方梆笛演奏的乐曲。通过运用重复、变奏以及即兴演奏这三种旋律发展手法,促使旋律在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是主题,但不是原形,却推动着旋律的运动和发展,达到了既多样又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作品的演奏风格特点
竹笛的演奏技术主要分为“气”、“指”、“舌”等着几方面来体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冯子存作品的演奏则在手指和舌这两方面尤为突出,极具特色。在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演奏技巧,每一位竹笛演奏家都会很细腻的去研究乐曲中所出现的技巧,并且尽全力将演奏发挥到完美,每一位演奏家的风格不同也把《五梆子》表达给观众情感表达的不同,但是一首好的乐曲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会成为名曲。通过对演奏技巧的运用,充分表达出北方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很好地诠释了北方竹笛艺术的精髓所在。
(一)吐音的运用。
吐音是一种通过舌尖快速的堵住气流从风门中流出,而又迅速放开而产生的断奏效果。《五梆子》大部分是由双吐和三吐音技术构成,吐音成为作品的最为重要的技术,吐音运用的好坏程度决定整首乐曲的好坏。
1.快速有力的双吐音。
作品《五梆子》中有大量的双吐音片段,作品中双吐音演奏要非常注意吐音的力度和双吐音音质的密度,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双吐音时要注意舌部力量与气息支撑的比例,要适当的缩小口腔体积,同时适当加大舌头的弹吐力度,从而让双吐音的音质更为集中和富有力量。
2.跳跃性的三吐音。
三吐音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五梆子》中运用三吐音来强化乐曲主题,让整首乐曲更有活力。而作品中的三吐音要演奏的很富有弹性,要特别注意把八分音符音演奏成跳音,而后面的两个十六分音符要注意颗粒性,这样才会达到三吐音所表达的效果。
(二)剁音的运用。
作剁音为竹笛演奏中传统的技巧,短促而嘹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地区风格作品的重要演奏技巧,它主要是起到增加作品的色彩和气势的作用。在《五梆子》中剁音运用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从1音(手指全部打开)直接到2或3音(手指全部闭合或只开第一孔),过程中间不能出现其他音,这样产生的剁音效果突然、扎实和有力度;第二种是从1音(手指全部打开)以快速的历音到2或3音(手指全部闭合或只开第一孔),过程中间逐音级快速下降,产生的效果灵巧、俏皮,同时不失剁音的效果。演奏者可根据自己的艺术处理酌情使用。
(三)花舌的运用。
花舌技术是北派竹笛作品中最常用的技巧之一,它主要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表现出热烈欢愉的场面。笛曲《五梆子》中大量运用了花舌技巧(如谱例5中)起到进一步渲染作品中高潮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北方梆笛音乐的粗犷豪迈,也意在体现北方人民对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冯子存作品中的花舌要有很高的密度,在演奏时要注意适当收缩口腔空间和风门,加快舌尖震动频率,从而演奏出高密度花舌。
(四)具有棱角性的滑音。
滑音是竹笛作品中最常使用的技巧,它可以起到润腔的作用,使音乐听起来更有语气感。滑音的演奏效果要求圆滑平顺,而冯子存的作品中的滑音要求演奏的具有棱角,并附有力度。从而体现梆子音乐的粗狂和豪迈。在演奏复滑音时可以把前端的下滑音演奏的圆滑,而在后端的上滑音要直接过渡到下一个音,这样的复滑音就是一个有棱角的滑音,同时也不失力度。
三、作品的美学特点
冯子存创作的《五梆子》是一首极具特色的北方梆笛作品,该乐曲不仅仅在创作上体现了冯子存的才华,并且在演奏中也将各种演奏技巧做到的近乎完美,为中国竹笛艺术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使得乐曲也得到的更高的升华。通过对《五梆子》的深刻剖析,能发现冯子存对竹笛研究的十分透彻,对于乐曲创作与演奏更是十分喜爱。如俞逊发先生所言:“研究冯子存先生的作品创作必须先了解一下“二人台”艺术。”冯子存大部分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二人台”的民间艺术曲调,创作出的作品素材精炼,层次清晰,结构完整,手法朴素,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冯子存认为:竹笛演奏不仅是要听众的到娱乐和放松,而且还要让听众从中受到教育。这些不只是口头宣传就可以,要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对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冯子存的作品创作大多都是来源于“二人台”音乐,但是同时也有很多制约它的因素,比如说社会政治方面、经济条件方面、创作者的个人习惯、思维以及竹笛的传承和传播方式。随着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竹笛艺术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演奏技巧与创作方面也是推陈出新,创作出很好的现代化竹笛作品,打破了以往的老一套,不再墨守成规,向着现代化的竹笛艺术大步迈进,也将冯子存的竹笛艺术创作进行补充包装,加以修饰,让听众耳目一新。
《五梆子》的创作体现着冯子存在创作和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同时也赋予了冯子存在梆笛作品中独树一帜的见解,只有冯子存能够将《五梆子》的音乐魅力发挥出来,展现在听众面前,他艰苦的遭遇、坚强的毅力、出众的才华造就了著名的《五梆子》,二者完美结合。冯子存的创作风格、创作个性、演奏个性值得学习,而《五梆子》正体现了冯子存高尚的艺术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冯子存对中国竹笛艺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他把中国竹笛艺术推向了一个很高的阶段,是推动竹笛艺术飞跃发展的杰出代表,堪称北派竹笛艺术的一代宗师。
参考文献:
[1]任俊文.冯子存竹笛艺术人生[J].中国音乐,2008(02)
[2]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8)
[3]周波.简谈中国南北派竹笛演奏技法[N].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01)
[4]杨凯.冯子存对中国竹笛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 2011(05)
[5]阎黎文、俞逊发. 中国竹笛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5
[6]霍伟.冯子存笛子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7]李洪明.艺术鉴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课题项目:民族音乐创作实践中冯子存竹笛音乐作品的创作研究
课题立项编号:CWYB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