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0-07-09李文林
李文林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常见的病症,其临床症状有双下肢或下肢疼痛麻木、腰痛等[1]。目前,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治疗、推拿、理疗、按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术后恢复周期较长,故不常采用[2]。有研究结果显示,小针刀联合整脊疗法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较好[3]。但关于该治疗方案对炎症反应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针刀联合整脊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例。试验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平均(43.74±11.27)岁;病程1~7年,平均(4.87±1.41)年。对照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0~63岁,平均(44.91±12.14)岁;病程1~6年,平均(4.01±1.4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受损严重者;处于妊娠期者;具有精神疾病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找到其腰椎病变处的压痛点,消毒后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同时注射浓度为0.5%的盐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3号小针刀遵照4步进针法在标记部位切入,在切入过程中需保持刀面和肌纤维方向平行,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并使小针刀与皮肤保持垂直状态,按照顺序逐个松解棘上、棘间、横突间韧带与肌肉、韧带筋膜;对于椎间孔的外侧边缘应用离心式横行剥离,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在针刀拔出后对针孔实施短暂压迫止血后用创可贴进行覆盖。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整脊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完全暴露腰部,医师站在患者一侧,用滚法对患者椎旁肌进行松弛,随后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多次进行从上至下的经脉疏通操作;同时用点按法逐个按摩环跳、腰阳关、委中、命门、阿是穴、承山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时间为1 min;此后应用整脊疗法,以腰椎棘突左侧偏移为例,患者取右侧卧位,左腿略屈膝、屈髋,右腿需略微伸直,医师在患者背侧,从肩胛骨的内上角向腰部按照顺序依次应用整脊疗法,力度从轻开始逐渐加强,以在患者承受范围内为宜;医师需将右手拇指按在患者向左偏移的棘突附近,将左手按在患者左边臀部并逐渐向前推压,在医师的右手拇指感到推压力到达偏移的棘突处时,加强其左手推力,并用右手拇指有技巧地轻度顶推棘突,在听到弹响声或有轻微滑动时表示成功复位。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1次/周,
1.3 临床评价
(1)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治愈,患者直腿抬高角度超过70°,且腰腿疼痛等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好转,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在70°以内,腰腿疼痛等体征和症状有所好转,但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无效,各体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4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039,aP=0.045
2.2 炎性指标
治疗4周后,试验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产生退行性病变,且在外界因素影响下,纤维环受损致髓核突出,进而造成邻近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使患者出现腰腿疼痛、酸胀等症状[4]。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范畴,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祛风散寒、通达经络的方法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TNF-α、IL-1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应用小针刀联合整脊疗法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症状缓解或消失。分析原因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发病时髓核会持续释放炎性因子,小针刀法通过对患者外部肌肉进行调整,可使椎间孔变大,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微循环,缓解肌紧张、肌痉挛等症状,同时有助于清除炎性致痛物质,降低TNF-α、IL-1β水平,从而促进患者腰部软组织恢复正常动力平衡[5]。
整脊疗法通过复位手法,能够使患椎的椎间隙与椎间韧带、纤维环产生牵拉、旋转,从而使周边压力作用于突出的髓核上,使其便于回纳;同时,通过拨正偏移的棘突,可使椎体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促使其与周围肌肉群相互适应,从而解除黄韧带、关节囊对神经根的压迫,促进椎动脉血流,使机体恢复正常静力平衡[6]。因此,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有益于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应用小针刀联合整脊疗法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炎症反应,临床应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