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南飞之雁语》的艺术特征

2020-07-09蒋若卉

北方音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摘要】蕭友梅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南飞之雁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早期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本文以《南飞之雁语》为切入点,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等几方面来研究《南飞之雁语》的艺术特征,并总结出萧友梅早期艺术作品的特点,希望能够为萧友梅早期艺术歌曲的研究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萧友梅;艺术歌曲;《南飞之雁语》;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085-03

【本文著录格式】蒋若卉. 艺术歌曲《南飞之雁语》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20,05(10):85-87.

引言

《南飞之雁语》是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萧友梅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早期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但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问》比较熟悉,而对《南飞之雁语》这首作品却十分陌生,当前对它的研究也较少,所以笔者将通过这篇论文来研究《南飞之雁语》的艺术特征,让大家对这首歌曲能够有所了解,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它的关注,从而促进它的研究与传唱。

一、萧友梅简介

萧友梅(1884-1940),广东中山人,原名乃学,字思鹤,别号雪朋。他是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之父、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同时也是理论家、作曲家。

萧友梅于1912年10月远赴德国学习音乐,就读于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理论和作曲,这使得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受到了德国古典音乐的影响,他还在莱比锡国立大学攻读了哲学与教育学。萧友梅一生创作了九十多首歌曲和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大提琴曲《秋思》、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和弦乐四重奏《小夜曲》(op.20,1916)等,他的歌曲创作大多收编在《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共三集)中,有一部分歌曲还刊登在当时的有关报刊中。代表作有《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问》《杨花》《星空》《南飞之雁语》等。萧友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早把西方作曲手法运用到自己创作中的作曲家之一。

二、《南飞之雁语》的艺术特征

(一)创作背景

《南飞之雁语》创作于1922年,收录在1923年出版的《新歌初集》中。这首歌曲创作于辛亥革命后南北对峙时期,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后策划北伐战争,吴佩孚则联合广东陈炯明部袭击广州,革命局势十分严峻,时局动荡不安,人心惶惶。萧友梅和词作者易韦斋都曾经担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任内的秘书,当时的他们身处北京遥望南方,借“大雁之语”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对封建军阀统治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之情,也体现出对时局的悲观与忧伤。

(二)曲式结构分析

《南飞之雁语》的曲式为二段体结构,作品以大雁的口吻深情地道出中国南北内战时期大雁南飞的痛苦,寄托了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无奈之情。曲式结构较为简洁,旋律平缓抒情,娓娓道来,但又不缺激情。

《南飞之雁语》A部分运用了起承转合式的创作手法,它是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A部分描写了大雁南飞时所路过的风景,寄托了作者的感慨。属于方整乐段,使用了主调的写作手法写作。共8小节,都建立在G大调上,分2个乐句a和b,4小节为一句,每句又分为4个短句,每个短句为2小节(见谱例1)。

歌曲从弱起开始,以一个三连音推动了歌曲的进行,是由属功能向主功能进行,旋律线条为跳进上行,后为级进下行,结束在主和弦上,这是起句,将作者的感慨娓娓道来,优美中略带伤感。

歌曲的3-4小节,是歌曲1-2小节的变化重复,节奏基本相同,旋律线条前半部分为跳进上行达到最高音mi后级进下行,第4小节使用了IV—V46—I—V的和声进行,半终止在属和弦上,这是承句,将歌曲引入到下一乐句,将感慨进一步诉说,巩固情感。

歌曲的5-6小节,旋律线条为波浪形,出现了re到si的六度大跳,将情绪逐渐推向高潮,结束在属和弦上,和声进行都在主属之间进行切换,这是转句。

歌曲的7-8小节,旋律线条呈波浪形,通过一连串的三连音将情绪推向高潮,高潮过后情绪逐渐减弱,和声进行为I—II—V6—I结束在主和弦上,这是合句。

A部分使用了大量的三连音,不断地酝酿情绪,给予歌曲一种内在的推动力,为达到B部分情绪的高潮作准备,A部分结束后来到了四个小节的间奏,采用了新的音乐材料,为B部分情绪的转变作铺垫,最后出现了#do,使得调性往属调上发展,为B部分的离调作准备。间奏结束在D调的主和弦上。

B部分表现大雁南飞的无奈和悲痛,情绪比A部分更上一层,更为激动。共11小节,为非方整乐段,分2个乐句c、d。使用了主调的写作手法写作,c乐句为5个小节,向着G调的属调D调做了一个临时的离调处理,建立在D调上。c乐句为新的音乐材料,节奏扩大了,出现了一连串的四分音符,较为疏松,长度是其他乐句的好几倍,使乐思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旋律线较为迂回,多为级进进行,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见谱例2)。

d乐句为6个小节,可内分为两个短句,每个短句3小节,这部分的调性又回到了G调上。与c乐句一样都是在强拍上展开乐句,但附点音符的时值却缩小了,节奏相比c乐句更为密集,为后半部分的高潮作准备,之所以d乐句可以再内分为两个乐句是因为中间有明显的终止感,结束在主和弦上,并且出现了延音记号,提示我们这里要稍作停顿休息,酝酿高潮。高潮是通过模进形成的,运用了切分节奏破坏了节拍强弱的律动性,使旋律更为紧张,力度渐强,通过一个四度大跳来到高潮点mi,因为这里出现了延音记号,所以要在高潮点稍作停留,速度变慢,到达高潮点后恢复原速,然后高潮逐渐消退,终止在K46上。

通过一小节连接来到了歌曲的尾聲,尾声与A部分形成了一个首尾呼应,属于再现式尾声,都是从弱拍开始,旋律都是由G调主和弦的re、sol、si构成,节奏扩大,多由附点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速度渐慢,最后完全终止在主和弦上。

《南飞之雁语》作为萧友梅早期的作品,不论是在旋律上还是曲式结构上采用了西方传统音乐的调式调性与框架,与中国传统的创作方法相结合,弘扬了时代精神,这在艺术歌曲匮乏的时代是十分宝贵的。

(三)节奏特点

《南飞之雁语》是4/4的节拍类型,节奏较为平稳,每个句子都是从弱起开始,三连音的多次出现是这首曲子最大的节奏特点,打破了节奏的均衡,拓宽了音乐的发展空间,使整个音乐的表现更自由,同样的时值,三连音听起来感觉比一拍子的时值要长,使整首歌曲的节奏较为宽广。音乐的节奏思想更加多变,这样的节奏类型有助于表达情感,酝酿情绪的爆发,三连音的节奏与说话的节奏相符合,更能表现出大雁诉说南飞之苦的情感。

(四)创作技法特点

《南飞之雁语》使用了西洋作曲的规范模式,在节奏的变化和旋律的进行上都较为平稳,基本都以级进为主,使用了较多的同音反复,旋律的走向大多先上行然后逐渐下行,给人以逐渐舒缓、情意绵长难尽之感。没有较强的和声色彩和调式变化,歌曲都建立在大调的自然音阶体系上,在和声的安排运用方面都采用较为规整简单的和声进行,以I级和弦和V级和弦为主,辅以少量的副三和弦。和声较为简洁,给人以沉着稳重的感受,体现了歌曲深沉、悲痛的情感。创作风格较为朴素、拘谨和单调,虽然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在实际的运用上还有所欠缺,不太成熟;另一方面,这或许与萧友梅的性格有关,他曾说过自己的感觉不太敏锐。萧友梅严谨的性格影响了他的创作,也限制了他创作思维的灵活性。

在这首歌出现之前,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都是以四声、阴阳、平仄、清浊为主,易韦斋和萧友梅两位先生在创作《南飞之雁语》的时候已经放弃了四声清浊,对长短句的运用有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歌曲较为流畅,旋律收放自如,且绕有韵味,这首歌曲的曲调也是非常柔美,二者的搭配,虽然歌词较为晦涩难懂,但词调互补,别有一番瑰丽典雅的感觉,叙事的同时抒情,风格清丽。

(五)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是研究一首艺术歌曲不可疏忽的部分,它是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艺术歌曲相辅相成。在萧友梅的歌曲集中,所有的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这在当时的作曲界实属盛举,具有开创性意义。

《南飞之雁语》采用了和声性钢琴伴奏的写作方式,它是主调音乐的写作方式,在声乐主旋律的引导作用下,通过和声功能、伴奏织体、力度、调式等变化来丰富和陪衬主旋律。《南飞之雁语》的钢琴伴奏是分两个结构层次写作的织体,上层为伴奏的旋律音调声部,与歌曲的旋律相同,并在多数的旋律音上加了和弦音,下层是低音与和弦的分解形式和和弦低音构成的八度音程构成的声部,使伴奏织体逐渐变厚,烘托了情绪,均衡的伴奏织体贯穿全曲,这种音型的选择准确地表达了大雁南飞的痛苦,以音型化的和声衬托为主,使音乐听起来较为浑厚、饱满不至于太过单薄。左手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伴奏织体较为简单,变化不大,多为主和弦和属和弦,间奏运用了新的音乐材料,很好地衔接了两部分的音乐,左手为分解和弦,为下一部分音乐的情绪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在音乐的塑造功能上没能够树立出鲜明的形象,钢琴伴奏的功能主要是附和及引导,不能承担独立的艺术表现,没能发挥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应有的作用,歌曲伴奏的织体设计有着浓郁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气息,伴奏的手法较为单一,但是在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较为匮乏的时代萧友梅的创作是十分宝贵并具有意义的。

三、结语

萧友梅是中国最早一批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作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开拓者,他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南飞之雁语》是他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代表作,通过对这首歌曲艺术风格的研究,不仅能够了解萧友梅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它们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创作上虽然运用了西方的作曲手法,但旋律上还是具有中国风味,与语言紧密结合,深刻地抒发了歌词的情感。

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让大家对《南飞之雁语》有所了解,同时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它的关注,从而促进它的研究与传唱。未来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萧友梅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外来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创作理念,这样才能创作出属于中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不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民族音乐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廖辅叔.萧友梅传[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3.

[2]萧友梅.萧友梅作品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4]刘新建.萧友梅艺术歌曲风格及演唱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4.

[5]杨静.萧友梅与赵元任艺术歌曲的比较分析与演唱[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8.

作者简介:蒋若卉(1997—),女,汉族,福建莆田市人,在读研究生,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学科教学(音乐)专业。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艺术歌曲写作初探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