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诊治过程中的应用
2020-07-09樊文婧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樊文婧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临床常见危急疾病,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其病情严重程度由异物性质及气道阻塞程度决定,轻者损伤肺部组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目前,纤维支气管镜为临床诊治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但患儿诊治过程中配合程度低,需配合有效护理干预[2]。规范化护理干预为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提供规范量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护理效果[3]。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60例,分组探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在患儿纤维支气管镜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院者纳入对照组,共30例,女12例,男18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49±0.72)岁;可疑或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1例,不能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9例。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间入院者纳入研究组,共30例,女10例,男20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2.23±0.80)岁;可疑或有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2例,不能明确异物吸入史者18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观察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家属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家属知晓本观察,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家属不能配合完成观察者;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患儿;多动症患儿。
1.3 方法 两组诊治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给予以下护理干预。
1.3.1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指导家属安抚患儿情绪,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家属注意事项,术后指导家属安抚患儿,避免躁动、剧烈运动,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1.3.2 研究组施行规范化护理干预:组建规范化护理小组,组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增强其护理技能,制定规范化护理流程:(1)家属认知及心理干预:对家属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其气管支气管异物疾病认知,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告知其不良情绪对患儿诊治配合度的不利影响。(2)诊治护理:根据患儿年龄大小、体格等准备好合适规格的手术器材,在家属陪同下采用8%七氟醚吸入诱导入睡后进行穿刺,术中密切关注患儿血氧饱和度,若低于70%时应给予加压吸氧,恢复98%以上后在行异物取出术。(3)麻醉苏醒护理: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噪音吵醒患儿,嘱咐家属陪护在患儿床旁,确保患儿苏醒后看到父母,若有哭闹等行为,可根据患儿喜好,或播放其喜欢的动画节目,或给予其喜欢的玩具,确保其安全通过小儿麻醉苏醒期。(4)并发症护理:术后及时清理鼻腔、口腔、咽喉部分泌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若患儿鼻塞严,可用0.5%麻黄碱液滴鼻,3次/d,2滴/次;若患儿咽部明显不适,可用咽喉喷雾剂给予缓解;若术后发热,则需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指导其多饮水,并进行物理降温;嘱咐家属于患儿用餐前后用温开水漱口,以确保口腔清洁。
1.4 观察指标 (1)两组诊治依从性及术后躁动情况,采用依从性调查量表评估诊治依从性,由医护人员从患儿配合检查、配合用药、配合治疗等方面评估,分值0~100分,得分越低诊治依从性越差。采用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术后躁动情况,该量表包括行动具目的性、无法安抚、能认知所处环境、眼睛注视护理人员、不安宁5个方面,分值0~20分,得分越高躁动情况越严重。(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两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分值0~100分,90分以上为高度满意,80~90分为中度满意,70~79分为普通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将高度满意、中度满意、普通满意纳入满意度范围。
2 结果
2.1 诊治依从性、PAED评分 研究组PAED评分较对照组低,诊治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治依从性及PAED评分比较分)
2.2 术后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较对照组(16.67%)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满意度 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33%)较对照组(73.33%)高(χ2=4.320,P=0.038<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引起剧烈呛咳、面色青紫、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确诊并取出异物为临床救治本病的关键,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纤维支气管镜广泛应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中,具有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痛苦少等优势[4-5]。有研究指出小儿自制行为差、躁动不安,影响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工作进行,且异物取出后易因肺部组织受刺激引发炎症,因此诊治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十分有必要[6]。
本文将规范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部分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诊治过程中。结果显示,研究组诊治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AE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文样本选取量较少有关。可见,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诊治依从性,减轻术后躁动情况,较少并发症发生。分析其原因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受疾病影响,多伴有哭闹不止、烦躁不安等情况,家属作为其主要照顾者及依赖者,在安抚患儿情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制定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中重点关注家属的重要性,对其进行规范化认知及心理干预,以达到提高其健康认知、改善健康行为的作用,间接取得安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诊治配合度的效果,有助于促进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规范化麻醉苏醒护理可尽量减少患儿麻醉苏醒后手脚乱动、哭闹等不良行为,确保其安全通过小儿麻醉苏醒期,有助于减轻肺部组织损伤,配合和规范化并发症护理,可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8]。此外,对照组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仅为73.33%,而研究组则高达93.33%,表明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
综上可知,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诊治过程中应用规范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诊治依从性,减轻术后躁动,有效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且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效果,有助于减轻患儿痛苦、改善预后,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