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关联性研究
2020-07-08安然
安 然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0044)
引言
商贸流通产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社会流通需求不断增加、流通环境整体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国商贸流通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城镇地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最为迅速,2018年商贸流通产业的产值已经占据了我国经济总量的20%左右(陈默、胡绪华,2019)。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商贸流通产业信息化水平偏低、发展规划不合理、商贸流通产业的生态化和法制化发展不足,都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亟需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技术是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最重要动力,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与商贸流通产业相结合,能够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创新,加速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杜丹清、占智康,2018)。
文献综述
学术界有关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关联性研究并不多,本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然后分为两大类别:其一是技术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高峰(2018)利用我国199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检验技术进步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顶峰在3期,之后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逐步降低。陈默等(2019)利用2004-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整分析和面板分位数,探究技术与商贸流通产业关联性,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有效促进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其二是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杨靖三(2016)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入手,探究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他认为产业创新有助于促进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完善,推动商贸流通业网络平台的构建和优化升级。高金洁(2018)对产业升级与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关联性进行理论分析,他认为产业结构升级会形成产业之间的集聚效应,能够优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要素在产业之间的分配比例,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现有研究多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但实证研究在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上的度量质量和结论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
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关联性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VAR模型右端不能插入内生变量的当期值,此外还将当期关系隐藏在误差项中,使我们不能清晰地探究内生变量当期值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与产业创新之间存在内生性,如果使用VAR模型会导致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的实证结果存在误差(董誉文、徐从才,2017),基于此,文章使用SVAR模型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并没有统一的度量指标,现代化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效率,运行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成本下降,因此文章使用商贸流通产业成本作为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度量指标,成本越低表示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越高,2000-2018年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使用sm表示。技术进步使用商贸流通产业技术投资总额表示,使用rd表示,产业创新使用第三产业年度生产总值表示,使用sc表示。此外文章参考现有文献选择了相关的外生变量,经济发展水平使用gdp表示,以上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由此,设置SVAR模型的简化方程,如方程(1)所示:
式(1)中,ut代表结构式冲击,表示复合式冲击。在文章中A(L)主要指sm,B(L)表示冲击条件,主要是指rd和sc,另外文章还添加了相关的外生冲击变量gdp。
(二)变量ADF检验
SVAR模型是时间序列的常用模型之一,其先决条件是变量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文章使用ADF检验方法对sm、rd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sm的ADF值为-5.037,低于1%水平下的邻界值-3.857,所以sm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同理,rd的ADF值为-2.768,sc的ADF值为-3.440,也均低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rd和sc也为平稳序列。gdp为平稳变量。
表1 变量ADF检验结果
表2 SVAR模型滞后期选择
图1 SVAR模型单位根
(三)模型最佳滞后期选择
SVAR模型的拟合需要对模型最佳滞后期进行判断,过长的滞后期会导致SVAR模型的精度下降,而过短的滞后期会导致SVAR模型的自由度不足(谢乔昕、宋良荣,2016)。因此,文章对S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滞后一期时AIC值和SC值分别为-21.621和-19.548。根据AIC准则和SC准则,当AIC值和SC值最小时,该滞后期为S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所以文章将1期作为最佳滞后期。
(四)识别SVAR模型
本文的SVAR(-1)方程式如方程(2)所示:
式(2)中,Y为内生变量间的当前关系系数矩阵,C0为回归系数矩阵,Fi为变量间滞后1阶的系数矩阵,ut为随机扰动项向量。
基于此,对SVAR(-1)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SVAR模型必须要对其稳健性进行检验,只有AR根落于单位圆内的才是稳健的SVAR模型,如图1所示SVAR模型的单位根均落于单位根内,所以文章设置的SVAR模型稳健(赵霞,2014)。
(五)SVAR模型输出结果
SVAR模型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C(1)至C(4)为回归的常数项,C(5)至C(7)为rd、sc、gdp的回归系数,C(8)至C(11)为sm(-1)、rd(-1)、sc(-1)、gdp(-1)的回归系数。rd与sm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6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技术水平进步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即技术进步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技术进步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067个单位。
sc与sm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51,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产业创新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即产业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产业创新提升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251个单位。gdp与sm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78,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即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078个单位。
sm(-1)的回归系数为0.69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商贸流通产业成本具有滞后效应,当期的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加剧下期的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换言之,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具有滞后效应,即当期的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下期的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rd(-1)、sc(-1)、gdp(-1)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414、-0.581、-0.675,均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也具有滞后性,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下降,即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六)脉冲响应
为验证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对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冲击作用,文章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可知,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施加一个技术进步的正向冲击,当期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上升,因为技术进步依赖的是技术投资,当期的技术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2期之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明显下降,因为技术研发成果一旦应用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上,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詹浩勇,2014)。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施加一个产业创新的正向冲击,1-3期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上升,因为产业创新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长期的资本投入会加剧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4期之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明显下降,产业创新成果一旦得到应用,会产生规模效应,因而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曾艳,2014)。
(七)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说明了rd、sc变量对sm变动的贡献度,值越大表示贡献度越大,结果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可知1期时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影响较弱。而2期时,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虽然仍是自身,但是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以及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的影响明显上升,3-10期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贡献度明显提升,产业创新、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贡献度有所提升。说明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傅晓明,2013)。
表3 SVAR模型估计系数
图2 脉冲响应分析
表4 方差分解结果
结论
本文运用四变量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考察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与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关联性,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技术进步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技术进步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067个单位。产业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产业创新提升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251个单位。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体而言就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一个单位,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0.078个单位。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也具有滞后性,能够有效降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下降,即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第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在技术进步的正向冲击下,当期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上升。因为技术进步依赖的是技术投资,当期的技术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2期之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明显下降,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产业创新的正向冲击下,1-3期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上升,因为产业创新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长期的资本投入会加剧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4期之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会明显下降,提升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第三,方差分解表明当期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自身,2期后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虽然仍是自身,但是技术进步、产业创新以及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产业运行成本的影响明显上升(任保平,2012)。由此说明技术进步、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对加速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一,扩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提升。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我国政府应该扩大对研发领域的投资,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同时,应该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技术升级。第二,完善产业结构水平,加速产业创新升级。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产业创新对中后期商贸产业现代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业,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产业创新,对于新兴产业应该给予更大的土地、税收扶持,鼓励其发展壮大。
第三,鼓励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其规模水平。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依赖效应,即当期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对后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地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完善其基础设施水平,降低其运行成本,扩大商贸流通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