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主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2020-07-07王一诺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建构游戏有效指导

王一诺

摘 要: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将空间思维、想象创造、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小班幼儿对这种游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年龄小,缺乏建构经验和技能,因此,教师应细致观察,准确推断,开展有效指导。本文阐述了小班幼儿自主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建构游戏;教师;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106-1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那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自主建构游戏对小班幼儿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对幼儿认知、思维、创造、审美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对小班幼儿自主建构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力

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嘉琪对正在摆弄积木的旦旦说道:“我们来做蛋糕吧。”旦旦听完后在材料框里翻了起来并说道:“蛋糕是圆形的。”过了一会儿,旦旦拿出了四块四分之一圆的积木,将它们拼在一起拼成了一个整圆。“还要点蜡烛。”嘉琪从一旁拿出一块细长的圆柱积木放在“蛋糕”上。“我来切,让我来找把刀。”旦旦从材料框里拿了一块长三角积木沿着“蛋糕”拼接缝隙切了下去将“蛋糕”重新分成四块。“今天我过生日,谁能帮我做一个蛋糕呢?”我期待地问道。“那我们再做一个蛋糕给你呀。”旦旦说道。“可是我喜欢方形的蛋糕呢。”我说道。“那就做一个方形的蛋糕吧!”嘉琪说道。“我们用这个来搭。”旦旦从框里拿出四块正方形的积木说道。嘉琪接过积木拼接成一个大正方形,旦旦又拿起长三角积木沿着缝隙把“蛋糕”切了开来。

上述案例中,幼儿自发地产生了“过生日做蛋糕”的游戏情境和主题,根据主题开始建构并就如何选择积木来搭建蛋糕进行了探索。在游戏中,呈现的以物替物现象,也就是基于幼儿抓住的蛋糕和刀具的形状特点选择了四分之一圆与长三角积木作为替代拼接。当幼儿第一阶段建构完成后,教师适时参与用语言暗示:“想要一个方形蛋糕。”引导幼儿探索利用其它形状的积木建构,促进“做生日蛋糕”建构主题的继续发展,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在整个建构过程中,幼儿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并且出现相互讨论,分工合作的现象。

二、以游戏角色参与提供显性指导

在上述“做蛋糕”的案例中,幼儿完成圆形蛋糕后,教师及时以“玩伴”的口吻参与并暗示:“想要一个方形蛋糕。”避免了幼儿重复游戏内容的情况,不仅促进了幼儿对建构主题的进一步探索也促进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了游戏水平。因此,当幼儿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者游戏水平维持在较低的位置时,他们可能会对当前游戏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可以游戏角色的身份参与其中,用语言或动作等方式引导幼儿继续游戏。

三、提供适宜的层次多样性的建构材料

在经过幼儿“垒高”和“做蛋糕”活动后,教师发现建构区提供的标准化积木材料过于单一而缺乏层次性,不利于小班幼儿想象力和建构水平的发展,于是尝试在建构区投放纸杯、KT板等辅助材料丰富幼儿活动,从而有了以下案例:

大轩在建构区看到了新投放的纸杯,于是兴致勃勃地拿起纸杯将口径大的一面朝上放置在垫子上,又拿起一个纸杯将口径大的一面朝上对着刚才的纸杯放下去结果发现纸杯“掉下去了”。“怎么掉下去了?”大轩疑惑道。“你看看纸杯是什么样子的?”我提示道。大轩仔细观察后指着封口的那面说道:“这边小。”“那怎么让它不掉下去呢?”大轩拿起纸杯上下翻转比划后将口径大的一面朝下放在第一个纸杯上,看着小口朝上的纸杯,又拿起另一个纸杯看了会,将小口径的一面朝下放置,三个纸杯成功地叠在了一起。

建构材料会影响建构主题及游戏的发展,小班幼儿选择材料处于直接感知阶段,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幼儿园的积木种类多、造型各异,容易激发小班幼儿的操作兴趣,但是在入园初期,幼儿对游戏规则与积木性质不了解,此时教师可以投放一些形状简单具有显著特征的积木,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鼓励幼儿在摆弄积木的过程中认识积木的形状特点,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规则教育。当幼儿熟悉積木性质后,可以尝试投放半圆、三角等标准化积木,给予幼儿更多的创造空间。小班幼儿最常用的建构技能是平铺、延长和垒高,这些技能运用的过程也是幼儿探索不同形状积木互相匹配的过程。除了积木材料,还可以尝试投放易拉罐、纸盒、几何KT板等辅助材料,不仅能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不同形状的特性,还能组合搭建迸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四、提供幼儿建构经验

幼儿的任何活动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其建构内容是在认知基础上对周围环境、物体的再现和创造。幼儿对建构材料的细致观察和了解,是开展建构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材料的外形、颜色等特征,使他们头脑中储存具体丰富的形象,便于游戏活动中的创造。

正如上述“纸杯垒高”案例中,幼儿由于缺乏对纸杯外形的科学认识导致游戏无法继续时,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纸杯上下口径大小不一的特点,幼儿在探索后发现“大口碰大口,小口碰小口”的规律后顺利地继续垒高游戏。幼儿首先得对建构材料和对象有科学的认知经验才能在活动中再现与创造。

教师不仅是观察者,还是支持者与引导者。当教师为幼儿创造自由、自主、愉悦的建构环境时,还要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有效指导。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反思自己指导上存在的不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后续的观察与指导建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王永,张文质.让学生发挥自学潜能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总结[J].教育研究,1999(03).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阳山实验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自主性游戏建构游戏有效指导
陶行知“六大解放”之快乐游戏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创造力水平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在建构游戏中建构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谈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中的多元评价
幼儿园建构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
创新让自主性游戏更精彩
废旧材料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使用策略