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区静脉滴注药品处方分析
2020-07-09周芬,史英
周 芬,史 英
(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剂科,沈阳 110016)
静脉滴注的药品适用于发病急、病情重、需在短期内快速缓解病情的患者。静脉滴注药品的处方审核是保证成品输液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处方审核中,药师需要基于药物自身结构性质(药物基团亲水性、酸碱性等),判断是否有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合理、给药途径错误等问题;在超剂量用药时,需要分析原因并结合临床实践,给出审核建议;基于药物基团间作用及药物的药理性质,审核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是否有配伍禁忌或药物相互作用;同类两种药物一起使用时用药剂量叠加,审核是否有重复用药。此外,药用辅料也可直接影响到成品输液的稳定性。以上均需药师充分认识药品的成分和作用机理,从药学角度出发,从药物结构基团中发现药物与输液配伍不适宜之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师通过审核处方并拦截不合理处方,可促进药品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患者用药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药师的专业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8年10月~2019年9月选取前期观察中不合理处方较多的住院病区部分科室,包括心内科、心外科、神内科、神外科、胸外科、消化科、内窥镜科、中医科。每月抽取1000张处方,共计12 000张。
1.2 方法
依据《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新编药物学》(第17版)以及药品说明书,对处方进行分析、点评并写出指导意见。
2 结果
抽取的12 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37张。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185张,溶媒不合理34张,配伍禁忌9张,药物相互作用4张,重复用药3张,给药途径错误2张,见表1。药品频率出现最多的前10个药品见表2。
2.1 用法用量不适宜
药品使用剂量以参考说明书为主,在处方点评过程中,有些处方忽略了输液体积的选择。若输液体积量少,可出现浓度高或不溶解。输液体积量大,滴注时间延长,药品降解产物产生增加,治疗作用降低。常用药物举例见表3。
表1 不合理处方分布情况
表2 排名前10的药品
表3 常用药物举例
2.2 溶媒不合理
大多数药物适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有些药物pH范围比较窄,若溶媒选用不当,成品输液稳定性就会减弱,使药物活性降低或副产物增多。
艾司奥美拉唑钠4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艾司奥美拉唑钠显弱碱性是结构含苯并咪唑基。5%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苯并咪唑基上氮原子在酸性条件下重排生成螺环中间体,药物在输液袋内发生反应,进入体内活性会降低。0.9%氯化钠注射液是艾司奥美拉唑钠的唯一溶媒。
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依达拉奉注射液辅料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显弱酸,但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副产物在弱酸条件下可跟辅料发生反应[4]。葡萄糖注射液酸性比0.9%氯化钠注射液强,药物和杂质溶解在0.9%氯化钠注射液较葡萄糖注射液降解相对少,这可能就是说明书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的原因。
2.3 配伍禁忌
医生有时为了减少患者输液量,配伍时忽略了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可能导致药物在输液袋内发生变化。
维生素C注射液2.5 g,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 2 ml 配伍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此处方中,维生素C注射液显酸性,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由磷酸氢二钾和磷酸二氢钾组成。磷酸氢二钾显碱性,pH 8.5~9.6;磷酸二氢钾显酸性,pH 4.2~4.5[5]。因维生素C注射液与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pH值差异大,促使维生素C注射液内酯结构水解开环,失去活性,建议分开使用。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 g配伍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此处方中,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含有磷酸根离子,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含钙离子,二者可产生微小的磷酸钙沉淀,必须分开使用。
2.4 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有相似药理作用或作用相反。合理配伍,对疾病治疗起到积极作用,配伍不当会给机体带来损伤。
注射用多索茶碱0.2 g,甲泼尼龙注射液20 mg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此处方是哮喘急性期用药。注射用多索茶碱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急性加重期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加(B级证据)[6]。哮喘急性加重期需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注射液静脉给药,停用多索茶碱。待哮喘急性加重期症状控制后,停用甲泼尼龙注射液,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
2.5 重复给药
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使用,理论上治疗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可能也随之加大,导致过度医疗。
精氨酸注射液20 g配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250 ml。精氨酸注射液一次剂量为20 g,复方氨基酸注射液(6AA)含有精氯酸,因体内精氨酸过多可引起高氯酸中毒,建议二者不合并使用,选择其中一种药物治疗。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35 mg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银杏内酯注射液6 ml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患者静脉滴注上述两组输液,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内酯注射液均为银杏类制剂,作用功效相似,选用一个即可。若同时应用两组输液,治疗作用达不到最大化,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2.6 给药途径错误
有些药物注射剂给药途径可以多种,例如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但有些药物给药途径是唯一的。
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因维生素B1注射液显酸性,其结构含噻唑鎓基,当pH>5时,噻唑鎓基易裂解,活性失效。而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在4.5~7之间,不宜与维生素B1注射液配伍。维生素B1注射液给药途径肌内注射,不宜静脉给药。
3 讨论
从三个方面分析用法用量不适宜中的难溶性药物处方的原因。其一,药物剂量超出其溶解性,药物析出;难溶性药物未充分溶解,输液袋内肉眼可见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体质弱的患者可能发生输液反应。其二,药物自身难溶于输液,只能溶于有机溶剂,必须加入辅料,保护药物性质。药物先与辅料混合,辅料再与输液混合,从而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其三,有些中药注射剂提取药用成分难溶于输液,共存的副产物也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
辅料作为媒介促进药物与输液相容,副产物也能溶解在辅料中,减少对机体的刺激作用。建议难溶性药物的配制需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不应减少输液体积或增加用药剂量。大多数药物辅料只写成分,没有提及辅料用量。辅料也有自身的性质,例如丙二醇、甘油毒性小,乙醇也有一些生理作用。药物辅料性质也应引起重视,与输液配伍后能不能对患者身体产生变态反应值得思考。
临床科室因病情所需治疗疾病用药剂量偏高的,需有确凿的依据。经讨论分析后,与科室协定处方,签字备案。
药物的pH、溶媒的pH对成品输液稳定性影响非常大。药物与溶媒pH差异大,发生化学反应后药物结构破坏,失去活性。应与临床医生沟通说明其原因,建议选用适宜的药物。例如在临床实践中,因患者体内电解质紊乱不能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需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的艾司奥美拉唑钠换成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奥美拉唑。患者因血糖值高不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建议选用转化糖或木糖醇替代。
从药理学角度分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查房形式告知医生其不合理的原因,建议医生在治疗方案中减少药品的使用。有的药品注射剂是复方制剂含多种成分,与其他药物配伍时,医生未发现药物之间相同成分。有的中药注射剂是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品规药品,因名称不同,药理作用相似,当两种药品合并使用后易出现重复用药情况。建议对于含复方制剂的注射剂、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药师汇总后以电子版形式发送给医生。医生了解药品的成分,才可避免合用。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输液间的配伍禁忌做到事先干预,若有潜在的、不利于配伍的情况,立即与医生沟通,减少成品输液配制后的风险。
在临床工作中,药物结构中基团性质往往被忽视,药物配伍输液后产生的药效降低、沉淀可能与此有关,也需考虑到药物的药理作用、理化性质、pH。药师通过掌握的药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处方,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如有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医生、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