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0-07-07谭殿鹏
谭殿鹏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事关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反向思维、侧向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数学课教学;思维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已经成为共识。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事关民族振兴和国家兴旺。无疑,教师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又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前苏联物理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
一、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必要途径,小学数学的“开放性习题、一题多解、一题多编”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如教学应用题“两筐苹果共重l05千克,从甲筐中取出18千克放到乙筐后,两筐重量恰好相等。原来甲乙两筐各重多少千克?”,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线段图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寻找解题思路。通过讨论共得出4种计算方法:(1)甲:105÷2+18,乙:105÷2-18;(2)甲:(105+18×2)÷2;乙:(105-18×2)÷2;(3)设乙为x,则得2x+18×2=105,求出x为乙,再算出甲筐;⑷设甲为x,则得(x-18)×2=105,求出x为甲,再算出乙筐。这里学生用数学算法及方程解法等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方法虽不同,但殊途同归,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迸发了创新的火花。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突破守旧的心理和观念的束缚,对新思维的问题加以变通,使思路得以延伸和拓展,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二、注重直觉思维的提高
直觉思维顾名思义就是直接感悟的思维和认知,它往往没有明显的思维过程,而是飞跃式的,是一种敢于想象、敢于创新的思维意识。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在学生对分数意义有了初步认识,并且会进行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比较7/10和8/9的大小”这时学生中有的挠头,有的小声说“无法比较,因为没学过这类分数大小的比较”,笔者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鼓励学生仔细想一想,试一试,不要害怕失败。这时有的学生怯怯地说:“7/10小,8/9大”,笔者随即大声说出:“完全正确,可谁能说出理由”。这时笔者在适当启发和引导后,学生们经过思考用已有的知识推理验证了答案的正确性:⑴因为7/10小于7/9,而7/9小于8/9,所以7/10小于8/9;⑵把同一个整体“l”平均分成l0份,一份占1/10,如果平均分成9份后,一份占1/9,这个一份比分成l0份中的一份多,即1/10小于1/9,由此得7个十分之一小,8个九分之一大,所以7/10小于8/9。对于这两个分数大小比较,学生能说出正确答案,这就是直觉思维的流露,教师再适当点拨,激发思维的活力,使学生触类旁通,达到思维的敏捷性,也使其对已学过的知识又进一步的加深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反向思维的训练
反向思维,是指逆着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朝相反的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数学教学中,反向思维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思维训练。如:①学习多少的比较,学生通过“甲比乙多几”逆推出“乙比甲少几”;倍数关系——“丙是丁的几倍”逆推出“丁是丙的几分之几”;②通过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间的互换练习来训练,即将条件变为问题,将问题变为条件,强化逆向理清问题脉络的思维训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在以正确思维解题的基础上,从结尾或问题反推过去,逐层分析理解,找出解决问题的症结的反向思维方式。如“列式计算中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列式为10.2-2.5÷0.3×2顺着看不易发现疑问,从相反方向来看就会发现列式错误;本题最后是求商,从结尾反推过去分析,则正确算式应为:(10.2-2.5)÷(0.3× 2),这里就能体现出逆向思维方法的优势。因此许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是从反面突破从而解决问题。
通过反向思维的培养,可以克服单向思维方式及教学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出现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式的弊端,使学生能创出新的见解新的思路。
四、重视侧向思维的发展
侧向思维是利用其他领域的观念、知识、方法或现象等来寻求解决特定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思路的一种思维方法,联想和类比推理就属于侧向思维,它有助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求一堆摆放为梯形形状的圆木或钢管的总数”,因为堆起来的形状是梯形,学生就可由已知的“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一公式,联想类比得到启发,创造性推出梯形堆放圓木、钢管的“总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这类问题的解决就运用了侧向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捕捉“局外”信息加以吸收,借用其他已有的成果等进行联想、类比、推理,获得新的有效的思路和设想,这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成功机率的有效途径。
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每一节课,教师要有的放矢,既要启发学生的常规思路,更要鼓励他们大胆置疑,大胆想象,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甚至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突破习惯思维方式。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活动的自由展开,才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