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病房护理工作流程整合效果▲
2020-07-08史崇清
耿 丽 胡 柳 史崇清 张 俊
(1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护理部,武汉科技大学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武汉市 430022,电子邮箱:001gl@163.com;2 武汉科技大学护理学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8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社会对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因护理人才的流失、大量新护士入职,使护理人力资源结构呈年轻化趋势。护理人员的配置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3]。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病情变化快、风险性高,对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及专业应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4]。如何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中,优化护理流程,保证患者安全,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于2018年3月在心内科病房实施护理工作流程优化整合,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意识清楚,年龄≥18岁,住院时间≥24 h;(2)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2)有精神病史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的患者;(3)突发病情变化,非预期转科或死亡的患者。将改进病房护理工作流程前(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改进病房护理工作流程后(2018年3~8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护理人员共15名,年龄(29.33±4.06)岁,均为女性,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5名,工龄(6.86±4.17)年。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排班流程工作。主班护士1名,负责处理医嘱;责任护士4名,履行当天工作流程及职责,各自完成患者所有治疗、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工作。平均每人负责6~8例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工作流程优化整合,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工作流程优化小组:由我院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日本护理专家1名,护士长2名,护士及护理辅助人员15名,共19人。每周讨论确定责任护士互助组排班方法、移动护士站物品配备、服务流程优化;每两周由心内科护士长汇报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每月由日本护理专家现场查看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1.2.2 改革责任护士排班:原来责任护士管床是按床号顺序安排,每人负责6~8名患者,现安排两名责任护士,即一名高年资和一名低年资护士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共同管理病室,实行责任护士交叉管理床单元,低年资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轻的患者,高年资护士负责病情危重的患者。责任护士相对固定,危重患者管理在组间调整,护士按照能级对应原则(即根据各人的能力安排工作、安排岗位和职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分管患者。护士长每日评估患者情况,动态调整床位安排,并在“责任护士管床一览表”上注明。
1.2.3 增设移动医用设备:移动护理车增至4台,责任护士可实现床边扫描处理医嘱,采集血标本、口服给药、静脉输液等。移动护理车上安装小型打印机,可随时打印临时输液卡。充分利用移动护理车的储存空间,增加多功能收纳袋、储物盒,以存放各种护理表单、宣教资料等,便于护士随时取用。另外,为护士增设对讲机,便于信息及时传递;每台移动护理车配备便携式护士椅,悬挂在移动车背面,供护士书写护理文件使用。
1.2.4 工作流程再造:重新梳理护士、助理护士及文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团队间相互支援,高年资护士在相对固定时间内督导、检查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如护理评估、病情观察要点等。病情较稳定的患者外出检查时,由助理护士或护工陪检,病情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时,由护士长调配护士陪检,必要时与医生共同护送。如医生临时调整患者用药,由经过培训的助理护士前往药房取药、退药,责任护士原则上不离开病区。每日下班前,文职人员负责补充移动治疗车内的耗材、资料等,为下一班做好准备。要求护士长每日11:00、 15:00查看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如有未完成的工作则及时协调并于当班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士对患者的日直接护理时间、护士工作时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在评估前对所有参与调查和资料收集的人员进行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数据收集同质化。(1)日直接护理时间: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小组讨论和前期预调查结果制定的工时测量表,测量表工作内容包括近身护理;给药、治疗、处置;联络、记录、报告、会议、管理等3个方面,共164项护理内容。由经过专门培训的6名实习生担任调查员,采用一对一跟踪观察法,记录责任护士所有护理内容及花费时间,用专用秒表计时,时间精确到秒。单人操作项目从护士准备物品开始计时至操作结束终止计时(操作项目包括静脉输液、雾化吸入、采集血标本等);多人合作项目的直接护理时间为实测时间乘以护士人数,再除以患者人数。连续测量7 d,取平均值。(2)护士每日工作时长:从护士接班“刷脸”开始计时至交班结束“刷脸”终止计时,从后台系统导出护士实际工作时长。为确保调查质量,由设备工程师做好时间校准,科室设专人负责监督签到时间,连续测量7 d,取平均值。(3)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采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包括16个条目, 4个维度,即病区环境、护士业务水平、健康教育、服务及时性等。每个维度设置4个问题。该量表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按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5级排序,分别赋值1~5分,得分越高,说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护理服务满意率=(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01,效度为0.93。(4)护理不良事件:登录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康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统计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包括标本采集错误、医嘱执行错误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士的日直接护理时间、护士工作时长、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日直接护理时间长于对照组,护士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7.62%(41/42),高于对照组的90.48%(38/42)(P=0.360)。
表2 两组护士的日直接护理时间、护士每日工作时长比较(x±s,h)
2.2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标本采集错误2例,医嘱执行错误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4%(3/42);观察组患者发生标本采集错误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1/42),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
3 讨 论
3.1 改进工作流程,可以增加患者直接护理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改进护理工作流程后,护士对观察组患者的日直接护理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改进工作流程可增加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时间。原因为通过改进工作流程,重新调整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文职人员等工作职责,梳理了非护理工作内容,并将其转移给助理护士、文职人员,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刘凯等[5]指出,护理工作最重要的部分是护士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直接护理,其比重的多少体现护理质量的高低,并直接影响护理服务效果。在逐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我们认为护士的日直接护理时间还需增加,以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2 改进工作流程,可以减少护士工作时长、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 付聿芹等[6]报告,移动护士工作站的应用能节约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研究改进工作流程后,移动医用设备、物品、资料等优化配置并放置于病房,使护士在工作时不用反复往返取物品,减少了护士从病房至护士站、病房至治疗室、病房至库房、病房至换药室之间来回所需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每日的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研究认为,将当值护士分组,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区域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减少每名护士工作时间,还可以使患者得到更多的照顾时间,间接提高患者满意度[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士留有更多时间在病房进行护理工作,可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
3.3 改进工作流程,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工作中遇到疑难护理问题,低年资护士及时得到高年资护士指导,护理隐患事件可被及时发现并制止,保证了患者安全。许美丽等[8]认为,低年资护士受到高年资护士的直接指导和监督,可降低护理风险,增加其团队归属感。本研究观察组由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组成互助小组,交叉管理床单元,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又全面协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但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干预时间较短、样本量少等因素有关,今后将开展多层面、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综上所述,整合优化护士工作流程,可增加护士对患者日直接护理时间,减少护士每日工作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