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沿用急诊护理的可行性评价

2020-07-09卞扣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致残率死亡率脑梗死

卞扣干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盐城 224000)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急且发展快的脑血管疾病,其可使患者脑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为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发病后的3~6小时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最佳时间,若是未能把握住这一黄金时机,患者的残疾率与死亡率都会显著升高[1]。换言之,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这直接关系到其预后。而常规护理缺乏系统性,措施较为简单,对提高急救效率助益较小,急诊科需要为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来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抽选本院医治急性脑卒中的60例患者,试分析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沿用急诊护理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医治急性脑卒中的60例患者,回顾分析其资料,以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9~79岁,平均(69.88±10.11)岁;脑梗死/脑出血:14例/1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8~80岁,平均(69.84±10.16)岁;脑梗死/脑出血:15例/15例。比较平均年龄、性别比例、脑卒中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采取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仅作常规护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给药,连接仪器设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基于医嘱做好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对患者进行抢救。

研究组采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①接诊前:准备好接诊患者所需要的设备、药品、平车与担架等,联系与神经科,要求该科室的医护人员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在患者进入急诊后可以第一时间为其进行急救治疗。②患者入诊后10分钟内:在医护人员接诊患者的过程中始终与其保持联系,实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在患者入诊后迅速完成预检分诊工作,通过绿色通道最大程度地缩短检查等环节耗费的时间。患者入诊后先治疗后挂号、缴费,分诊的过程中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给予常规检查,评估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状况,提供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心电监护等操作。③入诊后20分钟内:为患者完成生化八项、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等检查,监测心电图,给予颅脑MRI、CT扫描。④入诊后30分钟内:综合颅脑影像与其他各项检查结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若患者为脑梗死等缺血性病变,在满足溶栓指征的情况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在1小时内为其进行溶栓治疗,若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则转送入神经科采取其他治疗方法;若患者为脑出血,同样应尽快送入神经科采取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组间对比患者预后(致残率、死亡率)和急诊各环节(急诊→确诊、确诊→急救)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在17.0版本的SPSS统计学软件中对比临床数据,计量数据及计数资料分别以()与n(%)形式表示,检验方式则为t和x2值,若统计学计算结果为P<0.05,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预后

研究组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致残率与死亡率的组间对比[n(%)]

2.2 急诊各环节时间

研究组急诊各环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为发病后的6小时内,对于脑梗死患者,应该在发病后的3~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则应该在发病后的5~7小时内清除颅内血肿,若是超过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患者致残和死亡的风险将会显著提高[2]。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救治是否成功取决于患者是否及时得到抢救,虽然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得急诊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临床护理依然是必需的,若是护理效率较低,会导致急诊各环节耗时较长,那么及时患者就诊较快,其在就诊环节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也会被浪费。

表2 急诊各环节时间的组间对比(分钟,)

表2 急诊各环节时间的组间对比(分钟,)

分组 急诊→确诊 确诊→急救研究组(n=30) 14.58±1.32 21.03±3.43对照组(n=30) 29.35±3.95 43.59±5.88 t 19.425 18.152 P 0.000 0.000

本文为对照组采取了常规护理,这种护理模式虽然为患者采取了静脉通路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治疗等急救措施,但是在衔接上不够连续,缺乏预见性和高效性,无法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3]。对于这种情况,本文中研究组采取了急诊护理路径护理,其从接诊前便采取了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提前做到了急救物品的准备,及时联系了相关科室,可以使患者入诊后尽快接受治疗;在患者入诊后,又制定了入诊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内急诊科人员需要做到的各个方面,根据轻重缓解为患者逐步开展基本检查和更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并且其还针对患者属于脑梗死还是脑出血、是否满足溶栓指征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措施,为需要转诊的患者及时送往相关科室,这些措施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急诊工作效率,使各个急诊环节耗费的时间显著减少[4]。见结果,研究组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10%vs40%,3.33%vs20%),急诊→确诊、确诊→急救两大环节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体现了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治疗中的显著应用价值。对比陈春英研究报告《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分析》[5]中实验组短于对照组的急诊各环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的死亡率、12.2%的致残率与本文中研究组短于对照组的急诊各环节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33%的死亡率、10%的致残率,均较为相近,可见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确实具有可行性。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着非常高的可行性,临床应为患者采取这种护理模式,以提高急诊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致残率死亡率脑梗死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