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与CT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2020-07-09范茜君杨素君
范茜君,杨素君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机体颅内动脉过于狭窄或闭塞,导致患者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病症。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偏盲、肢体麻木、失语、力弱及感觉障碍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CT造影可准确地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形态的变化,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随着CT技术的发展,CT灌注逐渐成为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的检查方法,其能准确反映患者脑组织缺血的程度,以量化的形式分析患者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主要探讨CT灌注联合CT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47~75岁,平均(55.34±5.12)岁。纳入标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本研究获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CT灌注及CT造影检查,在检查前6 h嘱患者禁饮、禁食,并对患者进行碘过敏检查;采用GE 12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行CT灌注检查,参数设置:管电压120 kV,电流120 mA,扫描时间4~6 s,基体512 mm×512 mm,层厚5 mm,层间距5 mm,视场角25 cm,扫描从患者的OM线开始;(1)CT灌注成像检查:将扫描图像的基地层设置为感兴趣水平,为患者静脉注射50 ml造影剂碘普胺(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H10970416),速率为4~5 ml/s,注射完毕,用2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在5 s和33 s两个时间节点采集数据;(2)CT血管造影检查:在CT灌注后行CT血管造影检查,静脉注射300 g/L的碘海醇(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68),注射时间控制在5 min内,流速控制为3.0~4.5 ml/s,再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扫描范围由患者主动脉水平至头部。
1.3 临床评价
(1)观察两侧CT灌注成像差异,成像指标主要包括局部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mit time,MTT)、局部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2)比较CT灌注、CT造影检查及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手动测量动脉狭窄率,小于25%为无狭窄或者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为26%~50%,重度为51%~75%,75%以上为闭塞。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侧CT灌注成像指标比较
患侧CBV、CBF、MTT均高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侧CT灌注成像指标比较
2.2 CT灌注、CT造影及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诊断阳性率比较
CT灌注、CT造影与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造影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CT灌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4,P=0.430);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6,P=0.004);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CT造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7,P=0.113),见表2。
表2 CT灌注及CT造影对责任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梗死,若未予以及时的治疗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即使是治疗后幸存的患者,其精神功能和肢体功能也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元处于电衰弱状态,若控制得当,及时为缺血边缘区再次灌注血流,能够成功挽救尚未死亡的神经组织,使部分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有效、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给予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CT检查因具有操作简单、分辨力高、无创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筛查中,同样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CT造影是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手段,主要是通过将造影剂注入外周静脉,待血管内达成像高峰后再对患者进行摄影。CT影像学图片能清晰显示血管形态的变化,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通过对患者影像数据的采集,从不同角度获取不同的血管造影图像,有助于对患者脑循环侧支的血管进行准确评估,借此准确判断病情进展[5]。CT灌注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能准确获取患者组织血液循环情况,通过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连续扫描,准确判断该层面的密度时间曲线;借助该密度时间曲线可对患者CBV、CBF、对比剂的巅峰时间等数值进行准确记录,有助于分辨不同脑梗区域的灌注状态;头颈部CT灌注图像对CT的分辨力要求较高,能显示颈动脉内血管的形态特征、密度特征,这与外周静脉含碘造影剂的注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灌注异常区域进行扫描就能获得CT灌注区域的图像,借此可准确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无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狭窄。本研究结果显示,患侧CBV、CBF、MTT均高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灌注成像有助于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根据患者CBV、CBF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及时恢复脑部供血的目的。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狭窄对病情的发生和进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T灌注、CT造影与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造影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CT灌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责任血管狭窄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CT造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CT灌注、CT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颅内责任血管狭窄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查优势更为明显。
CT灌注图像采用的处理技术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最大密度投影和多方位重组,能从不同侧面对脑卒中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全面观察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形态,准确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但由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及颅内部分血管微小,采用单一检查方法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因此,将CT灌注与CT造影联合用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有助于从不同方面分析血管缺血情况,并对血管的主要形态进行观察,获得直观准确的评估结果,对判断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CT灌注与CT造影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均较高,能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