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穴位贴联合小儿康颗粒在婴儿肠绞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0-07-09李柳韶张子才
李柳韶,张子才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东东莞 523820)
肠绞痛是儿科常见病,好发于新生儿期和婴儿时期[1]。婴幼儿肠绞痛的发生与肠道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脾胃禀弱、喂养不当相关。中医在肠绞痛治疗方面具有安全稳定的优势[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温中健脾穴位贴联合小儿康颗粒在婴儿肠绞痛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保门诊收治的121例婴儿肠绞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1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7~120 d,平均(58.0±1.5)d;平均体重(6.3±1.1)kg。试验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7~120 d,平均(57.0±1.9)d;平均体重(6.3±1.3)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根据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婴儿肠绞痛是指出生到4月龄小儿,具备以下各个条件,即发作性易激惹、焦躁、哭闹、突然开始、突然停止;每天发作3 h以上,每周持续≥3 d,并持续3周以上;无生长发育迟缓。纳入标准: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病程4周内,年龄7~120 d,男女性别不限;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肠套叠等急腹症;患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中药药物过敏史,局部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瘢痕体质,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丹毒等;受试者家属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脱落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病情较治疗前明显恶化,或者医师认为小儿必须退出;受试者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或特殊生理变化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儿康颗粒(江西佑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3388,10 g)治疗,温水服用,1周岁以内的患儿5 g/次,3次/d,持续用药[3]。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中健脾穴位贴贴敷治疗。温中健脾穴位贴组方:肉桂、吴茱萸、苍术、丁香、补骨脂、五倍子、砂仁各5 g,将以上药物烘干,研成细末,取白醋、白开水各20 g调匀制成饼状,贴敷4~6 h/d。选穴:神阙穴、关元穴、双大肠俞穴。操作:取药膏制成大小3 cm×3 cm的饼状,贴敷穴位上。
需要注意的是,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止蒸发;凡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粘不牢固;对胶布过敏的患儿可改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皮肤破损、皮疹、针口处禁止贴敷;嘱患儿家属尽量纯母乳喂养;养成科学的喂养规律,乳母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等;在喂奶时,注意避免让婴儿吸入过多空气,喂养完成后将婴儿立起轻拍背部,帮助腹内气体的排出;此外,注意防止腹部受凉侵袭。
1.3 临床评价
(1)评价两组总有效率:治愈,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有效,症状完全消失,但有复发,3个月内发作次数不超过10次;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持续时间。(3)统计两组面部渐红、口周苍白、双足发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2.221,aP=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试验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min/次,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0.809,aP=0.001
3 讨论
婴儿肠绞痛又被称为婴儿肠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烦躁及持续性大声哭闹等症状,一般发生在傍晚时分,每次发作的时间为3~4 h,此时婴幼儿表现出烦躁、痛苦等情绪,同时伴有肠鸣声。婴幼儿在发病时多抗拒哺乳[4],因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中医认为,婴幼儿肠绞痛属于“畅通”“肠气病”“盘肠气”等范畴。脾胃受内、外寒之犯,婴幼儿内脏气腑娇弱,形体气血未充,其稚阴稚阳之体,为外抗邪力差,易受六淫之侵,特别腹部受寒,更易寒邪客于肠胃,脾阳受损而腹痛,此为外寒之犯。婴幼儿常脾不足,或喂养不当,皮虚不受补,阳极化湿生寒,或贪凉饮冷,寒积于中,或饮食不洁、不节,伤及脾阳,脾温运失职,积滞化湿而生内寒,脾虚,易受次二寒之扰。阴阳失衡,脾失运化而腹痛[5]。
肠绞痛发病无明显的诱因,患儿可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焦躁不安、拒乳、面色青白、两眉蹙锁、额部出汗,持续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多见于2周至4个月龄的婴幼儿,6~7周龄为发作高峰,每天出现3 h以上,每周持续≥3 d,并持续3周以上,约20%的婴幼儿受其困扰。肠绞痛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及心理社会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婴儿肠绞痛的发生,但均无确切的证据。此外,婴儿肠绞痛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食物过敏、肠激素失调、睡眠问题、烟草暴露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有关。口服颠茄合剂治疗肠绞痛的效果不明显,且可导致患儿昏睡、昏迷、心跳加快、面红鼻塞等不良反应,而温中健脾穴位贴外敷穴位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肠绞痛的疗效显著[6]。温中健脾穴位贴组方中肉桂、吴茱萸、苍术、丁香、补骨脂、五倍子、砂仁药性辛温偏热,具有温中散寒、振奋脾阳、行气消滞、燥湿固涩的作用。神阙穴为后天之气舍,与脾、胃、肠相通,属任脉,冲、任、督“一脉三岐”,三脉相通于十二经脉之间,司人体诸经百脉;且该处皮肤较薄,辛温之药敷于该穴上,药物成分容易吸收,直达病所,从而可调理脾胃,达到止痛、止泻的功能。另外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腹泻、腹痛、痢疾等症状。大肠俞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大肠之背俞穴,具有理气降逆、调理通腑,是治疗大肠疾病之常用穴,如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肠疾。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温中健脾穴位贴联合小儿康颗粒治疗肠绞痛患儿可缓解患儿的肠绞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